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导体的绞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导体的绞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缆在电力系统中充当不可或缺的位置,电缆施工情况较多,因此经常会在弯曲半径相对狭小的空间,因此会用到第五种导体和第六种导体。第五种导体为软导体;第六种导体为比第五种更柔软的导体。相对于小截面的导体,如0.2mm2、0.35mm2、0.5mm2、0.75mm2为满足电缆的柔软性,常常采用第五类、第六类导体束丝生产小弯曲半径电缆(通常小弯曲电缆的弯曲半径为其直径的5倍),小弯曲半径电缆由若干个绝缘线芯以及包裹绝缘线芯的编织屏蔽层及护套组成,绝缘线芯包括若干导体绞合成的绞合单元以及包裹绞合单元的绝缘层组成。然而,小弯曲半径电缆中单根绝缘线芯中的绝缘厚度相对较薄,在常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导体跳浜现象,使导体表面不圆整,将会影响产品质量。引起导体跳浜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1、模具的设计不合理;2、绞线节距过大;3、放线涨力过松;4、模具与分线板的距离不合适。另外,对于小截面的导体,电缆绝缘厚度相对较薄,但同心度要求很高,如 ...
【技术保护点】
1.电缆导体的绞合装置,包括绞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绞合机构上游的分线聚合机构,该分线聚合机构包括:/n分线板,分线板上设有中心孔以及多层过线通道,每层过线通道包括多个离散的过线孔,每层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籍此每个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位于中心孔的周围,任意一个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圆心所处的圆周与中心孔之间的间距,与其他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圆心所处的圆周与中心孔之间的间距不相等;/n为从各个过线孔输出的导体提供第一入射夹角的聚晶模,分线板的下游均至少配置有一个聚晶模,每个聚晶模对来自于分线板输出的导体进行聚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导体的绞合装置,包括绞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绞合机构上游的分线聚合机构,该分线聚合机构包括:
分线板,分线板上设有中心孔以及多层过线通道,每层过线通道包括多个离散的过线孔,每层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中心位于同一圆周上,籍此每个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位于中心孔的周围,任意一个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圆心所处的圆周与中心孔之间的间距,与其他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圆心所处的圆周与中心孔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为从各个过线孔输出的导体提供第一入射夹角的聚晶模,分线板的下游均至少配置有一个聚晶模,每个聚晶模对来自于分线板输出的导体进行聚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导体的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通道包括第一层过线通道、第二层过线通道、第三层过线通道,所述聚晶模包括第一聚晶模、第二聚晶模、第三聚晶模,分线板与各个聚晶模之间的间距,采用以下计算式确定:
X1为分线板与第一聚晶模之间的间距,a为分线板上的中心孔至第一层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中心距离;
X2为分线板与第二聚晶模之间的间距,b为分线板上的中心孔至第二层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中心距离;
X3为分线板与第三聚晶模之间的间距,c为分线板上的中心孔至第三层过线通道中的过线孔的中心距离;
α为第一入射夹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刚,卢燕芸,王思聪,朱洁,夏同方,葛成龙,朱苏毓,武磊,厉广全,胡丽慧,汪月,陈静珍,樊亮,于志鹏,苑春慧,洪启付,蒲守林,鲍蕾蕾,刘成伟,郭文涛,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八益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