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99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砌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包括第一砌块、第二砌块和保温层,所述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均为全轻混凝土砌块,所述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层叠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砌块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砌块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的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保温层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砌块,所述保温层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砌块,且所述保温层第一端到所述第一砌块的距离大于所述保温层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砌块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轻混凝土砌块的连接强度高、保温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砌块粘合的灰缝中热量流失。

A kind of self insulation all light concrete b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
本技术属于建筑砌块
,特别涉及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建筑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墙体材料的革新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得到极大倡导,一系列墙体材料革新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自保温砌块也因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自保温砌块是一种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人造墙体材料。目前市场上的砌块是由单一材料构成的多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混凝土砌块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单靠提高空气间层的厚度来增加砌块的热阻效果有限,都很难达到节能75%的要求,若以增加孔洞排数则要增加砌块厚度,既增加了砌块的自重,又不利于施工,也增加了材料的用量。现在也有产品两侧筑造混凝土砌块,中间夹持保温块,但目前这种产品的连接件为钉子状,容易旋转松动,结构强度不高;自保温砌块大多呈矩形,且虽然夹持有保温块能达到很好的自保温效果,但是一部分热量会从砌块之间粘合的灰缝中流失。所以研制一种连接强度高、功能性强的复合自保温砌块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该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的砌块采用全轻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隔音抗震、防火耐久的效果,保温层与砌块之间连接强度高,并且可有效防止热量的流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该全轻混凝土砌块包括第一砌块、第二砌块和保温层,所述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均为全轻混凝土砌块,所述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层叠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砌块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砌块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的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保温层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砌块,所述保温层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第二砌块,且所述保温层第一端到所述第一砌块的距离a大于所述保温层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砌块的距离b。作为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杆体、第一钩体、第二钩体、第三钩体和第四钩体,所述第一钩体和第四钩体对称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两端,所述第二钩体和第三钩体对称设置在所述杆体的中部,且所述第一钩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砌块内,第二钩体和第三钩体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所述第四钩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砌块内。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钩体、第二钩体、第三钩体和第四钩体的钩体均呈散射状环绕布设在所述杆体上。作为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内充填有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内充填有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加强柱,第一加强柱的两端呈散射状环绕设置有加强筋。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加强柱,第二加强柱的两端呈散射状环绕设置有加强筋。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采用全轻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隔音抗震、防火耐久的效果;第一砌块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砌块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一砌块与第二砌块层叠交错设置,一方面形成错位的两排孔,增加砌块的热阻效果,提高砌块的节能型,另一方面,第一砌块与第二砌块层叠交错设置形成Z型,二者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可有效防止热量从相邻砌块之间粘合的灰缝中流失。2.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保温层通过连接件实现与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连接,连接件包括杆体、第一钩体、第二钩体、第三钩体和第四钩体,第一钩体、第二钩体、第三钩体和第四钩体的钩体均呈散射状环绕布设在杆体上,可有效防止连接件在保温层内旋转松动,增加了保温层的连接强度。3.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至少一个第二通孔内填充有相变储能材料,使得整个全轻混凝土砌块内侧和外侧都设置有相变储能材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吸收室外热量,防止室外热量传入室内,另一方面,能够吸收夏季空调冷量和冬季采暖热量,防止室内冷量和热量散失,再加上中间设置的保温层,有效地阻隔了室内外热量传递,提高了保温效果;另外,空置的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可以用于排布管道或者排布线路,方便实用。4.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第一通孔和/或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加强柱,有效增加了第一砌块和第二砌块的坚固性,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提高保温性而开孔导致的砌块坚固性降低,使得整个全轻混凝土砌块在自保温的同时坚固耐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应用时的俯视图。图中,10、第一砌块;11、第一通孔;12、相变储能材料;13、第一加强柱;20、第二砌块;21、第二通孔;22、第二加强柱;30、保温层;31、第一端;32、第二端;40、连接件;41、杆体;42、第一钩体;43、第二钩体;44、第三钩体;45、第四钩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包括第一砌块10、第二砌块20和保温层30,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均为全轻混凝土砌块,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层叠交错设置,第一砌块10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1,第二砌块20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21;保温层30设置在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的之间,通过连接件40连接,保温层30的第一端31凸出于第一砌块10,保温层30的第二端32凸出于第二砌块20,且保温层30第一端31到第一砌块10的距离a大于保温层30第二端32到第一砌块10的距离b。本技术的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采用全轻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隔音抗震、防火耐久的效果;第一砌块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二砌块20开设有第二通孔21,第一砌块10与第二砌块20层叠交错设置,一方面形成错位的两排孔,增加砌块的热阻效果,提高砌块的节能型;另一方面,第一砌块10与第二砌块20层叠交错设置形成Z型,二者之间设置有保温层30,可有效防止热量从相邻砌块之间粘合的灰缝中流失。具体的,连接件40包括杆体41、第一钩体42、第二钩体43、第三钩体44和第四钩体45,第一钩体42和第四钩体45对称设置在杆体41的两端,第二钩体43和第三钩体44对称设置在杆体41的中部,且第一钩体42设置在第一砌块10内,第二钩体43和第三钩体44设置在保温层30内,第四钩体45设置在第二砌块20内。第一钩体42、第二钩体43、第三钩体44和第四钩体45的钩体均呈散射状环绕布设在杆体41上,可有效防止连接件40在保温层30内旋转松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包括第一砌块(10)、第二砌块(20)和保温层(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均为全轻混凝土砌块,所述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层叠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砌块(10)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砌块(20)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21);所述保温层(30)设置在所述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的之间,通过连接件(40)连接,所述保温层(30)的第一端(31)凸出于所述第一砌块(10),所述保温层(30)的第二端(32)凸出于所述第二砌块(20),且所述保温层(30)第一端(31)到所述第一砌块(10)的距离a大于所述保温层(30)第二端(32)到所述第一砌块(10)的距离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包括第一砌块(10)、第二砌块(20)和保温层(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均为全轻混凝土砌块,所述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层叠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砌块(10)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砌块(20)垂直方向上至少开设有一个第二通孔(21);所述保温层(30)设置在所述第一砌块(10)和第二砌块(20)的之间,通过连接件(40)连接,所述保温层(30)的第一端(31)凸出于所述第一砌块(10),所述保温层(30)的第二端(32)凸出于所述第二砌块(20),且所述保温层(30)第一端(31)到所述第一砌块(10)的距离a大于所述保温层(30)第二端(32)到所述第一砌块(10)的距离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保温全轻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包括杆体(41)、第一钩体(42)、第二钩体(43)、第三钩体(44)和第四钩体(45),所述第一钩体(42)和第四钩体(45)对称设置在所述杆体(41)的两端,所述第二钩体(43)和第三钩体(44)对称设置在所述杆体(41)的中部,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经泰新型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