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志祥专利>正文

气流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357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流发生装置它包括一外壳,一空气温度调节装置和一离子气流发生器。空气温度调节装置电连接电源装置用来产生温度调节空气于外壳的空气流通室。一离子气流发生器包括一离子气流装置,离子气流装置包括一第一电极组以设置为一电极端于外壳中近空气入口的位置,和一第二电极组设置于外壳中的空气出口的位置,而第二电极组的电压高于第一电极组的电压并产生静电流以供由空气入口抽取空气至该空气出口,外壳内的温度调节空气由空气出口引导至外壳的外界环境。(*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指一种有关气流输送的装置,尤指一种气流发生装置。它包含一离子气流发生器,用来制造流动空气,使得冷空气或热空气流可以运送到气流发生器的以外的环境。
技术介绍
传统空气流通的装置,如传统的空气调节器,一般包括一外壳,外壳含有空气入口和出口,一热能交换系统,一气流发生器和热能交换系统作用反应,用来较好地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入空气再经过热气交换系统,然后传送空气从热气交换系统经过空气出口回到周围的环境。当空气经过热气交换系统时,一定数量的热气通过热气交换系统会被吸入或传送到一个热气储藏库使空气的温度改变。一个传统的空气流通发生器通常是由成轴的风扇包括一外壳和空气入口组成的,使得成轴的风扇旋转让气流随着预先的流动比例从周围的环境经过热气交换系统然后经过空气出口排放出来。这种空气流通发生器有几个缺点。首先,空气流通发生器,就是成轴的风扇,有会产生较高分贝的噪音从而使得整个空气流通的范围受到影响。例如,太吵的冷气系统不适合家庭的使用因为噪音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睡觉。其次,由于空气流通发生器是由许多片旋转的叶片操作的,当电子能量转换成机械能量时会有能量的丢失。这种能量的丢失有几种原因,普遍已知的是当风扇叶片向外伸展所产生的摩擦力。最后,当空气流通发生器被当作是空气流通的装置来代替没有热气交换系统的电动风扇,整个空气流通装置的结构必须经过特别的设计来符合旋转风扇叶片。例如,当空气流通装置必须包含一个保护外膜防止风扇叶片被使用者意外触摸到,特别是儿童。总结论是,这个使用和设计方面都会有一些弹性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气流发生装置,它包括一离子气流发生器用来制造流动空气,使气流可以运送到气流发生器以外的环境,而无需使用扇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气流发生装置,它可以广泛实施使用于一系列的送风或净化装置,而可作广泛应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气流发生装置,它可以产生能对比一般空气流通装置的流动率的气流,故本技术能实施使用为空气流通装置,大大提高结构设计的弹性和具备较广泛多元化的应用范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气流发生装置,它可作空气调节作用气流的同时,更不会产生实质烦躁的噪音。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气流发生装置,它不必使用复杂的机械或电子零件结构,大大减低生产成本并减低销售价格。据此,为了达成上述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流发生装置,它包含一外壳,外壳含有一空气流通室,一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透过空气流通室连接到该外壳的外界环境;一电源装置,由外壳连接;一空气温度调节装置电连接电源装置以在外壳的空气流通室产生温度调节空气;一离子气流发生器,并电连接电源装置,包括一离子气流装置,电连接电源装置,且包括一第一电极组以设置为一电极端于外壳中近空气入口的位置,和一第二电极组设置于外壳中的空气出口的位置,其中第二电极组的电压高于第一电极组的电压并产生静电流以供由空气入口抽取空气至空气出口,外壳内的温度调节空气由空气出口引导至外壳的外界环境。其中,离子气流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三电极组设置于外壳中的第一和第二电极组之间的位置,第三电极组的电压高于第一电极组但低于第二电极组,产生的静电流由第三电极组加速空气流动至第二电极组以透过空气出口流出。第一至第三电极组以电连接排列,第三电极组相对第一电极组是负极,第三电极组相对第二电极组是正极。其中,第一电极组包括一预定数量的第一电极元件按一定距离排列形成一第一气道于各第一电极元件之间,第二电极组包括一预定数量的第二电极元件按一定距离排列形成一第二气道于各第二电极元件之间,第三电极组包括一预定数量的第三电极元件按一定距离排列形成一第三气道于各第三电极元件之间,空气由各第一至第三气道而加速流通并由空气出口将温度调节空气排出外壳。其中,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电极线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空气入口,第二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电极片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空气出口,第三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电极竿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电极线和电极片之间,而电极竿的电极面少于电极片的电极面。另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电极竿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空气入口,第二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第二电极片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空气出口,第三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第三电极片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电极竿和第二电极片之间,而第三电极片的电极面少于第二电极片的电极面。而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电极线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空气入口,第二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第二电极片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空气出口,第三电极元件可以是一第三电极片设置在空气流通室内的电极线和第二电极片之间,而第三电极片的电极面少于第二电极片的电极面。其中,由电源提供的操作电压使用范围,介乎在5千伏至70千伏电压之间,并包括一频率,频率范围在18千赫至120千赫之间,其中操作电压的组成,按第一电极组的电压在5至30千伏之间,按第二电极组的电压在5至40千伏之间,按第三电极组的电压在10至30千伏之间。其中至少一件第三电极元件和一第一气道平排,亦可以是各第一气道和各对应第二气道和各对应第三气道恰当地平排,空气有效地由第一至第三气道流通。本技术的优势在于提供一气流发生装置,并设置离子气流发生器用来制造流动空气,使得空气流可以运送到气流发生器的以外的环境用而无需使用扇叶,它可以产生能对比一般空气流通装置的流动率的气流并能实施使用为空气流通装置,亦不必使用复杂的机械或电子零件结构,大大减低生产成本并减低销售价格之余,同时大大提高结构设计的弹性和具备较广泛多元化的应用范围,以配合适广泛应用,广泛实施使用于一系列的送风或净化装置。而且操作时不会产生实质烦躁的噪音,亦能提供空气调节作用的气流,比一般风扇、空调或暖风机优胜。本技术的目地,特征,和优点都将从以下的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进一步具体表达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空气温度调节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A和图3B是本技术之离子气流发生器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和图4B是本技术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操作模式,显示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极组的第一示意图。图5A和图5B是本技术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操作模式,显示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极组的的第二示意图。图6A和图6B是本技术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操作模式,显示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极组的的第一示意图。图7A和图7B是本技术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操作模式,显示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极组的的第二示意图。图8A和图8B是本技术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三操作模式,显示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极组的的第一示意图。图9A和图9B是本技术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第三操作模式,显示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极组的的第一示意图。图10显示本技术之空气温度调节装置应用于室内环境下作通风用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依据图1、2、3A和3B所示本技术之气流发生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气流发生装置包括一外壳10,一空气温度调节装置20,一离子气流发生器30和一电源装置于外壳10内。外壳10包括有一空气流通室11,一空气入口11和一空气出口12透过空气流通室11以连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流发生装置,它包括:一外壳,该外壳含有一空气流通室,一空气入口和一空气出口透过该空气流通室以连接到该外壳的外界环境;一电源装置,由该外壳支撑;一空气温度调节装置电连接到该电源装置以用来产生温度调节空气于该外壳的空气流通室;一离子气流发生器,该离子气流发生器电连接至该电源装置,并包括:一离子气流装置,该离子气流装置电连接该电源装置,且包括一第一电极组,以设置为一电极端于该外壳中近该空气入口的位置,和一第二电极组设置于该外壳中的空气出口的位置,其中该第二电极组的电压高于该第一电极组的电压并产生静电流以供由空气入口抽取空气至该空气出口,该外壳内的温度调节空气由该空气出口引导至该外壳的外界环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志祥黄国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志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