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51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固定建筑物类,是一种适用于开式或闭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不设全封闭式屏蔽门)的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该结构通过在站台列车进站端隧道口设置泄压孔,通过与风机及其连接控制的风管系统连通的送风口,并将泄压孔排气通入站厅,在卸压的同时,实现气流循环,其优点是在地铁地下车站采用主动控制列车进站活塞风对车站公共区环境的强烈冲击,从而减少车站与恶劣外界环境的冷热交换,稳定公共区温度、湿度和气流场、减少车站冷热能耗的技术。(*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固定建筑物类,是一种适用于开式或闭式地铁地下车站 (站台不设全封闭式屏蔽门)的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技术背景在地铁地下车站,随着列车进站高速活塞风冲向站台,并通过楼扶梯、 站厅、出入口形成地铁与外界大气的气流交换。过高的活塞风不仅影响乘客 乘车安全,还对站内空气环境形成巨大的扰动。目前常用的控制列车进站活塞风冲击的方式是在车站两端上下行区间设 置迂回风道,或站端设置活塞风井,列车进站前首先通过迂回风道或活塞风 井泄除一部分压力,从而缓解进站的冲击力。在高寒地区,深埋于地下的车站由于地铁系统内部巨大的发热量(主要是 列车),即使不采暖,站台也有较高的温度,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还会使站台温度偏高,达20'C以上。但是站厅通过出入口连接室外,由于列车活塞风影 响形成站厅与室外的气流交换,形成站厅局部寒冷、站台过热的状况。采用 传统的活塞风控制技术,高寒地区冬季站厅温度不稳定,部分区域温度达0 。C,站厅较站台温度低10-20°C。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地铁活塞 风机械泄压结构,该结构通过在站台列车进站端隧道口设置泄压孔,通过与风 机及其连接控制的风管系统连通的送风口,并将泄压孔排气通入站厅,在卸 压的同时,实现气流循环。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包括车站站台、站厅,以及区间隧道,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及其连接控制的风管系统,与风管系统连接的位于站 台进站端的泄压孔以及位于站厅的送风口。所述风机的正压端通过风管系统连接站厅的送风口 。所述风机的负压端通过风管系统连接站台进站端的泄压孔。所述泄压孔通过设在站台层的静压室连接风管系统。所述风机可设在站台层、或者设在站厅层。本技术的优点是,该技术是在地铁地下车站采用主动控制列车进站活塞风对车站公共区环境的强烈沖击,从而减少车站与恶劣外界环境的冷热 交换,稳定公共区温度、湿度和气流场、减少车站冷热能耗的技术。附图说明附图1为丰技术原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 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所示,标号1-8分别表示风机1、送风口 2、站厅3、进站端 4、泄压孔5、站台6、风管系统7、静压室8。本实施例包括车站站台6、站厅3,以及静压室8,还包括风机l及其连 接控制的风管系统7,与风管系统7连接的有位于站台进站端4的泄压孔5 以及位于站厅3的送风口 2。其中风机1的正压端通过风管系统7连通站厅3 的送风口2,其负压端通过风管系统7连通站台进站端4的泄压孔5。在泄压 孔5与风管系统7之间设置静压室8,静压室8设置在站台层6。风机1设置在站厅层3,当然也可设在站台层6。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泄压孔5可设置在轨顶,或者是设置在轨側。轨顶开口在地下车站列车进站端4距有效站台外(距离约10m夕卜)设置 集中泄压孔5,开口大小约10rn2左右(2mX5m)。在站台层6通过静压室8或 直接通过风管系统7连接风机1的负压端。风机1正压端通过风管系统7将 风均匀送至站厅3公共区。风机1的风量约40-60m7s。轨侧开口在站台端部4有效站台外轨侧设置集中泄压孔5,开口大小约 IOW左右。泄压孔5连接设在站台层6的静压室8,静压室8可方便风机1与 泄压孔5的连接、稳定气流。通过静压室8接风机1。风机1可设在站台层6 也可设在站厅层3,视车站土建形式而定。风机风量同上。机械泄压风机1可设置专用风机,也可由车站本身送风排机兼用。当采 用兼用风机时,需设置工艺转换风阀。当冬季或夏季需减少车站与外界气流 交换时,通过风阀的启闭,实现机械泄压功能,均匀站厅、站台流场和温度分 布。本实施例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在活塞风卸压腔与有效站台之间,设 置机械排风,利用风机第二次将剩余的活塞风通过风管系统主动均匀送向站厅。采用该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均衡站厅、站台温湿度通过以上措施,站台层热风可以送向站厅,形成站厅-站台之间有组织的气流循环,达到均衡站厅、站台温、湿度的效果。(2) 减少车站通过出入口与室外的气流交换采用该措施,列车进站时,经过主动的机械泄压,减少了列车进站活塞 风对车站的沖击,从而有效控制了由于列车活塞风形成的站厅与室外的气流交换。减少了站厅的冷热损耗,不仅提高于站厅舒适度,还节约i能耗。采用该技术措施后,站厅温度稳定在5-l(TC,站台约10-16°C,提高了车 站的舒适度水平。权利要求1.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包括车站站台、站厅,以及区间隧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及其连接控制的风管系统,与风管系统连接的有位于站台进站端的泄压孔以及位于站厅的送风口。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 机的正压端通过风管系统连接站厅的送风口。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 机的负压端通过风管系统连接站台进站端的泄压孔。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 压孔通过设在站台层的静压室连接风管系统。5.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风机可设在站台层、或者设在站厅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固定建筑物类,是一种适用于开式或闭式地铁地下车站(站台不设全封闭式屏蔽门)的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该结构通过在站台列车进站端隧道口设置泄压孔,通过与风机及其连接控制的风管系统连通的送风口,并将泄压孔排气通入站厅,在卸压的同时,实现气流循环,其优点是在地铁地下车站采用主动控制列车进站活塞风对车站公共区环境的强烈冲击,从而减少车站与恶劣外界环境的冷热交换,稳定公共区温度、湿度和气流场、减少车站冷热能耗的技术。文档编号F24F7/06GK201028732SQ20072006980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刘文胜, 郑晋丽, 闫正才 申请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活塞风机械泄压结构,包括车站站台、站厅,以及区间隧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及其连接控制的风管系统,与风管系统连接的有位于站台进站端的泄压孔以及位于站厅的送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晋丽闫正才刘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