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97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测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伺服电机、驱动凸轮、凸轮随动器、下压杆限位块、复位弹簧、下压杆、负载弹簧、导向衬套、直线导轨固定架、直线导轨、下压头、负载平台和限位挡板,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板的顶部,电机固定板的底部后侧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固定架。该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下压杆与导向衬套之间是相对滑动,当下压头与负载平台接触后下压杆在导向衬套中滑动,下压杆上设有弹簧限位法兰边,下压杆向上滑动时会压缩负载弹簧从而实现缓冲,避免碰撞与故障的发生,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可能性,减少了维修成本,也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精度。

An up and down motion mechanism for motor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测量
,具体为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
技术介绍
电机驱动上下运动机构是自动化测量、搬运等装备中的关键部件,其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和稳定性强等优点,在电机驱动上下机构上下动作时,在没有任何保护情况下,当负载平台上负载发生变化时,下压部件与负载平台之间力也会随之变化,当变化过大会造成设备故障,受损后电机和直线导轨的维修成本高,维修后精度也会大大降低,故而提出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具备防止压力变化时造成的机械设备损坏的优点,解决了在电机驱动上下机构上下动作时,在没有任何保护情况下,当负载平台上负载发生变化时,下压部件与负载平台之间力也会随之变化,当变化过大会造成设备故障,受损后电机和直线导轨的维修成本高,维修后精度也会大大降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防止压力变化时造成的机械设备损坏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驱动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1)、伺服电机(2)、驱动凸轮(3)、凸轮随动器(4)、下压杆限位块(5)、复位弹簧(6)、下压杆(7)、负载弹簧(8)、导向衬套(9)、直线导轨固定架(10)、直线导轨(11)、下压头(12)、负载平台(13)和限位挡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固定在电机固定板(1)的顶部,电机固定板(1)的底部后侧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固定架(10),直线导轨(11)固定在直线导轨固定架(10)上并与下压杆限位块(5)连接,下压杆限位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延伸至电机固定板(1)且与驱动凸轮(3)的轴心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1)、伺服电机(2)、驱动凸轮(3)、凸轮随动器(4)、下压杆限位块(5)、复位弹簧(6)、下压杆(7)、负载弹簧(8)、导向衬套(9)、直线导轨固定架(10)、直线导轨(11)、下压头(12)、负载平台(13)和限位挡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固定在电机固定板(1)的顶部,电机固定板(1)的底部后侧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固定架(10),直线导轨(11)固定在直线导轨固定架(10)上并与下压杆限位块(5)连接,下压杆限位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贯穿延伸至电机固定板(1)且与驱动凸轮(3)的轴心固定连接,凸轮随动器(4)与复位弹簧(6)的顶部固定连接,凸轮随动器(4)的顶部与驱动凸轮(3)端面贴合,电机固定板(1)的顶部且位于伺服电机(2)的左侧插接有贯穿电机固定板(1)和导向衬套(9)并延伸至导向衬套(9)底部的下压杆(7),下压杆(7)的底部连接有下压头(12),下压头(12)位于负载平台(13)的上方,直线导轨固定架(10)上固定安装有位于下压杆限位块(5)上方且套在下压杆(7)外侧的限位挡板(14),下压杆(7)的外部套接有固定在导向衬套(9)和限位挡板(14)之间的负载弹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驱动用上下运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卡罗特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