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绍光专利>正文

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20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在机组的冷源侧连管路至低温储能桶,而热源侧连接管路至保温储槽,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引出至低温储能桶和保温储槽的管路上分别以管路引接至冷热交换水塔,并在管路上设控制其开或关的电磁阀,藉机组运行产出冷、热源,分别储存于低温储能桶和保温储槽,以方便取用,机组单独持续使用冷、热源时,则以电磁阀控制将冷或热源引导至水塔升温或冷却,以利机组持续运行。(*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媒热泵或冰水机,特别是热泵或冰水机的组件。目前日常生活使用热水,热水器普遍得到使用,但煤气热水器易发生安全事故,电热水器则耗能大,使用不便,家用或其他场合用冷气,通常是用空调器,也存在能耗较大等问题,如使用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则存在使用不便,或在冷源、热源单独使用时,会影响机组的持续运行,且其耗能量较大,使用费也较高。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线的储能装置,它便于使用,利于机组持续运行,且能利用离峰电能,节省使用费。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冷媒热泵或冰水机的冷源侧连接管路至低温储能桶,而热源侧连接管路至保温储槽,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引出至低温储能桶和保温储槽的管路上分别以管路引接至冷热交换水塔,并在管路上设控制其开或关的电磁阀。冷媒热泵或冰水机的蒸发器风扇排放冷气的排风管一侧分接一岐管连接于一低温储能桶,在岐管和储能桶间设一电磁阀,在储能桶内置有冷凝管,冷凝管下方设一电扇,储能桶底部另设有气孔;低温储能桶的冷凝管的冷凝剂可为液态;低温储能桶设有一控制开关;低温储能桶可设改善储藏或输出功能的管路。在冷媒热泵或冰水机运行时,可产出冷源和热源,冷源储存在低温储能桶,热源储存在保温槽,藉保温储槽提供热水使用,而低温储能桶吹出冷气供使用,改善冷、热源的使用条件;当单独而持续使用热水或冷气时,热泵或冰水机另项的冷源或热源得由电磁阀的控制而引导至冷热交换水塔升温或冷却,以利热泵或冰水机的持续运行;利用储能桶储存机组所产生的低温能源,以避免能源浪费;藉储能装置的储存可利用离峰时间产制冷、热源储存,除可使离峰时的电力得到充分利用,并可减少经费支出。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轴测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轴测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轴测示意图(三)。图4是本技术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系统流程框图。参照图1,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由冷媒压缩机10、冷凝管11、储液器12、过滤器13、膨胀毛细管14、蒸发器15、气液分离器16、风扇17、凝结水盘18、排水管19等组件构成,其设计上主要是在蒸发器15一侧接设的排风管21适当位置分接一岐管22连接于一低温储能桶23,储能桶23外壳以保温材质包复而提供保温功能,在岐管22和储能桶23间设一电磁阀24以控制储能桶23的启闭,在储能桶23内置有冷凝管25以吸收聚集冷气中的低温能源,冷凝管25内的冷凝剂可为液态,以增加储能效率,冷凝管25下方设一风扇26以将冷凝管25吸收聚集的低温能源往外吹送,风扇26由外设的控制开关设定控制启动或关闭,在储能桶23底部设有气孔27,藉以供冷凝管25吸收低温后的废气排出。当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进行水温加热动作时,蒸发器15的风扇17所吹送的冷气经排风管21导出时,一部分冷气低温能源经岐管22分流导入低温储能桶23内,藉储能桶23内的冷凝管25将其中的低温能源吸收聚集,而剩余的废气则由底部气孔27排出,据此可避免冷气使用量不大或完全不用时,造成低温能源的浪费,待需用冷气,但机组水温加热已达设定值而停止加热动作时,则可启动风扇26将冷凝管25吸收聚集的低温能源往外吹送,释放储能桶23的低温能源,藉以提供所需的冷气,达到低温能源的有效运用。参照图2,另一种储能装置,主要是将未附储存桶的单独热泵或冰水机30中侧以管路31、32连接独立设置的保温储槽40,其热泵或冰水机30和保温储槽40间的管路31、32上另连接一冷热交换水塔50,其连通的控制以电磁阀51、52操作,主要是在热泵或冰水机30运转而提供热水和冷气,保温储槽40的热水储存饱和而冷气需继续供应时,即启动电磁阀31、32而使其热水输送至冷热交换水塔50,藉冷热交换水塔50和大气进行热交换冷却热水后,其冷水可循环入热泵或冰水机30进行热交换,使其热泵或冰水机30能持续供应冷气而不致停机;上述保温槽40可在单向使用冷气时储存热水,不使用冷气状态即其热泵或冰水机30停机时亦可由保温槽40以其储存量供应热水,而单独使用热水时,则利用低温储能桶23接设的通风管路21储存冷气,其低温储能桶23饱和后,以电磁阀60切换将冷气由管路61引接排放至室外,和大气进行热交换,以利热泵或冰水机30的持续运转;上述热泵或冰水机30是将冷媒压缩机10、气液分离器16、储液槽12、冷凝管11、过滤器13、膨胀毛细管14、风扇17和蒸发器15容置在一基板33上,并以外盖34予以盖合而形成,其中冷凝管11外设热交换槽41,而热交换槽41的输入口42和输出口43分别接于管路31、32上。参照图3,图示低温储能桶23可由循环交换式低温储能桶23′替代,而蒸发器15侧设冷交换槽70,其间以管路71、72连通,风扇17则可省略,其管路71、72的冷热循环将冷源由冷交换槽70带入低温储能桶23′,供储存或输出冷气;管路71、72上分别以电磁阀73、74接引管路75、76连通至冷热交换水塔50,当低温储能桶23′的冷源储存饱和时,以电磁阀73、74的切换而将冷交换槽70输出的冷源输送至冷热交换水塔50提升温度,以利循环使用,改善储藏或输出功能。参照图4,藉上述组合,其单独的保温储槽40可按热水的使用量而选择适当容量,以适应各种不同需求,而其热泵或冰水机30具有移动、装配的便利性,以热泵或冰水机30的供应冷、热源而搭配其保温桶40、低温储能桶23′的储存,可在电价离峰时段制存,再在需求时输出供应,能节省其费用,热泵或冰水机30运转循环时热源经交换而以热水形态进入保温储槽40可以供应热水44,但保温储槽40饱和时热水则送至冷热交换水塔50,藉大气冷却得以再次循环;热泵或冰水机30运转循环同时产生冷源,可经由低温储能桶23的储存而供应冷气45,在低温储能桶23饱和时,可将冷源排放至冷热交换水塔50,提升温度,以利再次循环;其单独使用冷源或热源时,藉冷热交换水塔50为热源的冷却,而冷源也可由冷热交换水塔50提升温度,据此,实现热泵或冰水机30持续运转循环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包括热泵或冰水机和管路,其特征在于冷媒热泵或冰水机的冷源侧连接管路至低温储能桶,而热源侧连接管路至保温储槽,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引出至低温储能桶和保温储槽的管路上分别以管路引接至冷热交换水塔,并在管路上设控制其开或关的电磁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是冷媒热泵或冰水机的蒸发器风扇排放冷气的排风管一侧分接一岐管连接于一低温储能桶,在岐管和储能桶间设一控制储能桶启闭的电磁阀,在储能桶内置有冷凝管,冷凝管下方设有一电扇,储能桶底部另设有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是低温储能桶的冷凝管内的冷凝剂可为液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是低温储能桶设有一控制风扇启动的控制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是低温储能桶可设改善储藏或输出功能的管路。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在机组的冷源侧连管路至低温储能桶,而热源侧连接管路至保温储槽,冷媒热泵或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循环机组的储能装置,包括热泵或冰水机和管路,其特征在于:冷媒热泵或冰水机的冷源侧连接管路至低温储能桶,而热源侧连接管路至保温储槽,冷媒热泵或冰水机引出至低温储能桶和保温储槽的管路上分别以管路引接至冷热交换水塔,并在管路上设控制其开或关的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绍光
申请(专利权)人:黄绍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