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绍光专利>正文

太阳能集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02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包含有集热器、仰角调整装置及对焦调整装置等组构而成,其中该集热器由外框、保温层、吸热板及透明盖体所组成;该仰角调整装置系由固定杆、调整杆、固定底座及拉柄螺栓组装而成;该对焦调整装置则系于集热器两侧安设分度环体并配合调节套块、弹簧、顶迫螺盖及支水管所构成,将上述构件组装后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可使其受光面调整至任何最佳仰角位置以利于汲取光源。(*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改良,具体地说是一种便利简易且可使吸热板受光面任意调整至最佳仰角位置以利汲取光源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由于石油或电力能源的日益枯褐,随时都有能源危机发生的可能,因此,研究利用大自然资源转换能源的技术乃当务之急,而太阳能集热器即在此情况下诞生。然而,早先的太阳能集热器的装设系如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其集热器(B)、(C)系多铺设或架设于屋顶上缘,借屋顶砌成的倾斜角度或架设的支架(D)所形成的仰角度,而使其具一固定的受光仰角。显然,因其受地球自转、纬度不定等因素的影响,以致取得阳光照射的角度面积也不尽相同,因而,难以完全发挥其应有的汲取光源的功效;再则,按装场所的方位、角度及遮蔽物等条件的限制,也影响其使用效果。为此,便有如图3所示的电子追踪太阳能集热装置问世。从图3可见,其系利用太阳照射在追踪感应器10中的一组光敏电阻上,使光控制开关11产生动作,以启动水差驱动器12的马达而达到抽水动作,使水在瓶子间移动,以改变其重量差而驱动集热器13移动至与太阳形成垂直角照射而停止追踪。但其虽具有自动追踪太阳而达聚焦的功能,然而使用时仍有下述缺点1.此收集器多以电气部件为驱动的动力来源,因而必须固定于箱子中以防止风力及雨水等因素影响其移动的阻力产生,加上马达、瓶子及三根管子则其所需的箱体体积庞大,故而成本高,搬运时也颇为麻烦;2.集热器多须装设于屋顶上部以充分汲取阳光,而水遇热易成水蒸汽而分布于管子及瓶子内,则借马达抽取使水在瓶子移动的动作将因水的重量减轻而无法充分达到驱动集热器的目的;3.为使驱动集热器转动而装设的水差驱动器仅可将其作左右方向的转动,但缺乏纵向调整的功能;4.如水份蒸发汽化时,马达抽取的水量减少,相形之下,即为集热器于日出时调至适当角度,而过了午后,水差驱动器形同虚设,而无法再调至另一角度,则造成其电子设备浪费无作用。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安装和便于对太阳光焦聚汲取日光热源的太阳能集热装置。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设置可调节集热器仰角的仰角调整装置和可调节集热器集光面倾角的对焦调整装置。因而,本技术包括集热器、调节该集热器仰角的仰角装置和调节该集热器集光板倾角的对焦调整装置。本技术的优点是1.使用和安装方便;2.结构层次简明,易于生产和维修;3.汲取日光热源效果好,本技术借其仰角调整装置及对焦调整装置的独特设计,可使其能作垂直地面方向的仰角调整,及使吸热板以支水管为轴心而作旋转以调整倾斜角度,以使该焦热器能调至最佳的受光角度,而达到吸取最多的阳光热源。本技术的附图如下图1系习用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实施例一图2系习用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实施例二图3系电子追踪太阳能集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仰角调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仰角调整装置的动作示意图图8A系本技术拉柄螺栓的剖视示意图图8B系本技术拉柄螺栓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系本技术对焦调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10系本技术对焦调整装置的剖视示意图根据图4~10给出本技术一个较好实施例,并对该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以便进一步提供本技术的技术细节。请参阅图4及图5,本技术系包含有集热器、仰角调整装置及对焦调整装置等所组构而成,其中该集热器乃由外框20、保温层22、吸热板24、透明侧盖体25及透明顶部盖体26所组成,外框20系为一矩形的槽体,其前后两侧中内各具有一个缺口21,保温层22亦为一矩形的槽体,其前后两侧中央内各具有一个缺口23,且保温屋22略小于外框20,将保温层22置入于外框20内且其顶缘接合端设有防水衬片,而两透明侧盖体25则分别装设于外框20的两缺口21上,吸热板24系活动枢设于保温层22内,将透明顶部盖体26盖合于外框20顶盖,且盖合边缘并设有防水衬片;该仰角调整装置(请参阅图6)乃由调整杆30、固定杆33、固定底座36、拉柄螺杆38所组成的四组装置分别装设于外框20的四边角,调整杆30系固设于外框20左右板的端壁上,且其正端面开设有鸠尾凸块31且具有数个固定螺孔32,而固定杆33上亦开设有相对称的鸠尾凹槽34及固定螺孔35,其下端并枢接有一固定底座36并以一拉柄螺栓38为其枢轴,固定底座36前后两端各设有固定孔37,利用鸠尾凸块31、鸠尾凹块34而将固定杆33与调整杆30卡制套合在一起,以两支拉柄螺栓38分别由固定杆的固定螺丝孔35螺入于调整杆的固定螺孔32内,而将固定杆33与调整杆30固定于一适当的伸缩长度。请参阅图8A和图8B,其中的拉柄螺栓38乃由一扳杆39、一螺杆43、一弹簧48、一内螺杆49等所组成,螺杆43的下段部分具有外螺纹44,中段部分形成一圆环体45,上端部分具有齿牙46并钻设有一螺孔47,扳杆39的末端固衔一套筒40,套筒40内部具有齿牙41,而可配合于螺杆43上端的齿牙46呈相互齿合,另于套筒40上方设有一通孔42,且将弹簧48套设于该通孔42内,并以内螺杆49穿设而螺固于螺杆43顶端的螺孔47内,而该拉柄螺栓38的施行动作为扳动板杆39可连动螺杆43作螺紧或松驰的动作,当微提拉扳杆39便令套筒40的齿牙41与螺杆43的齿牙46呈脱离状态,仅可使扳杆39作左右旋动而不再带动螺杆43作动。请参阅图4和图9及图10,该对焦调整装置乃由支水管50、分度环体53、调节套块55、弹簧58、顶迫螺盖59所组成,支水管50系衔固于吸热板24的中心而兼具枢轴功用,其延伸出吸热板24外的两末端各车有外螺纹51,且适当处并具有轴对称的凸条52,分度环体53系为中空的管体且管壁端缘环设有调节孔54,而外框20的左右两侧各配置有一分度环体53,支水管50末端则穿设过保温层22而枢接于外框20的分度环体53上,调节套块55的中央具一能与支水管50末端套配的套孔56,由于凸条52的卡制效果而使调节套块55仅能于支水管50上作轴向滑动,其两侧并具有能与分度环体53上的调节孔54插卡的插杆57,而将此调整套块55套配于支水管50上,并以其插杆57插配于调节孔55内,再将弹簧58套设于支水管50并将顶迫螺盖59螺固于支水管的外螺纹51上,而主水管60系与支水管50衔连。我们再对本技术能达到的优点、目的及操控动作,详细说明如下1.本技术所提供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的改良,借由其仰角调整装置,可使整体作垂直地面方向的仰角调整,其施行动作,将外框20一端的两组装置底部的拉柄螺栓38松解,以松驰固定底座36与固定杆33的紧固度,再松解位于固定杆33上的两拉柄螺栓38,以解除固定杆33与调整杆30的锁固状态,并拉伸外框20至一适当的仰角后,再复扳紧各拉柄螺栓38,而使固定杆33与调整杆30定位螺固,及使固定底座36与固定杆33定位螺固,而期达到使吸取最多的阳光热源,如图7所示。2.借由其对焦调整装置,可使吸热板24以支水管50为轴心作旋转以调整倾斜角度,其施行动作是将调套块55往后拉,以令其插杆57脱离分度环体53上的调节孔54,并转动支水管50而使吸热板24随之旋转一适当角度后,再将调节套块55前推并配合弹簧58之弹力作用,而令其插杆57插卡于分度环体53的调节孔54内,以定位吸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集热器,其特征在于:a. 该集热器系由外框、保温层、吸热板、透明侧盖体、透明顶盖体所组成,外框为一前后侧壁各具一缺口的矩形槽体,保温层的形状亦如外框一般而尺寸略小,保温层置入于外框内且其顶缘接合缝并设防水衬片,而位 于外框前后缺口各装设有透明侧盖体,吸热板系活动枢设于保温层内,透明顶盖体盖合于外框顶端,且盖合边缘并设有防水衬片;b. 还有设置于该集热器外框四边角的仰角调整装置和与集热器的吸热板相联结且可旋转调整其倾角的对焦调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绍光
申请(专利权)人:黄绍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