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345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及空调装置,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气增焓系统在工作时,有时难以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至许用范围的技术问题。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增焓压缩机、冷凝侧换热器以及闪蒸器,增焓压缩机、冷凝侧换热器以及闪蒸器依次连接,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还包括喷液支路,其中,从冷凝侧换热器出来的冷媒经过喷液支路节流后能流向增焓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Heat pump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enthalpy increasing liquid inj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及空调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热泵系统的主要问题是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压缩机压缩比增大,严重偏离最佳设计值,造成压缩机排气温度迅速上升超过许用范围,功率急剧上升,同时质量流量降低导致制热量严重衰减。既无法达到节能目的也无法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在低环温制热时由于工况压缩比增大,压缩机严重欠压缩,压缩机旋线芯部压差过大,涡旋齿断裂风险增加。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喷气增焓方案,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但是由于喷气增焓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时,喷气增焓系统可能出现难以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至许用范围的情况,此时热泵系统可能出现可靠性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机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及空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气增焓系统在工作时,有时难以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至许用范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增焓压缩机、冷凝侧换热器以及闪蒸器,所述增焓压缩机、所述冷凝侧换热器以及所述闪蒸器依次连接,还包括喷液支路,其中,从所述冷凝侧换热器出来的冷媒经过所述喷液支路节流后能流向所述增焓压缩机。进一步地,所述喷液支路上设置有膨胀阀。进一步地,所述喷液支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增焓压缩机之间的管路为喷气主路,所述喷液支路与所述喷气主路相连接且形成一条管路与所述增焓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喷气主路上与所述喷液支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阀,所述喷液支路上与所述喷气主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阀。进一步地,所述喷气主路上与所述喷液支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冷凝侧换热器与所述闪蒸器之间的管路为连接管路,所述喷液支路与所述连接管路相连接且形成一条管路与所述冷凝侧换热器的出气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路上与所述喷液支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阀,所述喷液支路上与所述连接管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阀。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路上与所述喷液支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膨胀阀。一种空调装置,包括所述的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喷液支路,从冷凝侧换热器出来的冷媒通过喷液支路节流后能流向增焓压缩机,中温的气、液混合制冷剂流向增焓压缩机并与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混合,以进一步降低增焓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喷气增焓系统在工作时,有时难以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降低至许用范围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的线路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系统的线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热泵系统的线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增焓压缩机;2-冷凝侧换热器;3-闪蒸器;4-膨胀阀;41-第一膨胀阀;42-第二膨胀阀;5-电磁阀;51-第一电磁阀;52-第二电磁阀;6-气液分离器;7-蒸发侧换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依次连接,还包括喷液支路,其中,从冷凝侧换热器2出来的冷媒经过喷液支路节流后能流向增焓压缩机1。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当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过高时,打开增焓压缩机1与闪蒸器3之间的电磁阀,部分闪蒸器3里面的气态冷媒进入到增焓压缩机1内,使得中温中压的制冷剂与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混合,以降低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但现有技术中的热泵系统,喷气增焓系统可能有时出现难以将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降低至许用范围的情况,此时热泵系统可能出现可靠性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机组故障;而本技术提供的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参见图2和图3,打开增焓压缩机1与闪蒸器3之间的电磁阀、关闭喷液支路上的阀,此时,与现有技术相同,当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过高时,此时可以关闭增焓压缩机1与闪蒸器3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喷液支路上的阀,从冷凝侧换热器2出来的冷媒通过喷液支路能流向增焓压缩机1,中温的气、液混合制冷剂流向增焓压缩机1并与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混合,以降低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由于中温的气、液混合制冷剂的降温效果大于中温中压的气体制冷剂,所以,本技术提供的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喷气增焓系统有时难以将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降低至许用范围的问题。作为本技术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喷液支路上设置有膨胀阀4(第一膨胀阀41)。膨胀阀4可以为电子膨胀阀,膨胀阀可以使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作为本技术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喷液支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5(第一电磁阀51)。为了保证喷液支路上的的膨胀阀4关闭后没有冷媒流过,可以在喷液支路上同时设置电磁阀5。作为本技术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闪蒸器3与增焓压缩机1之间的管路为喷气主路,喷液支路与喷气主路相连接且形成一条管路与增焓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接;喷气主路上与喷液支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52,冷凝侧换热器2与闪蒸器3之间的管路为连接管路,喷液支路与连接管路相连接且形成一条管路与冷凝侧换热器2的出气口相连接,连接管路上与喷液支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42。喷液支路上与喷气主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阀,且喷液支路上与连接管路相分开的区段上设置有阀,阀可以仅为第一膨胀阀51,也可以在喷液支路上同时设置第一膨胀阀51和第一电磁阀41。实施例1: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依次连接,还包括喷液支路,喷液支路上设置有第一膨胀阀51,从冷凝侧换热器2出来的冷媒通过喷液支路节流后能流向增焓压缩机1。实施例2: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依次连接,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所述增焓压缩机(1)、所述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所述闪蒸器(3)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液支路,其中,/n从所述冷凝侧换热器(2)出来的冷媒经过所述喷液支路节流后能流向所述增焓压缩机(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包括增焓压缩机(1)、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闪蒸器(3),所述增焓压缩机(1)、所述冷凝侧换热器(2)以及所述闪蒸器(3)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液支路,其中,
从所述冷凝侧换热器(2)出来的冷媒经过所述喷液支路节流后能流向所述增焓压缩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支路上设置有膨胀阀(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支路上还设置有电磁阀(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3)与所述增焓压缩机(1)之间的管路为喷气主路,所述喷液支路与所述喷气主路相连接且形成一条管路与所述增焓压缩机(1)的进气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焓喷液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主路上与所述喷液支路相分开的区段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谦刘爱军李孜欧阳龙强张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