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木门结构,复合型木门结构包括承重套、樘口套和付套,承重套、樘口套和付套由内至外依次重叠设置并通过榫槽连接,承重套一侧铺设有“L”型的角钢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止安装过程中门套因受力而发生与预设位置产生位移的情况并具有更好地平直度和精度,节约了成本和工艺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木门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复合型木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愈来愈多地人更倾向与选择木门以作为家里的门式,更贴近自然并具有亲和力,籍此,木门行业呈现出愈来愈多地需求,相附随的,木门的安装成了木门行业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决定了木门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传统的木门结构一般包括主套、付套和门扇,付套重叠套设在主套内,门扇套设在付套和主套形成的门套内,而该木门结构再安装时的安装步骤一般为:先将主套安装到门洞中,再通过木楔调整缝隙进行定位,具体是将主套的一角,通常是左上或者右上角与门扇进行发泡胶固定,在次过程中,由于主套在安装到门洞中的时候其内外都没有附力点,使得很难将主套按照需求准确、垂直地安设在门洞内,经常会由于操作不当或者不谨慎导致门套在门洞中的相对位置偏移,或者一边、一角发生位移以致于门套本体难以保持垂直的状态,更难以保持内外比例相同或者相似,特别是在艰难地完成位置对准之后,在打木楔时,会因为用力过猛或者用力不均衡导致门套位置重新发生偏移,籍此有需要重新调整位置然后再重新打木楔,之所以先发泡胶固定一点仅是为了在四角门套一端固定后,其他位置便于调整,但是调整过程和打木楔过程往往一次安装需要重复很多次,从整体确定到微调,因门套在门洞中会晃动并在打木楔时没有顶力支撑的原因,会使得门套不断在门洞中间预设位置附近偏移,此时,需要人为很好地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对其进行反复修正,耗时耗力,不易推广,当门套固定好后需要等待门套的发泡胶固化,在门套发泡胶固化完成后,此后,门扇需要合页连接至门套内,此时,需要进行五金缝隙、扇地缝等再进行二次打胶,相对应地,此过程中涉及待门套直线度问题,必须保证平直不能有误差以避免门扇的开启,该过程相较于前面门套的安装具有同样的问题,亦需要更长时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同时,门扇安装完成后需要等待二次打胶完成,最后再进行付套的安装,而付套安装后,进行三次打发泡胶,如果过程不仅门套门扇本身难予定位并保证平直,更需要三次打胶,整个安装过程冗长且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撑,工业效率低,不易于广泛适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快速高效木门安装的复合型木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门套和门扇,门套设置在门洞内,门套包括承重套、樘口套和付套,承重套、樘口套和付套由内至外依次重叠设置并通过榫槽连接,承重套包括侧板和顶板,侧板垂直拼接在顶板的两端,侧板和顶板朝向门洞的一侧均铺设有“L”型的角钢材料,角钢材料一侧边与侧板和顶板朝向门洞的一侧重叠设置,另一侧边延出承重套以外并与顶板相齐平,门扇的一侧边合页连接在侧板背向门洞的一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引入角钢材料使得门套本体在安装时,特别时打木楔和五金缝隙、扇地缝调整时,门套受力时候具有一个与受力方向相反的抵力,防止安装过程中门套因受力而发生与预设位置产生位移的情况,同时,改革了门套结构,将门套分为两个部分,因不承重部分不需要高材质的材料,故节省了材料,同时将承重部分与门扇出厂时就一体成型,即保证了有标准的平直程度又节约了一次打胶的时间,同时,该两处改进相互配合,一体成型的门套承重部分和门扇具有的良好平直度因为角钢材料的抵力存在使得不会在安装过程中对直线度产生影响,同时,出厂的直线度有利于安装时候进行标准地参照和定位,加速安装流程并提高工业效益,两处改进相互结合互为裨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承重套和门扇组装完成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承重套和门扇组装完成后的安装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樘口套安装完成后的安装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付套安装完成后的安装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复合型木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门套1和门扇2,门套1设置在门洞内,门套1包括承重套11、樘口套12和付套13,承重套11、樘口套12和付套13由内至外依次重叠设置并通过榫槽连接,承重套11包括侧板111和顶板112,侧板111垂直拼接在顶板112的两端,侧板111和顶板112朝向门洞的一侧均铺设有“L”型的角钢材料14,角钢材料14一侧边与侧板111和顶板112朝向门洞的一侧重叠设置,另一侧边延出承重套11以外并与顶板112相齐平,门扇2的一侧边合页连接在侧板111背向门洞的一侧;本设计首先将传统的主套1根据主套1本身的功能定位分成了两个功能性模块,分别为承重套11和樘口套12,籍此,本技术的门套1从传统的两层结构,即主套和付套13,变成了如今的三层结构:承重套11、樘口套12和付套13,相对应地,因承重套11本身负责承重,樘口套12负责除去付套13以外门扇13承重部分暴露在外的外观修饰,故此,将主套分为承重套11和樘口套12后,相应地承重套11和樘口套12的材质也得以改变,不再需要统一使用承重的材质,樘口套12可根据实际需求和装饰效果选择与承重套11材质有所区别的木材,又因为樘口套12占据主套的大半部分体积,故当樘口套12的材质成本降低时,整体门套1的成本也附随着相应得到大幅地削减,而不会对们体本身的实际应用造成影响,同时,本技术创造性地将主套中分离出来的承重套11与门扇在出场时候便一体成型,此时,便省却了传统领域主套和门扇2的打胶过程,仅需要将樘口套12与一体成型的承重套11和门扇2进行榫接即可,节省了一次打胶的时间,亦因为承重套11和门扇2的一体成型,使得承重套11和门扇2之间具有良好地平直性和垂直程度,同时,本技术更创造性地在将组成承重套11的侧板111和顶板112朝向门洞的一侧铺设上“L”型的角钢材料14,一方面,角钢材料14能进一步强化承重套11本身承重的功能,二者,由于角钢材料14另一侧边延出承重套11以外并与顶板112相齐平,当承重套11和门扇2一体成型的出厂件与门洞进行安装时,承重套11上的角钢材料14能很好地搭载门洞上,由于承重套11和门扇2出厂时具有良好地平直性和垂直度,当“L”型角钢材料与门扇2进行搭牢时,“L”型的一边与高度平直的承重套11和门扇2相重叠,另一边搭架在门洞上,从而简单又快速保证了承重套11和门扇2平直地定位在门洞上,同时,由于“L”型角钢材料其直角处顶在门洞上,当对承重套11和门扇2进行打木楔或者五金缝隙、扇地缝调整,仅需应着“L”型角钢材料顶在门洞上的一处受力,此时,门洞会产生一个相反方向地抵力,从而使得打木楔及其他受力安装过程稳定并不会产生偏移,大为减少了传统过程中因受力导致门套1、门扇2位置偏移导致的工作量,较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益,并保证安装的木门本身具有良好地直线度和抗弯曲性。以下介绍下本的一种复合型木门结构安装方法:步骤一、对门扇2和承重套11合页孔位置画线,打合页引孔并使所述引孔在同一铅垂直线上;步骤二、对步骤一中门扇2的锁舌部分加垫木条;步骤三、在门扇2装有锁一侧垫以木楔,根据步骤一、步骤二对门扇2和承重套11进行组装;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组装成型的门扇2和承重套11整体立于门洞内,角钢材料14延出承重套11以外的一侧与门洞墙体相贴合;步骤五、以角钢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木门结构,包括门套(1)和门扇(2),门套(1)设置在门洞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套(1)包括承重套(11)、樘口套(12)和付套(13),所述承重套(11)、樘口套(12)和付套(13)由内至外依次重叠设置并通过榫槽连接,所述承重套(11)包括侧板(111)和顶板(112),所述侧板(111)垂直拼接在顶板(112)的两端,所述侧板(111)和顶板(112)朝向门洞的一侧均铺设有“L”型的角钢材料(14),所述角钢材料(14)一侧边与所述侧板(111)和顶板(112)朝向门洞的一侧重叠设置,另一侧边延出承重套(11)以外并与顶板(112)相齐平,所述门扇(2)的一侧边合页连接在侧板(111)背向门洞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木门结构,包括门套(1)和门扇(2),门套(1)设置在门洞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套(1)包括承重套(11)、樘口套(12)和付套(13),所述承重套(11)、樘口套(12)和付套(13)由内至外依次重叠设置并通过榫槽连接,所述承重套(11)包括侧板(111)和顶板(112),所述侧板(111)垂直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欧派门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