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813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4:26
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涉及到摩擦学领域,包括摩擦基体,所述摩擦基体上均匀设置有基片部,相邻基片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基片部上均布有摩擦件,相邻摩擦件之间组成第一油槽;通过设置类五边形的摩擦件,使得摩擦件之间所构成的第一油槽进油区域角度小于第一油槽出油区域角度,即第一油槽区域开口角度由内径处向外径处逐步增大,使得冷却油液可快速由摩擦片内径流到外径,加快油液的流通速度,使得摩擦片间隙内的油膜承载力加大,降低了油膜覆盖率,使摩擦片更容易分离,从而降低了离合器的带排转矩,增强散热能力,提升湿式离合器的综合性能。

A kind of friction plate which can reduc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r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离合器
,尤其涉及到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及汽车离合器。
技术介绍
湿式离合器是汽车上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摩擦片的散热能力直接影响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汽车低燃料消耗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湿式离合器处于空转状态时,由于油液的存在,在油槽区形成油膜,摩擦片与对偶片的相对旋转,会对油槽区的油膜产生相应的剪切作用,从而由油膜剪切作用产生一定的转矩,这种转矩为带排转矩。带排转矩为湿式离合器的固有缺陷,该转矩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湿式离合器的传动效率,而且会引起离合器的磨损和润滑油的温升,为汽车的整体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离合器速差的提高,摩擦片的沟槽设计至关重要,极大的影响带排转矩、功率损失和离合器摩擦片间的碰撞摩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离合器摩擦片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损的湿式离合器摩擦片,通过对其结构进行设计,改善湿式离合器摩擦副的散热条件,降低了湿式离合器摩擦片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升效应,降低了其磨损的程度,减轻了空转状态下的带排现象,提高了湿式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和节能效果,延长了其工作寿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包括摩擦基体,所述摩擦基体上均匀设置有基片部,相邻基片部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槽;所述基片部上均布有摩擦件,相邻摩擦件之间组成第一油槽。进一步的,所述摩擦件为类五边形结构,且相邻摩擦件之间组成的第一油槽为Y字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摩擦件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数个微细槽,数个微细槽内通过烧结工艺设置有耐磨颗粒。微细槽内设置有耐磨颗粒,所述耐磨颗粒通过烧结工艺设置于微细槽内。通过在摩擦件上设置微细槽,一方面这些沟槽可以在摩擦片转速较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较高程度地保持填充,这可以使得湿式离合器中的摩擦片温度降低,同时在摩擦片静止时,微细槽可以提高流通阻力使得冷却油顺利溢出,降低其热容量;另一方面,将耐磨颗粒设置于微细槽内可以使得在摩擦件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后进行摩擦系数的补偿,从而提高湿式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和节能效果,延长其工作寿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槽包括第二油槽径向面和第二油槽轴向面,第一油槽径向面设置在摩擦基体的径向方向上,第二油槽轴向面对称设置在第一油槽径向面的两侧,且第二油槽轴向面与摩擦基体在圆周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第二油槽轴向面与摩擦基体在圆周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与纯径向直油槽的布置相比,利用油槽的角度可以使冷却油流经更大的表面,使得冷却油可以在油槽中快速通流,改善了摩擦片的冷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基体为圆环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槽包括第一油槽进油区域和第一油槽出油区域,所述第一油槽进油区域靠近摩擦基体中心位置,第一油槽进油区域的开口角度小于第一油槽出油区域的开口角度。第一油槽进油区域的开口角度小于第一油槽出油区域的开口角度,由此,使得油槽的通油能力加强,降低了油膜覆盖率,从而降低了离合器的带排转矩。进一步的,所述摩擦件包括摩擦件内边、摩擦件外边和摩擦件中边,所述摩擦件内边靠近摩擦基体的中心位置,两个所述摩擦件中边一端与摩擦件内边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摩擦件外边连接组成类五边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槽轴向面与摩擦基体圆周方向的夹角为30°~45°。进一步的,所述微细槽宽度为10μm~500μm,深度为10μm~200μm。一种汽车离合器,该汽车离合器上安装有上述摩擦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湿式离合器摩擦片,通过设置类五边形的摩擦件,使得摩擦件之间所构成的第一油槽进油区域角度小于第一油槽出油区域角度,即第一油槽区域开口角度由内径处向外径处逐步增大,使得冷却油液可快速由摩擦片内径流到外径,加快油液的流通速度,使得摩擦片间隙内的油膜承载力加大,降低了油膜覆盖率,使摩擦片更容易分离,从而降低了离合器的带排转矩,增强散热能力,提升湿式离合器的综合性能。2.与纯径向直油槽的布置相比,通过设置与摩擦面成一定倾斜角度的第二油槽,使得冷却油液可以流经更大的摩擦片表面,增强了摩擦片的散热效果,同时第二油槽与第一油槽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增强了冷却油液的轴向压差流动,使得湿式离合器变速箱可以更快的排油,对摩擦副能够起到更好的冷却效果。3.通过在摩擦件上设置的微细槽内设置耐磨颗粒,可以使得在摩擦件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后进行摩擦系数的补偿,避免摩擦件出现磨损后使得摩擦副间传递的转矩出现大的波动,使得摩擦副间传递的转矩更稳定,提高了湿式离合器的工作性能与节能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涉及到的摩擦片的局部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涉及到的第二油槽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油槽轴向面与摩擦基体的夹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摩擦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摩擦基体;2-基片部;3-摩擦件;4-第一油槽;5-第二油槽;;6-微细槽;7-耐磨颗粒;301-摩擦件内边;302-摩擦件外边;303-摩擦件中边;401-第一油槽进油区域;402-第一油槽出油区域;501-第二油槽径向面;502,503-第二油槽轴向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合附图1至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摩擦片,包括摩擦基体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包括摩擦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基体(1)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置有基片部(2),相邻基片部(2)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槽(5);所述基片部(2)上均布有摩擦件(3),相邻摩擦件(3)之间组成第一油槽(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包括摩擦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基体(1)的正面和反面上均设置有基片部(2),相邻基片部(2)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槽(5);所述基片部(2)上均布有摩擦件(3),相邻摩擦件(3)之间组成第一油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3)为类五边形结构,且相邻摩擦件(3)之间组成的第一油槽(4)为Y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3)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数个微细槽(6),数个所述微细槽(6)内通过烧结工艺设置有耐磨颗粒(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5)包括第二油槽径向面(501)和第二油槽轴面(502),第二油槽径向面(501)设置在摩擦基体(1)的径向方向上,第二油槽轴向面(502)对称设置在第一油槽径向面(501)的两侧,在摩擦基体(1)圆周方向上,第二油槽轴向面(502)与摩擦基体(1)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温升效应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基体(1)为圆环型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丽红朱茂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