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安装结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14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安装结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形成有相连通的容置腔和插装口;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包括相连接的盖板及模块本体,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使得所述模块本体能够穿过所述插装口并插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及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插装口的位置重叠,且所述屏蔽罩罩设于所述模块本体的外部。如此屏蔽罩的强度能够弥补外壳在插装口部位的强度缺失,即屏蔽罩对外壳起到补强作用,有效提高了外壳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外壳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甚至折断。与此同时,由于屏蔽罩能够对无线模块起到屏蔽作用,防止外部电磁波对无线模块的信号收发造成影响,保证无线模块工作效果。

Antenna installation structur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线安装结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安装结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工作品质和效率的追求,市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机交互产品,其中尤以无线信息传输设备居多。通常地,无线模块安装在显示模组的外壳上,因而在制造阶段,需要在后壳上机加工形成与无线模块外形和尺寸适配的缺口,从而方便无线模块插装到外壳上。由于外壳本身的厚度较薄,并且缺口尺寸较大,会直接造成外壳的强度大幅降低,极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甚至折断;此外,外壳上无屏蔽措施,无线模块容易受到干扰而致使工作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安装结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强度差、无屏蔽措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安装结构,其包括:外壳,形成有相连通的容置腔和插装口;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包括相连接的盖板及模块本体,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使得所述模块本体能够穿过所述插装口并插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及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插装口的位置重叠,且所述屏蔽罩罩设于所述模块本体的外部。在上述天线安装结构中,无线模块、外壳及屏蔽罩三者组装后能够兼顾外壳的结构强度以及无线模块的屏蔽效果。具体而言,安装时,首先盖板与外壳连接,模块本体便能够从插装口穿过并最终插置在容置腔内,即完成无线模块与外壳组装;之后,将屏蔽罩安装到容置腔的侧壁上(即外壳的内壁上),并保证屏蔽罩的位置与插装口的位置重叠,如此屏蔽罩的强度能够弥补外壳在插装口部位的强度缺失,即屏蔽罩对外壳起到补强作用,有效提高了外壳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外壳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甚至折断。与此同时,由于屏蔽罩是罩设在模块本体的外部的,因而能够对无线模块起到屏蔽作用,防止外部电磁波对无线模块的信号收发造成影响,保证无线模块工作效果。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屏蔽罩通过第一紧固机构连接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一装配孔、开设于所述屏蔽罩上且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及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固定的第一紧固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罩的内壁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模块本体的外壁相抵。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通过第二紧固机构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紧固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三装配孔、开设于所述盖板上且与所述第三装配孔相对的第四装配孔、及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所述第四装配孔内固定的第二紧固件,使得所述盖板能够封盖所述插装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机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卡口、及设置于所述盖板上并与所述卡口相对的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卡口钩扣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上还设有卡体,所述模块本体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体与所述卡槽卡扣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安装结构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凹设有定位槽,所述外壳的边沿插置于所述定位槽内。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天线安装结构。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天线安装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后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壳;11、容置腔;12、插装口;13、第一装配孔;14、第三装配孔;15、卡口;20、无线模块;21、盖板;211、第四装配孔;212、卡钩;213、卡体;30、屏蔽罩;31、第二装配孔;40、凸筋;50、边框;51、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本申请要求保护一种电子设备,其为市面可以见到的任意一种人机交互产品,例如但不限于平板、笔记本电脑、触屏一体机等。该电子设备包括信息输入模组、控制模组、显示模组、壳体组件等。可以理解的,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信息输入模组对应于鼠标和键盘。控制模组对应于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意为中央处理器)。显示模组对应于显示屏组件;可以理解的,显示屏组件主要包括玻璃屏、液晶屏、发光灯等器件。壳体组件包括面壳、大后壳、小后壳和边框50。面壳与大后壳沿产品厚度方向布置,小后壳搭接于面壳和大后壳上,且位于大后壳的下方。边框50则连接于面壳、大后壳、小后壳的外周。至此形成内部中空、外部封闭的壳体组件,控制模组、显示模组等分别安装在壳体组件的中空腔内。在本方案中,显示模组包括天线安装结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其展示了一实施例的天线安装结构。该天线安装结构包括:外壳10、无线模块20及屏蔽罩30。其中,外壳10具体为壳体组件的小后壳,其主要用于与无线模块20进行组装连接,即用于安装固定无线模块20。为便于制造成型,同时降低成本,小后壳采用钣金一体成型或铝材挤出成型,其外形大致为类L型结构。小后壳的短边上通过机加工形成插装口12,而其内凹围成的区域形成为容置腔11,容置腔11与插装口12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插装口12为沿小后壳的短边厚度方向设置的贯穿结构,可以是通孔、通槽、缺口中的任意一种。在本方案中,插装口12优选为矩形缺口。所述无线模块20包括相连接的盖板21及模块本体,盖板21作为模块本体的载体,所述盖板21设置于所述外壳10上,使得所述模块本体能够穿过所述插装口12并插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可以理解的,模块本体即为一种WIFI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方式与其它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具体地,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成熟的WIFI产品,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屏蔽罩3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插装口12的位置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形成有相连通的容置腔和插装口;/n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包括相连接的盖板及模块本体,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使得所述模块本体能够穿过所述插装口并插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及/n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插装口的位置重叠,且所述屏蔽罩罩设于所述模块本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形成有相连通的容置腔和插装口;
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包括相连接的盖板及模块本体,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使得所述模块本体能够穿过所述插装口并插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及
屏蔽罩,所述屏蔽罩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插装口的位置重叠,且所述屏蔽罩罩设于所述模块本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屏蔽罩通过第一紧固机构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一装配孔、开设于所述屏蔽罩上且与所述第一装配孔相对的第二装配孔、及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所述第二装配孔内固定的第一紧固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的内壁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模块本体的外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景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