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5784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可以有效地限制气流在诸如隔板等处的泄漏,另外此结构完全隔断了原风道结构中导流圈后部的回流,减小了流动损失,提高了风机的效率。包括有面板、外壳、导流圈、轴流风叶、压缩机隔板、以及冷凝器;从面板往后,各部件的位置排列依次为:导流圈、轴流风叶、冷凝器、外壳;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空气通口,导流圈位于所述面板的空气通口后方;压缩机位于所述轴流风叶的旁侧;压缩机隔板安装在轴流风叶和压缩机之间,将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区域分隔成空气流动区域和压缩机安装区域;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有风道隔板,风道隔板位于导流圈的后侧;空气流动区域被所述风道隔板划分成两个独立的封闭区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剖视结构如图l所示,图l中l为轴流风叶,2为导流圈,3为压縮机隔板,4为面板(面板含格栅),5为冷凝器,A区域为空调室外机中的空气流动 区域。室外空气经轴流风叶驱动,从空调室外机外部进入空调室外机内,空气是先通过冷凝 器热交换与其发生热交换,到达流动区域,在流动区域内流动。压縮机隔板用于将压縮机和 风道系统隔离开,使得换热空气在流动区域内顺畅流动,避免压縮机周围的热空气和换热空 气混合影响空调性能。现有空调室外机风道结构较为简单,流动区域未被间隔为不同区域,通过试验及数值模 拟可以发现,在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外机风道当中,导流圈前开口背部区域B回流十分严重, 区域B属于空气流动区域A的局部,空气流动损失非常大。同时,气流在压縮机隔板等处的 泄漏亦十分严重,影响了空调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木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可以有效地限制气流在诸如隔板等处的泄漏,另外此结构完全隔断了原风道结构中导流圈后部的回流,减小了流 动损失,提高了风机的效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有面板、外壳、导流圈、轴流风叶、压縮机 隔板、以及冷凝器;从所述面板往后,各部件的位置排列依次为导流圈、轴流风叶、冷凝 器、外壳;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空气通口,所述导流圈位于所述面板的空气通口后方;所述压 缩机位于所述轴流风叶的旁侧;所述压縮机隔板安装在轴流风叶和压縮机之间,将所述空调 室外机的内部区域分隔成空气流动区域和压縮机安装区域;其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有 风道隔板,所述风道隔板位于导流圈的后侧;所述空气流动区域被所述风道隔板分隔成两个 独立的封闭区域。所述风道隔板与压縮机隔板连接为一整体。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由于还包括有风道隔板,此风道结 构的特点在于将室外机风道划分成两个独立的封闭区域,结构变化会影响到空调器室外机内 部流场的分布,从而改变空调室外机的性能和噪声指标。通过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将风道 进行如此划分后,可以有效地限制气流在诸如压縮机隔板等处的泄漏,另外此结构完全隔断 了现有技术风道结构中导流圈前开口后部的回流,减小了流动损失,提高了风机的效率。对 此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技术方案在制冷量为3200W的室外机进行试验验证,风量提高5%以上,同时噪声可以相对降低1.5dB(A)左右。研究表明将风道在导流圈处进行分割并进行封闭后最有利于提高风量降低噪声。另外,将本方案应用于制冷量为7200W的空调室 外机上进行试验验证,风量提高8%以上,同时噪声可以相对降低2dB(A)左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木技术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轴流风叶,2、导流圈,3、压縮机隔板,4、面板,5、冷凝器,6、外壳,30、风 道隔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 3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有面板4、外壳6、导流圈2、轴流风叶l、以及冷凝器5;从所述面板4往后,各部件的位置排列依次为导流圈2、轴流风叶l、冷凝器5、外壳6;所述面板4上设置有空气通口,所述导流圈2位于所述面板4的空气通口后方;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区域中,位于所述面板4和冷凝器5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动区域;所述压縮机位于所述轴流风叶l的旁侧;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有风道隔板30,所述风道隔板30位于导流圈2的后侧;所述空气流动区域被所述风道隔板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封闭区域。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压縮机隔板3,所述压縮机隔板3安装在轴流风叶1和压縮机之 间,将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区域分隔成空气流动区域和压縮机安装区域。 所述风道隔板30与压縮机隔板3连接为一整体。所述导流圈2采用圆圈状结构,其中心线与面板4相垂直;所述导流圈2具有前开口和后开口,所述前开口与所述面板4上设置的空气通口相衔接;轴流风叶1局部伸进所述导流 圈2的后开口中;所述轴流风叶1的中心线与导流圈2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所述两个独立的封闭区域分别为回流区域B和主流区域C;所述主流区域C包括导流圈2的内部、以及轴流风叶1与冷凝器5之间的空间;所述回流区域B位于导流圈2前开口、 导流圈2外周的空间。如图3、 4、 5、 6、 7所示,所述风道隔板30为一与所述导流圈2的后开口平面平行设 置的板体,所述风道隔板30紧贴在导流圈2的后部并嵌套在导流圈2的外周。 所述外壳6包括有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上设置有通风格栅。 所述风道隔板30的左侧固定在所述外壳6的左侧板上;所述风道隔板30的右侧与压縮 机隔板3连成一体。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风道存在的以上问题,通过增加结构部件进行改进,将原空气流动区域A划分成B、 C两个流动区域,其中B区域为原本导流圈前开口背部的回流区域, C区域为主流区域。进行如此划分后,原本存在大量回流的B区域被完全隔开,不存在流动, 而主流区域C体积减小,流动更加集中顺畅,从而减小了流动损失,提高了通风机效率。研 究表明将风道在导流圈处进行分割并进行封闭后最有利于提高风量降低噪声。如图2、 6所示,通过部件在导流圈处将空调室外机风道分割成两个部分。结构可以采 用多种形式实现,重要之处在于将室外机风道划分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以消除导流圈后部的 流动混乱区域。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木技术 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风道隔板30的具 体结构和形状、导流圈以及轴流风叶的位置变化等。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有面板(4)、外壳(6)、导流圈(2)、轴流风叶(1)、以及冷凝器(5);从所述面板(4)往后,各部件的位置排列依次为导流圈(2)、轴流风叶(1)、冷凝器(5)、外壳(6);所述面板(4)上设置有空气通口,所述导流圈(2)位于所述面板(4)的空气通口后方;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区域中,位于所述面板(4)和冷凝器(5)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动区域;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轴流风叶(1)的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有风道隔板(30),所述风道隔板(30)位于导流圈(2)的后侧;所述空气流动区域被所述风道隔板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封闭区域。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 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隔板(3),所述压縮机隔板(3)安装在轴流风叶(1)和压缩机之间,将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区域分隔成空气流动区域和压縮机安装区域。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所述风道隔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外机,包括有面板(4)、外壳(6)、导流圈(2)、轴流风叶(1)、以及冷凝器(5);从所述面板(4)往后,各部件的位置排列依次为:导流圈(2)、轴流风叶(1)、冷凝器(5)、外壳(6);所述面板(4)上设置有空气通口,所述导流圈(2)位于所述面板(4)的空气通口后方;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内部区域中,位于所述面板(4)和冷凝器(5)之间的空间为空气流动区域;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轴流风叶(1)的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有风道隔板(30),所述风道隔板(30)位于导流圈(2)的后侧;所述空气流动区域被所述风道隔板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封闭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娜刘中杰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