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180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气清净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 一中空外壳,它为一种内部中空的元件,具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空间以及连通外界的回风口; 一送风机,它安装于该中空外壳的内部; 一排气模块,它安装于该框架的开放空间处,具有一出风口,且其中空的内部还具有一连通该送风机与该出风口的气体流道,以及设置在该气体流道间的空气滤材。(*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清净机,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变换两种不同的出风方向(互为反向)的空气清净装置。另外还有一种已知的薄型空气清净机,其厚度约在6-10公分,可以配合室内装潢作为办公室的隔间屏风,但是此种薄型空气清净机的出风方向采用单一方向的固定式设计,使用者或许可以借由调整导风叶片来改变出风的角度,欲无法使出风的方向改为反向出风,其设计显然欠缺灵活,更不具有变换的弹性。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一中空外壳,它为一种内部中空的元件,具有一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空间以及连通外界的回风口;一送风机,它安装于该中空外壳的内部,用以自该回风口处吸入空气,并且向该框架的开放空间方向推送空气;一排气模块,它安装于该框架的开放空间处,具有一出风口,且其中空的内部还具有一连通该送机与该出风口的气体流道,以及设置在该气体流道间的空气滤材,用以将来自该送风机的气流引经该空气滤材,再从该出风口排出,该排气模块可以在框架的开放空间处变动方向,用以改变该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具有可以变换两种出风方向以及清净空气的功能,又可以作为室内隔间的屏风使用的薄型空气清净装置。中空外壳10包含有一框架11(如图4A所示),与分别遮盖住框架11的前、后侧面的前薄壁12和后薄壁13,框架11构成中空外壳10的周围,送风机20就被安装在前薄壁12与后薄壁13之间,在前薄壁12还具有一用以连通外界与中空外壳10的中空内部的回风口120,空气就是从这个回风口120被送风机20吸入中空外壳10之内;前薄壁12与后薄壁13并不完全的遮盖住框架11,以便在中空外壳10保留有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开放空间15,而排风模块30就是被安装在框架11的这个开放空间15之处,用以过滤来自送风机20所推送的空气,被过滤干净的空气在流经排风模块30之后,就在排风模块30的导引之下返回室内。送风机20最好是使用离心式送风机,以便安装入薄型的中空外壳10之中。本技术的特色在于排气模块30采用活动式的设计,这个排气模块30除了用以过滤并且清净空气之外,还可以通过移动位置的方式改变空气清净装置的出风方向;这个排气模块30被安装于框架11未被前薄壁12和后薄壁13所遮盖的位置,并且借由一固定手段40固定于框架11,当使用者松开固定手段40之后就可以将排气模块30从框架11取下,并且在变换其排风方向之后,重新装回框架11。排气模块30的一种较佳实施例是采用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中空外壳10的框架11,其构造如图2所示,它包括有一排风面板31,它具有数个穿透排风面板31的出风口310;一背板32,遮蔽排气模块30的背面而且不透气;一连接元件33,它设在排气模块30的两侧,用以连接排风面板31与背板32;一空气滤材34,它介于排风面板31和背板32之间;和一气体流道35,介于空气滤材34与背板32之间,用以将送风机20推送的气流引经空气滤材34,再从出风口310排出。出风口310可以是由数个分布在排风面板31的表面的狭小穿孔所构成(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而另一较佳的实施例,则是一种宽大的开口,并且在此开口安装有导风叶片311(如图9所示),用以引导气流并且控制出风的角度。同样地,在送风机20与回风口120之间也可以设置一空气滤材34a(如图1B所示),对吸入的空气作一预先清净的处理,以避免灰尘进入空气清净装置之中。这种采用可拆式设计的排气模块30还具有下列数种实施方式,它分别为第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的排风面板31、背板32是借由连接元件33而固定不动地连接在一起,借此构成排气模块30的中空外壳;空气滤材34则是被设置或是填塞在靠近排风面板31的表面处,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将排气模块30完整地自框架11卸下(如图4A所示),在变换出风口310的出风方向后再装回框架11(如图4B所示),而达到变换出风方向的目的。连接元件33可以是如图2所示位于排气模块30的左右两侧的侧板33a,此种侧板33a和被送风机20推送入气体流道35内的气流方向平行,所以排气模块30就好像是一种中空的管状体,它恰好可以被推入框架11未被遮盖的区域,致使排风面板31和背板32可以分别与前薄壁12和后薄壁13切齐。而较佳的设计还包括有一气密条36(如橡胶制的气密条),此一气密条36设置在排风面板31、背板32和侧板33a的上下缘处,用以加强排气模块30与中空外壳10的框架11之间的密合度,借此防止灰尘进入或是内部气流的泄漏,以确保空气清净的质量。前述连接元件33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则可以是利用如图3A所示的数个支柱33b来实现,这些支柱33b的轴向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排风面板31和背板32,必要时还可以穿过空气滤材34,而此时的气密条36则可以分别沿著排风面板31和背板32的四周边缘设置,以加强排气模块30与中空外壳10的框架11之间的密合度。在排气模块3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采用了可分离式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将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的位置对调的方式,达到改变出风方向的目的。如图5A所示,我们可以在用以连接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的侧板33a设计一种末端为分叉状的卡榫37,利用这种卡榫37分别耦合于设在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的穿孔370利用卡榫37分叉状的弹性,而与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连接或分离。又或者是利用螺栓38直接将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与侧板33a连接(如图5B所示)。同理、卡榫37或是螺栓38也可以使用于支柱33b(见图6A和6B所示)。借由这种可分离式的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的设计,我们只需要将出风面板31和背板32的位置调换,就可以轻易变换出风的方向。空气滤材34可以是多孔性的空气滤网、过滤棉、活性碳滤网,或者是活性碳这类材料之中的任一种。当然也可以是这种材料之中任两种或是两种以上的组合(如图3B所示)。若是再在气体流道35之中增设它的电子式空气清净器50如臭氧产生器或是静电集尘器也是理想的设计(如图3C所示)。固定手段40主要的功能是将排气模块30固定于框架11,它可以借由许多公知的技术或元件来实现,例如图7所示的例子是在框架11处借由一枢轴410枢设一活动的拨杆41,此一拨杆41在相对于枢轴410的一个偏心位置C枢设有一扣环42,当扣环42如图7A所示紧箍在一固设于排风面板31(背板32亦同)的突出部39时,这个偏心位置C将会比枢轴410略微远离突出部39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扣环42紧扣住突出部39。反之、当使用者将拨杆41拨动至如图7B所示的释放位置时,偏心位置C则会以枢轴410为旋转中心,随著拨杆41的拨动而朝向更接近突出部39的位置移动,进而使扣环42自突出部39之处松开,因此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将排气模块30自枢架11卸下,以便于变换排风方向、更换或清洁空气滤材34。固定手段4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则如图8所示,它包括有数个固设于侧板33a表面的固定倒钩43;以及数个设置于框架11面向排气模块30的一侧表面的弹性钩子44,其一端是固定在框架11,另一自由端则悬空伸出一个活动倒钩441,用以在排气模块30被装入框架11之后,以活动倒钩441钩住固定倒钩43,而将排气模块30固定于中空外壳10的框架11。反之若是压下活动倒钩441,就可以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铭志江旭政洪剑长吴旭圣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