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带液运行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009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带液运行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该空调系统包括: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防带液运行管路,一端与油分离器连接,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用于将油分离器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液分离器,以加速气液分离器内冷媒的蒸发。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组电子膨胀阀控制失效或蒸发不良时系统带液,以及四通阀换向后冷凝器存液带到压缩机内造成带液运行的问题,预防吸气带液的风险,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anti liquid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带液运行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带液运行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的带液运行现象一直是影响压缩机可靠性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发生过程是在如下阶段:1、机组长时间低温放置后低压差启动过程中。2、机组由于电子膨胀阀控制失效或因为故障出现蒸发不良的运行过程中。3、四通阀换向后冷凝器存液带到压缩机内造成带液运行。在如上三种阶段中出现带液运行,极易造成压缩机的磨损或损坏。目前常规的做法是应对第一种情况是在压缩机底部油槽位置配置电加热带,当机组长时间放置后机组开启电加热对压缩机进行预热,使润滑油内溶解的冷媒析出;但对于后两种情况目前只能通过报警或停机优先保证机组的可靠性。针对相关技术中机组电子膨胀阀控制失效或蒸发不良时系统带液,以及四通阀换向后冷凝器存液带到压缩机内造成带液运行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机组电子膨胀阀控制失效或蒸发不良时系统带液,以及四通阀换向后冷凝器存液带到压缩机内造成带液运行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油分离器1;气液分离器2;防带液运行管路,一端与油分离器1连接,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连接,用于将油分离器1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液分离器2,以加速气液分离器2内冷媒的蒸发。进一步地,防带液运行管路通过冷凝器3底部,与冷凝器3底部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进一步地,还包括:节流元件4,位于冷凝器3和气液分离器2之间,用于对防带液运行管路中的冷媒进行节流。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磁阀5,位于节流元件4和气液分离器2之间,用于控制防带液运行管路中的冷媒的通断。进一步地,还包括:单向阀6,位于油分离器1和冷凝器3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空调系统,包括:检测空调系统的吸气过热度;判断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如果是,控制防带液运行管路的电磁阀5开启,通过防带液运行管路将油分离器1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液分离器2,以加速气液分离器2内冷媒的蒸发。进一步地,在判断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之前,还包括:判断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大于第一预设值;如果是,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吸气过热度。进一步地,判断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包括:判断吸气过热度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持续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判断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包括:判断吸气过热度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持续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进一步地,在检测空调系统的吸气过热度之前,还包括:检测空调系统是否吸气带液;如果空调系统吸气带液,触发检测空调系统的吸气过热度。进一步地,检测空调系统是否吸气带液,包括:检测空调系统是否出现如下情况之一:电子膨胀阀失控、蒸发器换热异常、机组四通换向;如果是,则确定空调系统吸气带液。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上述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主要包括防带液运行管路,防带液运行管路一端与油分离器连接,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用于将油分离器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液分离器,以加速气液分离器内冷媒的蒸发。通过上述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组电子膨胀阀控制失效或蒸发不良时系统带液,以及四通阀换向后冷凝器存液带到压缩机内造成带液运行的问题,预防吸气带液的风险,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油分离器;2、气液分离器;3、冷凝器;4、节流元件;5、电磁阀;6、单向阀;7、压缩机;8、回油电磁阀;9、蒸发器;10、第一电子膨胀阀;11、第一过滤器;12、第二电子膨胀阀;13、板换;14、第二过滤器;15、分液头;16、第三电子膨胀阀。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实施例1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具体地,图1示出空调系统的一种可选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系统的主体冷媒流动方向包括:压缩机7排气管经过油分离器1,分离油后经过单向阀6后通过四通换向阀进入冷凝器3,经过板换等辅助元件后进入电子膨胀阀进行节流,节流后的气液混合气进入蒸发器,换热后的过热气体进入四通换向阀后进入气液分离器2内回到压缩机7内。在上述空调系统的基础之上,本专利技术作出如下改进:防带液运行管路,一端与油分离器1连接,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2连接,用于将油分离器1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液分离器2,以加速气液分离器2内冷媒的蒸发。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主要包括防带液运行管路,防带液运行管路一端与油分离器连接,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用于将油分离器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液分离器,以加速气液分离器内冷媒的蒸发。通过上述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组电子膨胀阀控制失效或蒸发不良时系统带液,以及四通阀换向后冷凝器存液带到压缩机内造成带液运行的问题,预防吸气带液的风险,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在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防带液运行管路通过冷凝器3底部,与冷凝器3底部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通过与冷凝器3换热,加热冷媒用于解决制冷工况下带液时汽分内长时间存液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制热工况时外机冷凝器3底部不容易化霜的问题。优选地,本系统还包括:节流元件4,位于冷凝器3和气液分离器2之间,用于对防带液运行管路中的冷媒进行节流。进一步地,本系统还包括:电磁阀5,位于节流元件4和气液分离器2之间,用于控制防带液运行管路中的冷媒的通断。可选地,本系统还还包括:单向阀6,位于油分离器1和冷凝器3之间。单向阀6用于防止冷媒倒流,加增了系统的可靠性。实施例2基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空调系统,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2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直接应用至各种空调系统上,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在空调系统安装软件或者写入空调系统控制器相应的程序的方式来实现。具体来说,图2示出该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02-S206:S202:检测空调系统的吸气过热度;S204:判断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S206:如果是,控制防带液运行管路的电磁阀开启,通过防带液运行管路将油分离器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分离器(1);/n气液分离器(2);/n防带液运行管路,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接,用于将所述油分离器(1)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2),以加速所述气液分离器(2)内冷媒的蒸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分离器(1);
气液分离器(2);
防带液运行管路,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连接,用于将所述油分离器(1)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所述气液分离器(2),以加速所述气液分离器(2)内冷媒的蒸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带液运行管路通过冷凝器(3)底部,与所述冷凝器(3)底部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流元件(4),位于所述冷凝器(3)和所述气液分离器(2)之间,用于对所述防带液运行管路中的冷媒进行节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磁阀(5),位于所述节流元件(4)和所述气液分离器(2)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防带液运行管路中的冷媒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向阀(6),位于所述油分离器(1)和所述冷凝器(3)之间。


6.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空调系统的吸气过热度;
判断所述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
如果是,控制防带液运行管路的电磁阀(5)开启,通过所述防带液运行管路将油分离器(1)流出的气态冷媒输送至气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奎胡松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