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30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所述的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列加固桩和第二列加固桩,所述第一列加固桩和所述第二列加固桩均设置于铁路路基内,且位于铁路道床的两侧;所述第一列加固桩和所述第二列加固桩在所述铁路路基内错开布置。与传统加固路基方案相比,耗时较短,能缩短施工时间,显著降低施工人工和机械成本;施工完成后可直接承载,无需等待,达到快速加固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时间维护铁路线路,既有铁路线路能正常运营。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of existing railway subgr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铁路路基,特别是涉及一种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网络的扩大和完善,大量铁路线路在使用年限期间,自然环境变化和地层的复杂性,会导致路基下面持力层强度刚度降低,既有铁路路基会发生过大沉降和稳定性问题。对于此类铁路路基病害,目前多采用水泥基材料进行加固,水泥基材料形成强度需时间养护,因此既有铁路线路运营计划将会受到影响;同时水泥基类材料施工时受到自然环境影响和施工水平限制,难以达到理想的加固效果。采用注浆加固软弱地层时,由于注浆带有很大随机性,造成软弱土层难以达到理想加固效果;同时注浆压力也难以精准控制,注浆压力大时,浆液加固土层范围也越大,但是过大压力可能使铁路轨道结构向上隆起,注浆压力小时,浆液加固土层范围小,得不到理想加固效果,难以把控,且时间较长。采用混凝土桩进行加固路基过程中,混凝土桩施工需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对一些场地狭小地区,施工混凝土桩难度较大,混凝土桩施工受气候条件影响也较大,对于长期降雨或者气温较低地区,混凝土桩施工难度会增加,且耗时较长。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列加固桩和第二列加固桩,所述第一列加固桩和所述第二列加固桩均设置于铁路路基内,且位于铁路道床的两侧;所述第一列加固桩和所述第二列加固桩在所述铁路路基内错开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列加固桩和第二列加固桩,所述第一列加固桩和所述第二列加固桩均设置于铁路路基内,且位于铁路道床的两侧;所述第一列加固桩和所述第二列加固桩在所述铁路路基内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加固桩位于所述铁路道床的一侧,所述第二列加固桩位于所述铁路道床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列加固桩和所述第二列加固桩在所述铁路道床的长度方向上依次交替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还包括第三列加固桩和第四列加固桩;所述第三列加固桩位于所述第一列加固桩远离所述铁路道床的一侧,所述第四列加固桩位于所述第二列加固桩远离所述铁路道床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列加固桩、所述第二列加固桩、所述第三列加固桩和所述第四列加固桩在任意平行和/或垂直于所述铁路道床的平面上均互不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铁路路基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列加固桩位于所述第一列加固桩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列加固桩与所述第三列加固桩在所述铁路道床的长度方向上依次交替错开设置;
所述第四列加固桩位于所述第二列加固桩的下方,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希云杨锟刘凯文苏谦邵康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