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75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即使在壳体主体上设置辅助配管用的配管空间,也能实现壳体主体的紧凑化。室内机(2)具有壳体主体(23)、室内热交换器(50)、电气部件箱(73)、和室内辅助制冷剂配管(辅助配管)(51a、51b)。室内热交换器(50)配置在壳体主体(23)的内部。电气部件箱(73)配置在壳体主体的内部(23),并且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50)的侧方。室内辅助制冷剂配管(51a、51b)从室内热交换器(50)向后方延伸。并且,在壳体主体(23)的内部,在电气部件箱(73)的后方设置用于收纳室内辅助制冷剂配管(51a、51b)的配管空间(S2)。(*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特别涉及通过连接配管连接室外机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现有公开的在楼房或住宅等建筑中,通过向室内输送调节后的空气来提高室内的舒适性的空气调节装置。例如,空调机通过从吹出口向室内输送暖风或冷风,可以将室内保持为舒适的温度。这种空气调节机具有室内机、室外机、制冷剂连接配管等。室内机通过制冷剂连接配管连接室外机。该室内机主要具有壳体主体、室内热交换器、电气部件箱、和辅助配管。壳体主体配置在成为空调对象的室内壁面上等。室内热交换器用于在和所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配置在壳体主体的内部。电气部件箱用于控制室内机的运转,配置在壳体主体的内部。该电气部件箱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侧方。在该电气部件箱的前面设有可以连接外部的电气布线的端子板。辅助配管发挥连接室内热交换器和制冷剂连接配管的作用。该辅助配管从室内热交换器向后方延伸,被收纳在设于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配管空间内。在室外机中设置压缩机、四通切换阀、储能器、室外热交换器等。通过这些机器被加热或冷却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配管和辅助配管循环于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在现有的室内机中,辅助配管从室内热交换器向后方延伸,被收纳在设于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配管空间内。即,在以往的室内机中,用于收纳辅助配管的配管空间设在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在该状态下,为了实现壳体主体的紧凑化而减小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间隔时,电气部件箱有可能干涉配管空间。因此,即使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有富余空间,为了使电气部件箱不干涉配管空间,需要设定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间隔。由此,存在不易实现壳体主体的紧凑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使得即便是在壳体主体上设置辅助配管用的配管空间,也能实现壳体主体的紧凑化。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其通过连接配管连接室外机。该室内机具有壳体主体、室内热交换器、电气部件箱、和辅助配管。室内热交换器配置在壳体主体的内部。电气部件箱配置在壳体主体的内部,并且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侧方。辅助配管从室内热交换器向后方延伸。并且,在壳体主体的内部,在电气部件箱的后方设置用于收纳辅助配管的配管空间。在该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中,辅助配管从配置在壳体主体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向后方延伸。并且,辅助配管被收纳在设于电气部件箱后方的配管空间内。此处,因辅助配管用配管空间设在电气部件箱的后方,所以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小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间隔。由此,即使在壳体主体上设置辅助配管用的配管空间,也能实现壳体主体的紧凑化。本技术第二方面是技术第一方面的基础上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电气部件箱具有可以连接外部的电气布线的端子板。该端子板设在电气部件箱的下面。该情况时,因端子板设在电气部件箱的下面,与端子板设在电气部件箱的前面时相比,可以实现壳体主体的深度方向的紧凑化。并且,端子板设在电气部件箱的下面时,与端子板设在电气部件箱的前面时相比,因为没有必要把电气布线从电气部件箱的下方引导到前方,所以没有必要在电气部件箱的前方确保电气布线的引导空间。由此,可以进一步实现壳体主体的深度方向的紧凑化。本技术第三方面是在技术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在配管空间中设有把辅助配管从上部引导到下部的筒状配管引导部。该情况时,因为在配管空间中设置了把辅助配管从上部引导到下部的筒状配管引导部,所以能够把辅助配管可靠地定位并收纳在设于壳体主体背面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配管空间中。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效果。在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技术中,因为辅助配管用配管空间设在电气部件箱的后方,所以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小室内热交换器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间隔。由此,使得即便在壳体主体上设置辅助配管用的配管空间,也能实现壳体主体的宽度方向的紧凑化。在技术第二方面所述的技术中,因为端子板设在电气部件箱的下面,与端子板设在电气部件箱的前面时相比,可以实现壳体主体的深度方向的紧凑化。并且,没有必要在电气部件箱的前方确保电气布线的引导空间,所以可以进一步实现壳体主体的深度方向的紧凑化。在技术第三方面所述的技术中,因为在配管空间中设置用于将辅助配管从上部引导到下部的筒状配管引导部,所以能够把辅助配管可靠地定位并收纳在设于壳体主体背面和电气部件箱之间的配管空间中。附图说明图1是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图。图2是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3(a)是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正视图,图3(b)是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右侧视图(吹出口闭合的状态),图3(c)是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右侧视图(吹出口打开的状态)图4是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的剖面图。图5是下部单元的仰视图。图6是室内热交换器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7是从后方观看电气部件箱时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连接集合管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空气调节装置;2室内机;3室外机;4连接集合管(连接配管);23壳体主体;50室内热交换器;51a室内辅助制冷剂液体配管(辅助配管);51b室内辅助制冷剂气体配管(辅助配管);73电气部件箱;231配管引导部;733端子板;S2配管空间。具体实施方式(空气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图1表示采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外观。该空气调节装置1具有安装在室内壁面等上的室内机2;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连接室内机2和室外机3的连接集合管4。在室内机2中收纳着室内热交换器50,在室外机3中收纳着室外热交换器30。而且,室内热交换器50和室外热交换器30通过连接集合管4的制冷剂液体配管41和制冷剂气体配管42彼此连接,并构成制冷剂回路。此处,连接集合管4如图8所示,利用隔热带4a将制冷剂液体配管41、液体配管隔热筒41a、制冷剂气体配管42、气体配管隔热筒42a、排水管85a、和内外连接电线99捆绑成束。(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概略结构)图2表示空气调节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该制冷剂回路主要由室内热交换器50、储能器31、压缩机32、四通切换阀33、室外热交换器30和电动膨胀阀34构成。设在室内机2中的室内热交换器50在与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内机2中设置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0完成热交换后向室外排出的横流风扇(cross flow fan)71。该横流风扇71为细长的圆筒形状,中心轴与水平方向平行地配置。横流风扇71通过设在室内机2内部的室内风扇电机72驱动着旋转。关于室内机2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在室外机3中设有压缩机32;连接压缩机32的排出侧的四通切换阀33;连接压缩机32的吸入侧的储能器31;连接四通切换阀33的室外热交换器30;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0的电动膨胀阀34。四通切换阀33通过气体闭锁阀37连接制冷剂气体配管42。并且,制冷剂气体配管42连接从室内热交换器50的另一端延伸的室内辅助制冷剂气体配管51b。电动膨胀阀34通过过滤器35和液体闭锁阀36连接制冷剂液体配管41。并且,制冷剂液体配管41连接从室内热交换器50的一端延伸的室内辅助制冷剂液体配管51a。另外,在室外机3中设置有用于把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1)的室内机(2),它是通过连接配管(41、42)连接室外机(3)的空气调节装置(1)的室内机(2),具有:    壳体主体(23);    配置在所述壳体主体(23)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50);    配置在所述壳体主体(23)的内部并且配置在所述室内热交换器(50)的一侧的电气部件箱(73);以及    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50)向后方延伸并且连接所述连接配管(41、42)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50)的辅助配管(51a、51b),    在所述壳体主体(23)的内部,在所述电气部件箱(73)的后方设置用于收纳所述辅助配管(51a、51b)的配管空间(S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哲也松崎裕市增田广志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