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99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预制板施工难度高、耗费工时较长,并且模具重复使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而发明专利技术。该预制板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的每条边沿处均开设有多条轴心线垂直于对应边沿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贯穿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所述条形槽内用于装配第一加固钢筋,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用于提高所述板本体上浇筑混凝土后的承压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制板用于建筑施工。

A kind of precast slab and composite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也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即可。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因此,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预制板就是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因为是在工厂预先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制作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置钢筋,然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水泥凝固后去掉木板,剩下的凝固的水泥板即为预制板。现有的预制板,在建筑施工时,预制板以支撑梁以及承重墙为支撑,进行整层楼板的拼接,并且需要在相邻的两块板之间的间隙中设置钢筋笼,两块预制板分别与钢筋笼连接,因此预制板内部预埋的钢筋,需要有部分处于预制板外部,处于预制板外部的钢筋伸入两块预制板之间设置的钢筋笼内、并将伸入钢筋笼的部分弯折固定,完成预制板的拼接后,在拼接好的预制板四周搭建木模,然后在预制板的顶面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现浇层,从而使拼接后的预制板满足承受载荷的要求,当混凝土现浇层凝固后,即与预制板共同形成叠合楼板。但是,这类预制板不仅在施工过程中,操作复杂,耗费工时多,而且在预制过程中,由于不同大小的预制板,需要根据受力要求在不同的位置预埋钢筋,因此,在制作预制板时,需要在模型上、对应处于预制板外部的钢筋的位置开孔,这样开设有孔的模具,只能用于生产对应的预制板,导致模具重复使用率低,模具成本增加,模具设计、加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板及制作方法、叠合楼板及制作方法,可降低施工难度,减少耗费的工时,而且模具重复使用率高,降低模具制作成本,缩短模具设计、加工周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板,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的每条边沿处均开设有多条轴心线垂直于对应边沿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贯穿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所述条形槽内用于装配第一加固钢筋,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一端伸入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板本体外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板,在施工时,预制板以支撑梁以及承重墙为支撑,进行每一层楼板的拼接,先将预制板放置在预定位置,然后在相邻的两块预制板上、对应的条形槽内插入第一加固钢筋,并在拼接好的预制板四周搭建木模,然后对拼接后的多块预制板顶面,整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低、操作简单、耗费工时少。制造该预制板的模具上不需要开孔,模具可用于制造不同结构的预制板,提高了模具的重复使用率,而且需要在板面上开设条形槽或者孔的预制板,在制造时,在模具内对应位置放置对应形状的物体,然后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后取下模具和模具内的物体即可,不需要对不同结构的预制板设计、制作对应结构的模具,从而降低了模具制作成本,缩短了模具设计、制作周期。更进一步地,所述板本体上每条所述条形槽处、沿所述条形槽的轴向均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螺旋箍筋预埋在所述板本体内、并且环绕在所述条形槽外部,所述螺旋箍筋的轴心线与所述条形槽的轴心线重合。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固钢筋插入所述条形槽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加固钢筋,所述第二加固钢筋与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固钢筋与所述第二加固钢筋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固钢筋插入所述条形槽的一端弯折、并沿所述条形槽径向伸出所述板本体,所述第一加固钢筋伸出所述板本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承压钢板,所述承压钢板与所述板本体平行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承压钢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端部插入所述通孔内、并与所述承压钢板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槽沿所述板本体厚度方向的垂直深度大于所述板本体厚度的二分之一。更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更进一步地,所述板本体内设置有多条相互垂直设置的预埋钢筋。更进一步地,所述板本体内设置有桁架筋。一种叠合楼板,包括多块上述方案的预制板,以及混凝土现浇层;相邻的两块所述预制板之间设置有后浇带,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两端分别沿所述条形槽的轴向插入相邻的两块所述预制板上位置对应的所述条形槽内,所述混凝土现浇层浇筑在所述预制板上、所述条形槽内以及相邻的两块所述预制板之间的后浇带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叠合楼板,其钢筋连接方式,仅通过现场插入第一加固钢筋和现场浇筑混凝土即可,施工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两块设置有螺旋箍筋的预制板以及第一加固钢筋之间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两块设置有承压钢板的预制板以及第一加固钢筋之间连接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预制板中设置的预埋钢筋、预埋钢筋以及桁架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叠合楼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板本体;2、条形槽;3、第一加固钢筋;4、螺旋箍筋;5、第二加固钢筋;6、承压钢板;7、预埋钢筋;8、混凝土现浇层;9、桁架筋;10、后浇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进行详细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一种预制板,如图1、图2所示,包括板本体1,所述板本体1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的每条边沿处均开设有多条轴心线垂直于对应边沿的条形槽2,所述条形槽2贯穿所述板本体1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所述条形槽2内用于装配第一加固钢筋3,所述第一加固钢筋3的一端伸入所述条形槽2内,所述第一加固钢筋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板本体1的外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的边沿处均开设有多条轴心线垂直于对应边沿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贯穿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所述条形槽内用于装配第一加固钢筋,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一端伸入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板本体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的边沿处均开设有多条轴心线垂直于对应边沿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贯穿所述板本体上用于浇筑混凝土现浇层的表面;所述条形槽内用于装配第一加固钢筋,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一端伸入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板本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上每条所述条形槽处、沿所述条形槽的轴向均设置有螺旋箍筋,所述螺旋箍筋预埋在所述板本体内、并且环绕在所述条形槽的外部,所述螺旋箍筋的轴心线与所述条形槽的轴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钢筋插入所述条形槽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加固钢筋,所述第二加固钢筋与所述第一加固钢筋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加固钢筋与所述第二加固钢筋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钢筋插入所述条形槽内的一端弯折、并沿所述条形槽径向伸出所述板本体,所述第一加固钢筋伸出所述板本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承压钢板,所述承压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操余卫江张鑫岳辉建杨必峰郎婷朱智锋杜锋
申请(专利权)人: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砼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