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控制单元和电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88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和电动总成,动力控制单元包括箱体、电源部分、电控部分,所述箱体内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一介质出入口,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二介质出入口,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源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电控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控制单元,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共用一个散热通道,可以简化动力控制单元的散热结构,方便管路连接,并提高散热效率。

Power control unit and electric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控制单元和电动总成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和具有该动力控制单元的电动总成。
技术介绍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驱动电机控制器、直流变换器和电力分配单元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零部件,它们性能的好坏、成本的高低、尺寸的大小都影响着整车的性能和成本。但目前来说,这些模块在整车中为单独布置,这种形式的设计结构集成度相对较差,增加了整车布置的空间需求,系统的重量也较大,成本及经济性不好。同时,驱动电机控制器和直流变换器均为发热单元,分别冷却的方式使水道走向过长,冷却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控制单元,简化管路,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总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控制单元,包括箱体、电源部分和电控部分,所述箱体内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一介质出入口,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二介质出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一介质出入口,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二介质出入口,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相连;/n电源部分,所述电源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n电控部分,所述电控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通道贴合或贯穿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一介质出入口,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具有第二介质出入口,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相连;
电源部分,所述电源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
电控部分,所述电控部分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水平排布,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壁高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底壁上设有凹陷,所述凹陷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下方延伸到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下方,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二容置腔底部设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封盖所述凹陷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盖板封盖所述凹陷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中至少一个的下表面设有散热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屏蔽筋,所述屏蔽筋在所述箱体内围绕出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至少部分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有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隔开,所述第三容置腔用于容纳控制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控制单元,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凤传张星春曾庆晖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