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6306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包括内衬层(3)和外衬层(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衬层(3)和外衬层(1)之间的结构层(2);所述结构层(2)包括若干层颗粒层和若干层竹篾层,且所述颗粒层和所述竹篾层间隔缠绕,与内衬层(3)相邻的一层为所述颗粒层或竹篾层;所述颗粒层为生物基颗粒和树脂混合而成的胶状物,且缠绕挤压包裹所述内衬层(3)或所述竹篾层;其中,所有颗粒层的总厚度占所述结构层(2)厚度的20%~9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竹基缠绕复合管,既回收利用了竹篾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竹粉,同时利用竹粉和树脂混合制成的颗粒层作为结构层的一部分保证了管道的刚度且增强了抗形变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竹复合管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竹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可再生材料,利用竹材料制成的竹基复合管与原有的陶瓷复合管、钢管相比制作能耗低更加环保。近年来,对竹基复合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熟,已经能够替代部分领域的聚乙烯管、聚氯乙烯管、玻璃管等使用。现有技术中,竹缠绕复合管是以竹为基材、树脂为胶粘剂形成的复合型管道,竹缠绕复合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增强层一般为夹砂层,通过填充砂来增强管道的强度,但是加砂管的抗形变能力、抗冲击力不佳,一般超过3%~8%形变砂层会断裂,如受外力撞击,容易造成夹层破裂。现有技术管道树脂、竹材用量大,而且竹篾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竹粉,竹粉未能综合利用。专利CN204852660U公开了一种麻缠绕复合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衬层、增强层和外防护层,所述增强层是由麻皮连接成连续的麻皮带缠绕在内衬上形成的麻皮层,为了进一步增大制得管体的强度和刚度,在所述的增强层之间还包括辅助增强层,辅助增强层是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包括内衬层(3)和外衬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衬层(3)和外衬层(1)之间的结构层(2);/n所述结构层(2)包括若干层颗粒层和若干层竹篾层,且所述颗粒层和所述竹篾层间隔缠绕,与所述内衬层(3)相邻的一层为所述颗粒层或竹篾层;所述颗粒层为生物基颗粒和树脂混合而成的胶状物,且缠绕挤压包裹所述内衬层(3)或所述竹篾层;其中,所有颗粒层的总厚度占所述结构层(2)厚度的20%~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包括内衬层(3)和外衬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衬层(3)和外衬层(1)之间的结构层(2);
所述结构层(2)包括若干层颗粒层和若干层竹篾层,且所述颗粒层和所述竹篾层间隔缠绕,与所述内衬层(3)相邻的一层为所述颗粒层或竹篾层;所述颗粒层为生物基颗粒和树脂混合而成的胶状物,且缠绕挤压包裹所述内衬层(3)或所述竹篾层;其中,所有颗粒层的总厚度占所述结构层(2)厚度的2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颗粒为竹粉、木粉、秸秆粉、藤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颗粒占所述颗粒层总质量的20%~4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任一层所述颗粒层的厚度为5mm~2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基颗粒的粒径分布如下:小于80目,占比10%-20%;80目~140目,占比40-70%;大于140目,占比1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格布,所述颗粒层置于所述网格布内后固定在所述内衬层(3)或竹篾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竹基缠绕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的中心距为1mm~5mm,单位面积质量小于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柃王成华翁赟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叶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