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联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434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联供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节流机构、储液器、水侧换热器、风冷换热器、带盘管热水水箱、空调蓄能水箱;特点是所述的水侧换热器与风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四通阀,四通阀下方设置有单向阀桥;所述的水侧换热器与带盘管热水水箱之间设置有热水三通阀,水侧换热器与空调蓄能水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的风冷换热器右侧设置有风扇电机,风冷换热器下方设置有回热管;优点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集多种控制模式为一体,有效节约使用成本,安装方便,占地小,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有效避免介质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适用于家庭,别墅,酒店,学校,工厂等各种场所。

A triple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联供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联供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近年来国家对环保,安全,节约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媒气,天然气的采暖装置。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安装了独立的热泵设备。但是,针对每种功能的设备都进行安装独立热泵,不仅价格昂贵,还受安装场地的限制,给工程安装带来困难。另外,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为一次系统,生活热水直接与交换介质传热,一旦发生介质泄漏,很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联供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集制冷、采暖、热水供应于一体,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联供系统,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节流机构、储液器、水侧换热器、风冷换热器、带盘管热水水箱、空调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侧换热器与风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四通阀,四通阀下方设置有单向阀桥;所述的水侧换热器与带盘管热水水箱之间设置有热水三通阀,水侧换热器与空调蓄能水箱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的风冷换热器右侧设置有风扇电机,风冷换热器下方设置有回热管。优选的:所述的四通阀包括四个接口,四通阀第一接口与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接,四通阀第二接口与水侧换热器冷媒进口相连接,四通阀第三接口与风冷换热器上端相连接,四通阀第四接口与气液分离器上端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单向阀桥包括四个接口,单向阀桥第一接口与水侧换热器冷煤出口相连接,单向阀桥第二接口与回热管上端相连接,单向阀桥第三接口与风冷换热器下端相连接,单向阀桥第四接口与节流机构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节流机构与储液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回热管下端与储液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热水三通阀包括三个接口,热水三通阀第一接口与水侧换热器出水口相连接;热水三通阀第二接口与带盘管热水水箱入口相连接;热水三通阀第三接口与空调蓄能水箱进口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三联供系统,与传统结构相比: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集单独空调制冷,单独空调制热,单独生活热水,空调制冷+生活热水,空调制热+生活热水多种运行模式于一体;有效节约使用成本,安装方便,占地小,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好,有效避免介质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具有除霜,防冻,水泵防卡运行功能,适用于家庭,别墅,酒店,学校,工厂等各种场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3.四通阀;4.风冷换热器;5.水侧换热器;6.储液器;7.节流机构;8.单向阀桥;9.四通阀第二接口;10.四通阀第一接口;11.四通阀第三接口;12.四通阀第四接口;13.热水三通阀第一接口;14.热水三通阀第二接口;15.热水三通阀第三接口;16.带盘管热水水箱;17.空调蓄能水箱;18.循环水泵;19.回热管;21.水侧换热器冷媒进口;22.水侧换热器冷媒出口;23-水侧换热器出水口;24-水侧换热器进水口;25.单向阀桥第一接口;26.单向阀桥第二接口;27.单向阀桥第三接口;28.单向阀桥第四接口;29.热水三通阀;30.风扇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附图中:一种三联供系统,包括压缩机1、气液分离器2,节流机构7、储液器6、水侧换热器5、风冷换热器4、带盘管热水水箱16、空调蓄能水箱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侧换热器5与风冷换热器4之间设置有四通阀3,四通阀3下方设置有单向阀桥8;所述的水侧换热器5与带盘管热水水箱16之间设置有热水三通阀29,水侧换热器5与空调蓄能水箱17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18;所述的风冷换热器4右侧设置有风扇电机30,风冷换热器4下方设置有回热管19。所述的四通阀3包括四个接口,四通阀第一接口10与压缩机1排气口相连接,四通阀第二接口9与水侧换热器冷媒进口21相连接,四通阀第三接口11与风冷换热器4上端相连接,四通阀第四接口12与气液分离器2上端相连接;所述的单向阀桥8包括四个接口,单向阀桥第一接口25与水侧换热器冷煤出口22相连接,单向阀桥第二接口26与回热管19上端相连接,单向阀桥第三接口27与风冷换热器4下端相连接,单向阀桥28第四接口与节流机构7相连接;所述的节流机构7与储液器6相连接;所述的回热管19下端与储液器6相连接;所述的热水三通阀29包括三个接口,热水三通阀第一接口13与水侧换热器出水口23相连接;热水三通阀第二接口14与带盘管热水水箱16入口相连接;热水三通阀第三接口15与空调蓄能水箱17进口相连接。本技术的具体实施:通过控制板根据逻辑控制要求,当四通阀3的四通阀第二接口9和四通阀第一接口10接通,单向阀桥8的单向阀桥第一接口25和单向阀桥第二接口26连通,单向阀桥8的单向阀桥第三接口27和单向阀桥第四接口28连通,四通阀3的四通阀第三接口11和四通阀第四接口12接通,形成热泵系统冷媒制热循环回路。通过控制逻辑让热水三通阀29的热水三通阀第二接口14与带盘管热水水箱16的盘管入口接通,带盘管热水水箱16的盘透出口与循环水泵18的入水口接通,形成单独供热水循环。通过控制逻辑让热水三通阀29的热水三通阀第二接口14与空调蓄能水箱17的循环入水口接通,空调蓄能水箱17的循环出水口与循环水泵18的入水口接通,形成单独空调制热循环。通过控制逻辑关系让热水三通阀29根据用户需要自动进行切换,形成空调制热+生活热水循环模式。通过控制板根据逻辑关系要求,当四通阀第一接口10和四通阀第三接口11接通,单向阀桥第二接口26和单向阀桥第三接口27连通,单向阀桥第四接口28和单向阀桥第一接口25连通,四通阀第二接口9和四通阀第四接口12接通,四通阀第四接口12和气液分离器2接通,形成热泵系统冷媒制冷循环回路。通过控制逻辑让热水三通阀第二接口14与空调蓄能水箱17的循环入水口接通,空调蓄能水箱17的循环出水口与循环水泵18的入水口接通,形成单独空调制冷循环。通过控制逻辑关系让热水三通阀29根据运行模式需要自动进行切换,通过控制逻辑关系控制形成的冷媒制热循环和制冷循环,形成所述的空调制冷+生活热水循环模式。根据控制逻辑关系控制风扇电机30,节流机构7,循环水泵18的动作关系,形成热泵系统的除霜循环。实现生活热水循环模式时,四通阀第一接口与四通阀第二接口接通,四通阀第四接口与四通阀第三接口接通;冷媒回路流程为压缩机1-四通阀第一接口10-四通阀第二接口9-水侧换热器冷媒进口21-水侧换热器冷媒出口22-单向阀桥第一接口25-单向阀桥第二接口26-回热管19-储液器6-节流机构7-单向阀桥第三接口27-风冷换热器4-四通阀第三接口11-四通阀第四接口12-气液分离器2-压缩机1;水循环流程为循环水泵18-水侧换热器进水口24-水侧换热器出水口23-热水三通阀第一接口13-热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联供系统,包括压缩机(1)、气液分离器(2),节流机构(7)、储液器(6)、水侧换热器(5)、风冷换热器(4)、带盘管热水水箱(16)、空调蓄能水箱(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侧换热器(5)与风冷换热器(4)之间设置有四通阀(3),四通阀(3)下方设置有单向阀桥(8);所述的水侧换热器(5)与带盘管热水水箱(16)之间设置有热水三通阀(29),水侧换热器(5)与空调蓄能水箱(17)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18);所述的风冷换热器(4)右侧设置有风扇电机(30),风冷换热器(4)下方设置有回热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联供系统,包括压缩机(1)、气液分离器(2),节流机构(7)、储液器(6)、水侧换热器(5)、风冷换热器(4)、带盘管热水水箱(16)、空调蓄能水箱(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侧换热器(5)与风冷换热器(4)之间设置有四通阀(3),四通阀(3)下方设置有单向阀桥(8);所述的水侧换热器(5)与带盘管热水水箱(16)之间设置有热水三通阀(29),水侧换热器(5)与空调蓄能水箱(17)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18);所述的风冷换热器(4)右侧设置有风扇电机(30),风冷换热器(4)下方设置有回热管(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通阀(3)包括四个接口,四通阀第一接口(10)与压缩机(1)排气口相连接,四通阀第二接口(9)与水侧换热器冷媒进口(21)相连接,四通阀第三接口(11)与风冷换热器(4)上端相连接,四通阀第四接口(12)与气液分离器(2)上端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桂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