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080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包括:第一管层,所述第一管层由第一实心条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之间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实心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管层包括由所述第一段螺旋缠绕形成的主管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缠绕形成的扩口管部,所述扩口管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主管部的外径,所述扩口管部用于供另一所述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主管部插接于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主管部一端设置一扩口管部,便于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插装连接,可以提高安装的容易程度。

Spiral flared socket solid wall structural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农村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家庭给水排水需求进一步提升,这就离不开管道安装、维修等施工工作。承插接口的钢筋混凝土管接口不抗拉,止水性能不高,管材自重大,耐腐蚀性能、光滑度都低于HDPE(高密度聚乙烯)实壁管,因此HDPE实壁管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HDPE实壁管是传统的钢铁管材、聚氯乙烯饮用水管的换代产品。现有的大口径(DN≥300mm)HDPE实壁管的管节长度为有1米、2米、3米、6米、9米、12米等,现有实壁管的生产方式都是采取挤出成型工艺,原料经加热塑化,经过挤出成型,冷却,形成实壁管。后来,又推出了压塑、滚塑成型的实壁结构管,但是,这种管材产品由于重量较大,或者柔性不足,在连接安装时插接不便利。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可以提高安装的容易程度。本技术提供一种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包括:第一管层,所述第一管层由第一实心条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之间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实心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管层包括由所述第一段螺旋缠绕形成的主管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缠绕形成的扩口管部,所述扩口管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主管部的外径,所述扩口管部用于供另一所述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主管部插接于其中。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第一管层的管壁厚度由螺旋缠绕的第一实心条的宽度、厚度、倾斜角度以及缠绕偏移角度共同决定。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主管部为均匀管,所述第一实心条的每一圈实心条距离该预设轴向的平均距离相等。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扩口管部包括第一管部以及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与所述主管部连接,所述第一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第一管部以及第二管部均为扩径管;沿着远离所述主管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实心条的第二段缠绕形成的多圈实心距离所述预设轴向的平均距离依次增大。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第一管部的相对于所述预设轴向的开口角度大于所述第二管部相对于所述预设轴向的开口角度,且所述第一管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管部的角度。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第一管部为扩径管,所述第二管部为均匀管;沿着远离所述主管部的方向,所述第一管部的第一实心条缠绕形成的多圈实心条距离所述预设轴向的平均距离依次增大。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第一实心条的任意相邻两圈之间的重叠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实心条宽度的一半。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所述第二管部的内侧壁上同轴设置有多圈第一类环状凸起;所述主管部的远离所述扩口管部的一端的外侧壁上同轴设置有多圈第二类环状凸起;当一所述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的主管部的远离所述扩口管部的一端插接到所述另一所述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的第二管部中后,第一类环状凸起与第二类环状形成自锁。在本技术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中,还包括第二管层,所述第二管层由第二实心条通过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实心条的外侧形成,其中螺旋缠绕的第二管层通过热熔连接的方式与第一管层结合在一起。本技术通过在主管部一端设置一扩口管部,便于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插装连接,可以提高安装的容易程度,并且可以提高插接处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结构示意图。该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可以包括一个管层或者多个管层。在本实施例中,该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只包括一个管层也即是该第一管层。该第一管层由第一实心条100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之间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其中,该第一实心条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101以及第二段102,所述第一管层包括由所述第一段101螺旋缠绕形成的主管部10以及由第二段201缠绕形成的扩口管部20,扩口管部20的内径大于所述主管部10的内径。该扩口管部10用于供另一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主管部插接于其中。其中,第一实心条100可以采用聚乙烯材料,或者其他非聚乙烯类工艺塑料制造生成。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管层的管壁厚度由螺旋缠绕的第一实心条100的宽度、厚度、倾斜角度以及缠绕偏移角度共同决定。通过调整第一实心条410的宽度W、厚度T、倾斜角度α以及缠绕偏移角度β,能够增加或减少所形成的第一管层的厚度。例如,当增加缠绕偏移角度时,通过辊压器的挤压,相邻的第一实心条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第一管层的厚度变薄。当减小缠绕偏移角度时,通过辊压器的挤压,相邻的第一实心条100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第一管层的厚度变厚。具体地,该主管部10为均匀管,该均匀管是指该主管部10的第一实心条100的每一圈实心条距离该预设轴向的平均距离相同或者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相同。其中,该第一实心条100的任意相邻两圈之间的小于第一实心条宽度的一半,从而便于保持主管部10的粗细均匀。其中,该扩口管部20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层,所述第一管层由第一实心条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之间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n所述第一实心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管层包括由所述第一段螺旋缠绕形成的主管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缠绕形成的扩口管部,所述扩口管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主管部的外径,所述扩口管部用于供另一所述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主管部插接于其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层,所述第一管层由第一实心条沿着预设轴向并通过螺旋缠绕多圈形成,任意相邻两圈之间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实心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管层包括由所述第一段螺旋缠绕形成的主管部以及由所述第二段缠绕形成的扩口管部,所述扩口管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主管部的外径,所述扩口管部用于供另一所述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的主管部插接于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层的管壁厚度由螺旋缠绕的第一实心条的宽度、厚度、倾斜角度以及缠绕偏移角度共同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部为均匀管,所述第一实心条的每一圈实心条距离该预设轴向的平均距离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管部包括第一管部以及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一端与所述主管部连接,所述第一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部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缠绕扩口承插实壁结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以及第二管部均为扩径管;沿着远离所述主管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实心条的第二段缠绕形成的多圈实心距离所述预设轴向的平均距离依次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联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