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991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5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包括螺旋缠绕的管状带材,所述管状带材的匝与匝之间通过熔胶连接;所述管状带材为矩型聚乙烯带材,其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管状带材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棱,所述凸起棱沿所述管状带材的长度方向延伸;该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中的管状带材的匝与匝之间的粘接强度较大,使用寿命较长。使用寿命较长。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
,特别涉及一种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

技术介绍

[0002]中空壁缠绕管由于具有重量轻、抗震能力强、施工快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市政排水、工业排水、道路排水等领域。一般的中空壁缠绕管是由螺旋缠绕的管状带材与熔胶层构成的,通常使用树脂(如聚乙烯树脂)在挤出机中挤出管状带材,在缠绕成型机上缠绕成型,同时由另一台挤出机挤出热熔胶对管状带材进行焊接最终形成管材。
[0003]一般的中空壁缠绕管的管状带材的横截面为矩形,相邻两匝管状带材之间的粘接强度较小,熔胶层容易在剪切力作用下与管状带材的侧面分离而导致管道破裂,影响使用寿命。
[0004]可见,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管状带材的匝与匝之间的粘接强度较大,使用寿命较长。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一种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包括螺旋缠绕的管状带材,所述管状带材的匝与匝之间通过熔胶连接;所述管状带材为矩型聚乙烯带材,其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板;所述管状带材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棱,所述凸起棱沿所述管状带材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通过在管状带材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设置凸起棱,凸起棱与熔胶之间具有卡接作用,从而当管状带材与熔胶之间的粘接处受到剪切作用力时,凸起棱能够阻碍熔胶与管状带材之间相互滑脱,使管状带材的匝与匝之间的粘接强度较大,管材的使用寿命较长。
[0008]优选地,所述管状带材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的凸起棱相互错位排布。
[0009]优选地,所述凸起棱为矩型凸起棱。
[0010]优选地,所述管状带材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凸起棱。
[0011]优选地,所述管状带材的外壁板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沿所述管状带材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管状带材的外侧螺旋缠绕有一层钢带,所述钢带在宽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朝内侧突出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宽度为所述卡接槽的一半,相邻两匝钢带的相互靠近的卡接部并排嵌入所述卡接槽中。
[0012]优选地,所述加强筋板包括一个第一筋板和两个第二筋板;所述第一筋板设置在所述管状带材的正中间,且与所述管状带材的外壁板和内壁板垂直;所述第二筋板连接在所述管状带材的外壁板和内壁板之间,且从内侧到外侧所述第二筋板与所述第一筋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0013]优选地,所述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管状带材和熔胶内侧面的内包覆层,所述内包覆层包括若干层树脂层,所述内包覆层的硬度大于所述管状带材和所述熔胶的硬度。
[0014]优选地,所述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还包括包覆在所述管状带材和熔胶外侧面的外包覆层,所述外包覆层包括若干层树脂层,所述外包覆层的硬度小于所述管状带材和所述熔胶的硬度。
[0015]优选地,所述外包覆层内设置有纤维加强网。
[0016]优选地,所述钢带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通过在管状带材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设置凸起棱,凸起棱与熔胶之间具有卡接作用,从而当管状带材与熔胶之间的粘接处受到剪切作用力时,凸起棱能够阻碍熔胶与管状带材之间相互滑脱,使管状带材的匝与匝之间的粘接强度较大,管材的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的纵截面图。
[0020]图2为图1中S部分的放大图。
[0021]标号说明:1、管状带材;101、外壁板;102、卡接槽;103、内壁板;2、熔胶;3、加强筋板;301、第一筋板;302、第二筋板;4、凸起棱;5、钢带;501、卡接部;6、内包覆层;7、外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下文的公开提供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
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2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包括螺旋缠绕的管状带材1,所述管状带材1的匝与匝之间通过熔胶2连接;所述管状带材1为矩型聚乙烯带材,其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板3;所述管状带材1在宽度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棱4,所述凸起棱4沿所述管状带材1的长度方向延伸(随同管状带材1螺旋延伸)。
[0026]该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中,凸起棱4与熔胶2之间具有卡接作用,从而当管状带材1与熔胶2之间的粘接处受到剪切作用力时,凸起棱4能够阻碍熔胶2与管状带材1之间相互滑脱,使管状带材1的匝与匝之间的粘接强度较大,管材的使用寿命较长。
[0027]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见图2,所述管状带材1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的凸起棱4相互错位排布。从而,管状带材1的匝与匝之间的距离可靠得比较近,可减少熔胶2在整个管材中的占比,从而有利于提高管材整体的结构强度。
[0028]在本实施例中,见图2,所述凸起棱4为矩型凸起棱,但不限于此。
[0029]其中,凸起棱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包括螺旋缠绕的管状带材(1),所述管状带材(1)的匝与匝之间通过熔胶(2)连接;所述管状带材(1)为矩型聚乙烯带材,其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带材(1)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棱(4),所述凸起棱(4)沿所述管状带材(1)的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带材(1)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的凸起棱(4)相互错位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棱(4)为矩型凸起棱(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带材(1)在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所述凸起棱(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复合增强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带材(1)的外壁板(101)的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卡接槽(102),所述卡接槽(102)沿所述管状带材(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管状带材(1)的外侧螺旋缠绕有一层钢带(5),所述钢带(5)在宽带方向上的两侧设置有朝内侧突出的卡接部(501),所述卡接部(501)的宽度为所述卡接槽(102)的一半,相邻两匝钢带(5)的相互靠近的卡接部(501)并排嵌入所述卡接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强陈秀娉李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联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