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8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预制底板层、复合层及上部现浇层;复合层包括纵肋结构,纵肋结构设置在预制底板层的上表面;纵肋结构包括两个外纵肋,两个外纵肋分别平行设置在预制底板层的上表面两边,若干个内纵肋均匀平行设置在两个外纵肋之间;外纵肋和内纵肋及相邻两个内纵肋之间形成连续纵向网格,生态材料块填充在纵向网格内;上部现浇层设置纵肋结构和生态材料块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单向纵肋,提高了预制底板层的刚度,满足叠合楼板在大跨度领域的应用;通过在复合层内设置生态材料块,极大降低了叠合楼板的自重,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抗震性能;满足了隔音、降噪及保温的效果。

Composite composite floor based on one-way longitudinal rib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由于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污染大及建设周期长等一系列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住宅的刚性需求;叠合楼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箱结合的结构形式;目前,使用的叠合楼板存在自重较大,整体刚度较小,跨度较长时存在盈利集中,抗震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楼板自重大,跨度较长时,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预制底板层、复合层及上部现浇层;复合层包括纵肋结构和生态材料块,纵肋结构设置在预制底板层的上表面;纵肋结构包括两个外纵肋和若干个内纵肋,两个外纵肋分别平行设置在预制底板层的上表面两边,若干个内纵肋均匀平行设置在两个外纵肋之间;外纵肋和内纵肋及相邻两个内纵肋之间形成连续纵向网格,生态材料块填充在纵向网格内;上部现浇层设置纵肋结构和生态材料块的上部。进一步的,还包括钢筋桁架,钢筋桁架设置在纵肋结构内,钢筋桁架的下端与预制底板层连接,钢筋桁架的上端穿过纵肋结构与上部现浇层连接。进一步的,生态材料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植物纤维生土基材料块、再生EPD轻骨料混凝土和棉花秸秆加筋材料块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底板钢筋网设置在底板混凝土内;底板钢筋网包括按预设间距平行设置的横向分布筋和纵向分布筋,底板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进一步的,生态材料块的高度大于纵肋结构的高度。进一步的,生态材料块与纵肋结构之间的高度差为30-50mm。进一步的,纵肋结构中外纵肋横截面宽度尺寸为内纵肋横截面宽度尺寸的1/2-2/3。进一步的,外纵肋的外侧上边角处设置三角缺口;相邻叠合楼板拼缝处,两个相邻外纵肋上的三角缺口形成坡形凹槽。进一步的,外纵肋上三角缺口的边长为50×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通过在复合层内设置单向纵肋,提高了预制底板层的刚度,满足叠合楼板在大跨度领域的应用;通过在复合层内采用生态材料块,生态材料块为轻质材料,极大的减轻了复合层的重量,同时降低了叠合楼板的自重,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抗震性能;同时满足了隔音、降噪及保温的效果。进一步的,通过设置钢筋桁架,进一步加强了预制底板层的刚度。进一步的,通过将生态材料块的高度高于纵肋结构的高度设置,生态材料块整体形成凸出键槽结构,增加了预制底板层与上部现浇层的结合,提高了其结合面的抗剪,确保了叠合楼板的整体性。进一步的,通过将外纵肋的外侧设置三角缺口,拼缝处,两个拼缝外纵肋上的三角缺口形成坡形凹槽,上部现浇层浇筑时充填坡形凹槽,提高了上部现浇层与预制底板层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加强了拼缝性能,提高了装配式楼板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型叠合楼板的整体分层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型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型叠合楼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型叠合楼板的拼缝结构示意图。其中,1预制底板层,2复合层,3上部现浇层,4钢筋桁架,5三角缺口;11底板钢筋网,12底板混凝土,21纵肋结构,22生态材料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附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底板层1、复合层2、上部现浇层3及钢筋桁架4;预制底板层1、复合层2及上部现浇层3由下到上依次设置,预制底板层1包括底板钢筋网11和底板混凝土12,底板钢筋网11设置在底板混凝土12内;底板钢筋网11包括按预设间距平行设置的横向分布筋和纵向分布筋,底板混凝土12采用细石混凝土,底板混凝土12的高度与底板钢筋网11的配筋及楼板的设计高度相匹配,底板混凝土12的高度为40-70mm。复合层2设置在预制底板层1的上部,复合层2包括纵肋结构21和若干个生态材料块22,纵肋结构21设置在预制底板层1的上表面,纵肋结构21的轴线方向与叠合楼板的长度方向平行;纵肋结构21包括两个外纵肋和若干个内纵肋,两个外纵肋分别平行设置在预制底板层1的上表面两边,若干个内纵肋均匀平行设置在两个外纵肋之间;外纵肋的宽度为内纵肋宽度的1/2-1/3,避免了相邻复合型叠合楼板拼缝处的纵肋宽度过大,降低了结构的自重。外纵肋的外侧上边角处设置三角缺口5,两个复合型叠合楼板拼接后,拼缝处两个外纵肋上的三角缺口5形成坡形凹槽;上层现浇层3设置在复合层2的上部,拼缝处的上层现浇层3的底部充填在坡形凹槽内,增大了上部现浇层3与预制底板层1之间的结合面,强化了叠合楼板拼缝性能,提高了叠合楼板的整体性。优选的,三角缺口5的边长为50×50mm。外纵肋和内纵肋及相邻两个内纵肋之间形成连续纵向网格,生态材料块22填充在纵向网格内;生态材料块22的高度大于纵肋结构21的高度,连续填充的生态材料块22整体式键槽结构,提高了复合层2与上部现浇层3结合面之间抗剪性能;优选的生态材料块22与纵肋结构21之间高度差与30-50mm;生态材料块22采用生态材料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植物纤维生土基材料块、再生EPD轻骨料混凝土和棉花秸秆加筋材料块中的一种,通过在生态材料块替换楼板核心区的混凝土,实现了在不牺牲板件受力性能的情况下,大幅度减小了楼板的自重。钢筋桁架4沿楼板纵向设置,钢筋桁架4设置在纵肋结构21内,钢筋桁架4的下端与预制底板层1的底板钢筋网11连接,钢筋桁架4的上端穿过纵肋结构21与上部现浇层3连接;通过在纵肋结构21内设置钢筋桁架4进一步提高了纵肋结构21的受力性能,同时,钢筋桁架4伸入上部现浇层3内,增加了预制底板层1与上部现浇层3的拉结,提高了结合面的抗剪性能。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的施工操作流程为:安装模板→绑扎底层钢筋网→浇筑底层混凝土→放置生态材料块(提前浸泡)→放置桁架钢筋→浇筑纵肋结构混凝土→赶平→拆侧边模→吊装→现浇层施工。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制底板层1施工根据设计尺寸,安装预制底板层1的模板;绑扎横向分布筋和纵向分布筋,形成底板钢筋网11,底板钢筋网11中沿受力方向设置出筋,出筋长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安装钢筋桁架4;浇筑底板混凝土12,底板混凝土12采用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与地板钢筋网11的配筋和叠合楼板的设计高度相匹配;制作完成预制底板层1步骤2、复合层2施工预制底板层1的底板混凝土12浇筑完成后,底板混凝土12初凝前,安装生态材料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预制底板层(1)、复合层(2)及上部现浇层(3);复合层(2)包括纵肋结构(21)和生态材料块(22),纵肋结构(21)设置在预制底板层(1)的上表面;纵肋结构(21)包括两个外纵肋和若干个内纵肋,两个外纵肋分别平行设置在预制底板层(1)的上表面两边,若干个内纵肋均匀平行设置在两个外纵肋之间;外纵肋和内纵肋及相邻两个内纵肋之间形成连续纵向网格,生态材料块(22)填充在纵向网格内;上部现浇层(3)设置纵肋结构(21)和生态材料块(22)的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预制底板层(1)、复合层(2)及上部现浇层(3);复合层(2)包括纵肋结构(21)和生态材料块(22),纵肋结构(21)设置在预制底板层(1)的上表面;纵肋结构(21)包括两个外纵肋和若干个内纵肋,两个外纵肋分别平行设置在预制底板层(1)的上表面两边,若干个内纵肋均匀平行设置在两个外纵肋之间;外纵肋和内纵肋及相邻两个内纵肋之间形成连续纵向网格,生态材料块(22)填充在纵向网格内;上部现浇层(3)设置纵肋结构(21)和生态材料块(22)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桁架(4),钢筋桁架(4)设置在纵肋结构(21)内,钢筋桁架(4)的下端与预制底板层(1)连接,钢筋桁架(4)的上端穿过纵肋结构(21)与上部现浇层(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向纵肋结构的复合型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生态材料块(22)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植物纤维生土基材料块、再生EPD轻骨料混凝土和棉花秸秆加筋材料块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张家瑞石安仁孙玉娇马相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