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505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硝酸纤维素膜包被有检测T线和质控C线;结合物垫为抗原‑上转换材料结合物垫;检测T线由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检测线T1和第二检测线T2组成,第一检测线T1为固定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的特异性抗体的分析膜;第二检测线T2为固定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的特异性抗体的分析膜;质控线C为固定有新冠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的分析膜,可通过观察对应位置条带显现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IgM和IgG抗体以分析感染情况。本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特异性强、结果更加准确、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且适合床边进行快速诊断的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A novel coronavirus detection method for rare earth upconversion fluorescent nano test strip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制品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简称“NCP”)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再加上其较长时间的潜伏期,因此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IgM、IgG类抗体是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免疫防御蛋白,部分病人在核酸检测阴性时即可发现IgM抗体阳性,是新冠病毒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IgG是感染14天后出现的抗体,产生后持续存在,可以作为既往感染的指标,同时监测IgM和IgG抗体,诊断更加准确,辅助医生快速鉴别出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患者,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检测上述两种物质的存在情况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不干胶纸(1)、样品垫(2)、结合物垫(3)、硝酸纤维素膜(4)、吸水垫(5)和塑料衬片(6),所述硝酸纤维素膜(4)设置在靠近所述塑料衬片(6)上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硝酸纤维素膜(4)的上部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固定有结合物垫(3)和吸水垫(5);所述结合物垫(3)的左侧端部固定有样品垫(2);所述样品垫(2)的右侧边缘设置有不干胶纸(1);所述不干胶纸(1)、样品垫(2)、结合物垫(3)、硝酸纤维素膜(4)以及吸水垫(5)依次相互交错两毫米并粘贴在塑料衬片(6)上;所述硝酸纤维素膜(4)包被有检测T线和质控C线;所述结合物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不干胶纸(1)、样品垫(2)、结合物垫(3)、硝酸纤维素膜(4)、吸水垫(5)和塑料衬片(6),所述硝酸纤维素膜(4)设置在靠近所述塑料衬片(6)上表面中部位置,所述硝酸纤维素膜(4)的上部左右两侧边缘分别固定有结合物垫(3)和吸水垫(5);所述结合物垫(3)的左侧端部固定有样品垫(2);所述样品垫(2)的右侧边缘设置有不干胶纸(1);所述不干胶纸(1)、样品垫(2)、结合物垫(3)、硝酸纤维素膜(4)以及吸水垫(5)依次相互交错两毫米并粘贴在塑料衬片(6)上;所述硝酸纤维素膜(4)包被有检测T线和质控C线;所述结合物垫(3)为抗原-上转换材料结合物垫;所述检测T线由并排间隔设置的第一检测线T1和第二检测线T2组成,所述第一检测线T1为固定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的特异性抗体的分析膜;第二检测线T2为固定有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的特异性抗体的分析膜;所述质控线C为固定有新冠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的分析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冠状病毒为COVID-19型冠状病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试纸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1mmol的稀土氯化物倒入50mL的三颈烧瓶中,接着取6mL的OA氧化胺溶液置于三颈烧瓶中,在氩气进行保护下,对圆底烧瓶加热至稀土粉末在OA氧化胺溶液中完全溶解时,迅速加入15mL的1-十八烯,接着抽真空以除去稀土氯化物中少量的结晶水至不再暴沸,并继续吹氩气保护,然后缓慢加热到160℃,保温30min,再逐渐冷却到50℃后,逐滴滴加10mL含有2.5mmolNaOH与4mmolNH4F的甲醇溶液,50℃下恒温搅拌40min,逐渐升温到100℃抽真空将甲醇除尽;
步骤二:在氩气保护下,对所述步骤一取得的反应物再进行快速升温至300℃进行反应90min,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在6000rpm条件下将最终反应液离心5min,用乙醇洗涤,最后用10mL的环己烷将所得油溶性UCNPS溶解待用;
步骤三:对将所述步骤二中合成好的UCNP颗粒做包壳处理,包括称取0.875mmol的YCl3·6H2O粉末倒入50mL的三颈烧瓶中,接着取6mL的OA氧化胺溶液置于三颈烧瓶中;在氩气进行保护下,对圆底烧瓶加热至稀土粉末在OA氧化胺溶液中完全溶解时,迅速加入15mL的1-十八烯,接着抽真空以除去稀土氯化物中少量的结晶水至不再暴沸,并继续吹氩气保护,然后缓慢加热到160℃,保温30min,再逐渐冷却到50℃后,此时将10mL上述合成的UCNP颗粒与10mL含有2.5mmolNaOH和4mmolNH4F的甲醇溶液逐滴交替滴加到三颈烧瓶中50℃下恒温搅拌40min,逐渐升温到100℃抽真空将甲醇除尽;在氩气保护下,快速升温至300℃反应90min;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在6000rpm条件下将最的终反应液离心5min,用乙醇反复洗涤几次,最后用10mL的氯仿将所得油溶性UCNPS溶解待用;
步骤四:转换荧光纳米颗粒的标记,包括准确称取10mg的高分子聚合物置于25mL的圆底单口烧瓶中,接着加入2mL的无水乙醇和5mL的氯仿,最后加入500μL的上述UCNPS颗粒,超声使其分散均匀,然后将烧瓶接在旋转蒸发仪上,在30℃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减压旋转蒸发,直至溶剂蒸干在烧瓶壁上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坤魏在荣黄广涛胡海明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申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