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993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减振盘包括底盘、夹层盘和顶盘,底盘与从动盘本体通过多个夹片固定,顶盘和底盘通过铆钉固定,底盘设有内凹的弧形槽,底盘、夹层盘和顶盘上均设有四个窗口,底盘和顶盘的窗口边缘有冲压成型的翻边,翻边一侧具有弧形内凹面,翻边与窗口的边缘形成30°夹角,窗口内设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贯穿夹层盘上的窗口,其两侧面分别由底盘的窗口和顶盘的窗口延伸出,减震弹簧的两端设有减震球,减震球上设有环形凹槽,减震弹簧卡设于环形凹槽处固定,减震球上设有卡槽,夹层盘上窗口的侧壁卡设于卡槽内。改进后,可有效缓解从动盘在工作时与飞轮产生的摩擦力,减低造成刺耳噪音的几率,提升从动盘的工作质量。

Clutch driven plat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合器从动盘总成
本技术涉及离合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用离合器从动盘是离合器的另一组成部分,是通过摩擦转换,把发动机的扭矩传给变速器,减小传动系的振动和冲击,完成“离”、“合”任务。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是手排挡有级变速汽车必不可少的易耗损零部件。现有的手动档的车,都是运用离合器将引擎的动力传送给变速系统,大部分采用摩擦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包括飞轮和离合器从动盘总成,飞轮与引擎利用曲柄轴相连接,飞轮和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上均设有摩擦面,两者碰触一起后,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便会随着飞轮转动。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与飞轮接合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突然产生摩擦力也会造成刺耳的噪音,会产生使人不舒适的感觉,在换挡时也还会产生冲击,造成乘车的舒适度降低。而且离合器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不易产生噪音,工作质量高的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括从动盘本体、减振盘和功能层,所述减振盘包括底盘、夹层盘和顶盘,所述底盘与从动盘本体之间通过多个夹片固定,所述夹层盘位于顶盘和底盘之间,所述顶盘和底盘通过四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铆钉固定,所述底盘对应铆钉处设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底盘、夹层盘和顶盘上均设有四个同轴心的窗口,所述底盘和顶盘的窗口边缘有冲压成型的翻边,所述翻边朝向窗口的一侧具有弧形内凹面,所述翻边朝向窗口的中心方向倾斜,与窗口的边缘形成30°夹角,所述窗口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贯穿夹层盘上的窗口,其两侧面分别由底盘的窗口和顶盘的窗口延伸出,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设有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减震弹簧卡设于环形凹槽处固定,所述减震球的部分位于减震弹簧内,另一部分延伸至减震弹簧外,所述减震球位于减震弹簧外的部位上设有卡槽,所述夹层盘上窗口的侧壁卡设于卡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功能层有两层,位于从动盘本体的外边缘处,将从动盘本体夹持于中间的位置,所述功能层包括耐磨层和耐温层,耐磨层由陶瓷层、聚丙烯纤维层和耐磨橡胶层粘合固定而成,耐温层由铝箔层、硅酸盐层、聚酯纤维层和氢氧化镁层粘合而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震球之间设有具有弹性的柱芯,所述柱芯穿设于减震弹簧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弹簧的设置,将减震弹簧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当从动盘本体一飞轮接合发生摩擦时,可以及时缓解部分冲击力,使得产生的噪音可以降低,而且可以降低抖动的幅度,提升舒适性,同时汽车在换挡时也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减震盘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减震盘局部剖视图;图4为功能层结构剖视图;图5为顶盘局部剖视图。1、从动盘本体;2、减振盘;20、底盘;21、夹层盘;22、顶盘;23、夹片;24、铆钉;25、弧形槽;26、窗口;27、翻边;28、弧形内凹面;3、减震弹簧;30、减震球;31、环形凹槽;32、卡槽;33、柱芯;4、功能层;40、耐磨层;41、耐温层;42、陶瓷层;43、聚丙烯纤维层;44、耐磨橡胶层;45、铝箔层;46、硅酸盐层;47、聚酯纤维层;48、氢氧化镁层。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括从动盘本体1、减振盘2和功能层4,所述减振盘2包括底盘20、夹层盘21和顶盘22,所述底盘20与从动盘本体1之间通过多个夹片23固定,所述夹层盘21位于顶盘22和底盘20之间,所述顶盘22和底盘20通过四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铆钉24固定,所述底盘20对应铆钉24处设有内凹的弧形槽25,所述底盘20、夹层盘21和顶盘22上均设有四个同轴心的窗口26,所述底盘20和顶盘22的窗口26边缘有冲压成型的翻边27,所述翻边27朝向窗口26的一侧具有弧形内凹面28,所述翻边27朝向窗口26的中心方向倾斜,与窗口26的边缘形成30°夹角,所述窗口26内设有减震弹簧3,所述减震弹簧3贯穿夹层盘21上的窗口26,其两侧面分别由底盘20的窗口26和顶盘22的窗口26延伸出,所述减震弹簧3的两端设有减震球30,所述减震球30上设有环形凹槽31,所述减震弹簧3卡设于环形凹槽31处固定,所述减震球30的部分位于减震弹簧3内,另一部分延伸至减震弹簧3外,所述减震球30位于减震弹簧3外的部位上设有卡槽32,所述夹层盘21上窗口26的侧壁卡设于卡槽32内。所述减震球30之间设有具有弹性的柱芯33,所述柱芯33穿设于减震弹簧3内。当从动盘本体1与飞轮接合一起运动后,从动盘体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力,此时振动盘上的减震弹簧3便能及时缓解很大一部分的震动力。使得整个离合器振动的频率降低,提升舒适度,还能降低噪音的产生。减震弹簧3在受力收缩缓冲时,其内的减震球30和柱芯33可以辅助弹簧进行减震工作,不仅可以保护减震弹簧3,使其不易损坏,而且还能提升减震弹簧3的弹力和结构强度。减震球30通过卡槽32,与夹层盘21固定装配,可以提升减震弹簧3装配的牢固性,使减震弹簧3的稳定性高。翻边27可以起到防止减震弹簧3从窗口26处脱落的作用,提升减震弹簧3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功能层4有两层,位于从动盘本体1的外边缘处,将从动盘本体1夹持于中间的位置,所述功能层4包括耐磨层40和耐温层41,耐磨层40由陶瓷层42、聚丙烯纤维层43和耐磨橡胶层44粘合固定而成,耐温层41由铝箔层45、硅酸盐层46、聚酯纤维层47和氢氧化镁层48粘合而成。耐磨层40和耐温层41的材料改进,可以提升从动盘本体1在工作时的耐磨性能和耐温性能,不易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括从动盘本体、减振盘和功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盘包括底盘、夹层盘和顶盘,所述底盘与从动盘本体之间通过多个夹片固定,所述夹层盘位于顶盘和底盘之间,所述顶盘和底盘通过四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铆钉固定,所述底盘对应铆钉处设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底盘、夹层盘和顶盘上均设有四个同轴心的窗口,所述底盘和顶盘的窗口边缘有冲压成型的翻边,所述翻边朝向窗口的一侧具有弧形内凹面,所述翻边朝向窗口的中心方向倾斜,与窗口的边缘形成30°夹角,所述窗口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贯穿夹层盘上的窗口,其两侧面分别由底盘的窗口和顶盘的窗口延伸出,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设有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减震弹簧卡设于环形凹槽处固定,所述减震球的部分位于减震弹簧内,另一部分延伸至减震弹簧外,所述减震球位于减震弹簧外的部位上设有卡槽,所述夹层盘上窗口的侧壁卡设于卡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包括从动盘本体、减振盘和功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盘包括底盘、夹层盘和顶盘,所述底盘与从动盘本体之间通过多个夹片固定,所述夹层盘位于顶盘和底盘之间,所述顶盘和底盘通过四个呈等间距分布的铆钉固定,所述底盘对应铆钉处设有内凹的弧形槽,所述底盘、夹层盘和顶盘上均设有四个同轴心的窗口,所述底盘和顶盘的窗口边缘有冲压成型的翻边,所述翻边朝向窗口的一侧具有弧形内凹面,所述翻边朝向窗口的中心方向倾斜,与窗口的边缘形成30°夹角,所述窗口内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贯穿夹层盘上的窗口,其两侧面分别由底盘的窗口和顶盘的窗口延伸出,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设有减震球,所述减震球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行义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欧铖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