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恒月专利>正文

太阳能集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485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用于抑制吸热板的自然对流热损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构成中设有外壳、外壳内壁面上贴附的保温层、壳内安置的换热管及吸热板,改进后,所述吸热板为间隔排放的竖板,各竖板通过板面上的管孔套装于换热管上,所述竖板的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间距δ之比≥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增加吸热板的吸热面及吸热量,显著提高集热性能;通过设置竖板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空隙比可有效抑制自然对流,最大限度的减少热能散失。适宜在各类太阳能集热装置上采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尤其是平板型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的太阳能集热装置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外壳、外壳内壁面上设置的保温层、换热管 和吸热板,太阳光光源通过透明盖板照射到吸热板上,吸热板吸热升温后通过换热管将热能 传导给管中的水,完成热能交换。吸热板通常平置,俗称平板型。平置的吸热板受热升温后, 部分热能会由板面向外辐射,辐射热经透明盖板传散到周围空气,形成自然对流式的热散失。 为抑制自然对流,通常采用在平置吸热板上设置透明塑料蜂窝体阻止自然对流,但蜂窝孔不 易做到很小、偏大时仍会存有一定自然对流,故难以达到理想的抑制效果,为此,还应寻求 其它的解决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抑制自然对流的太阳能集热装置。 本技术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构成中设有外壳l、外壳内壁面上贴附的保温层2、壳内安置的换 热管3及吸热板,其改进在于,所述吸热板为间隔排放的竖板4,各竖板4通过板面上的管孔套装于换热管3上,所述竖板4的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间距S之比》10。上述太阳能集热装置,在间隔排放的竖板上间隔插装梳板5,梳板的梳齿6与间隔排放的间距S匹配。上述太阳能集热装置,在保温层2上增设漫反射板7。 上述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竖板4为L型。上述太阳能集热装置,所述吸热板和漫反射板7之间留有间隙,其间距为2 3毫米。 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l.吸热板采用间隔排放的竖板设置后,增加了吸热板的吸热面及吸热量,可显著提高集 热性能;32. 可通过将竖板的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间距S之比控制在》10的范围有效抑制自然对 流,最大限度的减少热能的散失;3. 可通过在间隔竖板上间隔插装梳板将间隔排放的间距分隔成多个小间隔腔,小间隔腔 不利于自然对流,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热能散失;4. 在保温层上增设漫反射板或采用L型竖板时,可对隔排放空隙内的折射光源进行漫反 射,进一步抑制自然对流。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图2中A-A剖面图。附图中零部件标号分别为1_外壳、2—保温层、3—换热管、4_竖板、5—梳板、6 — 梳齿、7—漫反射板、8—进水管、9一出水管、IO —玻璃罩板。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l、 2。图2所示的俯视图为去除玻璃罩板10后的俯视图。所示实施例中,外壳l 为矩形,保温层2贴附在壳底及壳侧壁的内壁面上。换热管3为多根,各换热管3的两端分 别与进水管8、出水管9相连通。进、出水管的一端分别延伸到壳体1夕卜,以方便与供给水 筒之间的连接。本技术的主要改进在于,壳腔中的吸热板采用间隔排放的竖板设置,各 竖板4的板面上有与多根换热管3匹配的管孔,通过管孔一片片间隔套在多根换热管3上, 套装后通过胀管扩充各换热管3,使其外径扩大,便将各竖板4固定在换热管3的管体上。参阅图l、 2。研究表明,蜂窝体中蜂窝的高度与蜂窝孔的当量直径之比^5时可获取最 佳的抑制自然对流效果。本技术中,竖板4之间的间隔排放的间距为S,根据研究,S 与当量直径的换算关系为当量直径d=2 S ,所以只要使竖板4的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间距S 之比》10便能获取最佳的抑制自然对流效果。参阅图l、 2、 3。可在间隔排放的竖板4上插装梳板5,将各条间隔排放的间距分隔成多 个间隔腔。梳齿6的齿数、宽度与间隔排放的间距的数量、宽度匹配。梳板长度较长时,可 分为若干段,以方便插装。参阅图l、 2、 3。保温层2底面上可增设漫反射板7。使梳板4的底部弯折形成L型,利 用L型的水平底边减少热损,水平底边长度与间隔排放的间距匹配。权利要求1.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构成中设有外壳、外壳内壁面上贴附的保温层、壳内安置的换热管及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为间隔排放的竖板,各竖板通过板面上的管孔套装于换热管上,所述竖板的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间距δ之比≥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间隔排放的竖板上间隔插装 梳板,梳板的梳齿与间隔排放的间距S匹配。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温层上增设漫反射 板。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为L型。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和漫反射板之间 留有间隙,其间距为2 3毫米。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用于抑制吸热板的自然对流热损问题。其技术方案是,构成中设有外壳、外壳内壁面上贴附的保温层、壳内安置的换热管及吸热板,改进后,所述吸热板为间隔排放的竖板,各竖板通过板面上的管孔套装于换热管上,所述竖板的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间距δ之比≥10。本技术可增加吸热板的吸热面及吸热量,显著提高集热性能;通过设置竖板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空隙比可有效抑制自然对流,最大限度的减少热能散失。适宜在各类太阳能集热装置上采用。文档编号F24J2/04GK201255516SQ20082007773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专利技术者王恒月 申请人:王恒月;黄永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构成中设有外壳[1]、外壳内壁面上贴附的保温层[2]、壳内安置的换热管[3]及吸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为间隔排放的竖板[4],各竖板[4]通过板面上的管孔套装于换热管[3]上,所述竖板[4]的高度H与间隔排放的间距δ之比≥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月
申请(专利权)人:王恒月黄永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