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龙专利>正文

砌块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4900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泡沫芯卡持于木框中;将泡沫芯通过木框定位于敞口的下模具中;将主要由水泥、轻质骨料、矿渣粉料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浆料加入下模具中;采用上模具封闭下模具,使浆料于自然条件下在泡沫芯及木框与下模具及上模具的缝隙中成型,获得本体;脱模,即可获得砌块。

Preparation method of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砌块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砌块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砌块一般重量较大,不仅造成了原料的浪费,而且保温效果较差,因而质量轻且具有保温效果的砌块成为了发展趋势。现有技术中,保温砌块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且装配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砌块的制备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易控,并且制备出的砌块具有质量轻、保温效果好、装配方便、成本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砌块的制备方法,所述砌块包括本体、木框及泡沫芯,所述泡沫芯卡持于所述木框内,且所述泡沫芯与所述木框嵌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本体呈长方体状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主面及围绕两个所述主面的四个侧面,其中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开设有卡槽,另外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延伸有凸起,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对应,以便于嵌套配合;所述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泡沫芯卡持于所述木框中;将所述泡沫芯通过所述木框定位于敞口的下模具中;将主要由水泥、轻质骨料、矿渣粉料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浆料加入所述下模具中;采用上模具封闭所述下模具,使所述浆料于自然条件下在所述泡沫芯及所述木框与所述下模具及所述上模具的缝隙中成型,获得所述本体;脱模,即可获得所述砌块。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所述轻质骨料、所述矿渣粉料、所述添加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60%、10-30%、5-30%、0.5-5%。进一步地,所述轻质骨料为珍珠岩、蛭石、稻壳、秸秆、锯末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矿渣粉料为高炉矿渣、电厂粉煤灰、废矿石粉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剂为促凝剂、缓凝剂、减水剂、改性剂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对应形成所述砌块的两个所述主面、设有所述凸起的两个所述侧面及设有所述卡槽的其中一个所述侧面,所述上模具对应形成设有所述卡槽的另外一个所述侧面;向所述下模具加入所述浆料时,所述下模具对应形成所述卡槽的一侧为底面接触水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泡沫芯通过贯穿所述下模具的螺钉旋入所述木框而定位,且定位后的所述泡沫芯及所述木框均不与所述下模具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泡沫芯呈长方体状,所述泡沫芯的体积占所述砌块总体积的1/2-3/4。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所述凸起分别呈“L”形,且所述卡槽贯穿对应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进一步地,所述泡沫芯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木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泡沫芯通过木框得到了良好的定位,采用低成本原料合理调配浆料,满足质轻、保温的同时兼顾了高强度,采用浇铸的方法使得制备工艺简单易控,卡槽和凸起的设计使得装配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砌块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砌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砌块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砌块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砌块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图1至图3所示的砌块100。所述砌块100包括本体10、木框20及泡沫芯30,所述泡沫芯30卡持于所述木框20内,且所述泡沫芯30与所述木框20嵌于所述本体10中。所述本体10呈长方体状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主面11及围绕两个所述主面11的四个侧面12,其中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12开设有卡槽121,另外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12延伸有凸起122。所述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泡沫芯30卡持于所述木框20中;将所述泡沫芯30通过所述木框20定位于敞口的下模具中;将主要由水泥、轻质骨料、矿渣粉料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浆料加入所述下模具中;采用上模具封闭所述下模具,使所述浆料于自然条件下在所述泡沫芯30及所述木框20与所述下模具及所述上模具的缝隙中成型,获得所述本体10;脱模,即可获得所述砌块100。水泥可以是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镁水泥及其它特种水泥。轻质骨料可以是珍珠岩、蛭石、稻壳、秸秆、锯末中的至少一种。矿渣粉料可以是高炉矿渣、电厂粉煤灰、各类废矿石粉。添加剂包括促凝剂、缓凝剂、减水剂、改性剂等。优选地,水泥、轻质骨料、矿渣粉料、添加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60%、10-30%、5-30%、0.5-5%。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上述轻质骨料、矿渣粉料作为生产砌块100的原料,不仅有利于实现轻质、保温的产品效果,还节约了矿物资源,合理利用了矿渣以利于环境保护。所述下模具对应形成所述砌块100的两个所述主面11、设有所述凸起122的两个所述侧面12及设有所述卡槽121的其中一个所述侧面12,所述上模具对应形成设有所述卡槽121的另外一个所述侧面12。向所述下模具加入所述浆料时,所述下模具对应形成所述卡槽121的一侧为底面接触水平面,例如水平地面。所述泡沫芯30呈长方体状,在浇铸所述浆料时竖直且悬空地定位于所述下模具中。具体地,所述泡沫芯30可通过贯穿所述下模具的螺钉旋入所述木框20而定位,以使定位后的所述泡沫芯30及所述木框20均不与所述下模具相接触。限制所述泡沫芯30的位置有利于提高所述砌块100强度均匀度,使得所述泡沫芯30及所述木框20完全嵌于所述本体10中,浇铸完成后可将螺钉取出。此外,所述木框20不仅能够固定所述泡沫芯30,还可以起到减重、增韧的作用。所述砌块100能够用于堆砌墙体,使用多个所述砌块100制作墙体时,每个所述砌块100的凸起12插入相邻接的一个所述砌块100的卡槽121中,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因而所述卡槽121与所述凸起122的形状相对应,以便于嵌套配合。具体地,所述卡槽121、所述凸起122分别沿各自对应的所述侧面12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卡槽121、所述凸起122分别呈“L”形,且所述卡槽121贯穿对应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12,便于每个所述砌块100的凸起12滑动插入相邻接的一个所述砌块100的卡槽121中。优选地,所述泡沫芯30的体积占所述砌块100总体积的1/2-3/4。当所述泡沫芯30的体积占比过高时,所述砌块100可能出现强度不够的问题,当所述泡沫芯30的体积占比过低时,所述砌块100可能出现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优选地,所述本体10的宽度为30-130cm,厚度为5-35cm,高度为20-65cm,满足实际施工时对单个所述砌块100在重量和体积方面的需求。所述泡沫芯30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用于收容所述木框20。所述木框20为分体式结构,便于所述沫芯30卡持于所述木框20内。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包括本体、木框及泡沫芯,所述泡沫芯卡持于所述木框内,且所述泡沫芯与所述木框嵌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本体呈长方体状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主面及围绕两个所述主面的四个侧面,其中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开设有卡槽,另外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延伸有凸起,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对应,以便于嵌套配合;/n所述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泡沫芯卡持于所述木框中;将所述泡沫芯通过所述木框定位于敞口的下模具中;将主要由水泥、轻质骨料、矿渣粉料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浆料加入所述下模具中;采用上模具封闭所述下模具,使所述浆料于自然条件下在所述泡沫芯及所述木框与所述下模具及所述上模具的缝隙中成型,获得所述本体;脱模,即可获得所述砌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包括本体、木框及泡沫芯,所述泡沫芯卡持于所述木框内,且所述泡沫芯与所述木框嵌于所述本体中;所述本体呈长方体状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主面及围绕两个所述主面的四个侧面,其中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开设有卡槽,另外两个相邻接的所述侧面延伸有凸起,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对应,以便于嵌套配合;
所述砌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泡沫芯卡持于所述木框中;将所述泡沫芯通过所述木框定位于敞口的下模具中;将主要由水泥、轻质骨料、矿渣粉料及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浆料加入所述下模具中;采用上模具封闭所述下模具,使所述浆料于自然条件下在所述泡沫芯及所述木框与所述下模具及所述上模具的缝隙中成型,获得所述本体;脱模,即可获得所述砌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所述轻质骨料、所述矿渣粉料、所述添加剂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60%、10-30%、5-30%、0.5-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骨料为珍珠岩、蛭石、稻壳、秸秆、锯末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渣粉料为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