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145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其要点是:包括底座组件、立柱、驱动装置、可控温上压块、氮气保护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组件包括可控温底座和膜片座。立柱竖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中部后部上。膜片座可拆卸设置在可控温底座上。驱动装置设置在立柱上,位于膜片座上方,由驱动装置驱动可控温上压块运动。氮气保护装置用于在膜片座上方形成气体保护。控制装置设有温度控制器和气体流量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可控温底座的温度和可控温上压块的温度,气体流量控制器用于氮气保护装置的出气量大小。

An infrared spectrum film pr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光谱压膜装置
本技术涉及材料检测
,具体是一种用于对塑料进行压膜的装置。
技术介绍
再生塑料是塑料的再利用,是通过对废旧塑料原料进行预处理、熔融造粒、改性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后重新得到的塑料原料。造粒塑料前景广阔,虽能变废为宝,但也有些厂家会以次充好,用再生塑料原料代替新料,因此需要对塑料进行鉴定。常用的鉴定塑料牌号的方法为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是高分子材料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它常用来定性判断材料的材质。红外光谱法是通过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由于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检测前需要将塑料颗粒压制成薄膜状(以下称为压膜),然后再对该薄膜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红外光谱投射用塑料薄膜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实现本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底座组件、立柱、驱动装置、可控温上压块、氮气保护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组件包括可控温底座和膜片座。立柱竖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中部后部上。膜片座可拆卸设置在可控温底座上。驱动装置设置在立柱上,位于膜片座上方,由驱动装置驱动可控温上压块运动。氮气保护装置用于在膜片座上方形成气体保护。控制装置设有温度控制器和气体流量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可控温底座的温度和可控温上压块的温度,气体流量控制器用于氮气保护装置的出气量大小。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底座组件的可控温底座上部前部设有开口向前的燕尾槽。膜片座的形状与可控温底座上的燕尾槽的形状相对应,膜片座滑动设置在可控温底座的燕尾槽中,膜片座的上表面与可控温底座的上表面相平。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底座组件的膜片座上设有安装手柄。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齿条、复位弹簧和操作扳手。齿轮箱固定设置在立柱上。齿条沿上下向竖直设置在齿轮箱中与齿轮箱中的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复位弹簧沿上下向悬挂在齿轮箱上,其下端与齿条相连,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操作扳手用于给齿轮箱提供输入动力,使齿轮箱中的动力输出齿轮转动,从而驱动齿条向下或向上运动。可控温上压块固定设置在驱动装置的齿条的下端上。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模具板。模具板的厚度等于相应的待压制的塑料薄膜样品的厚度。模具板中部设有贯穿其上下的膜片孔。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结构简单,底座组件设有可控温底座,通过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器可以控制可控温底座的温度,以便适应不同塑料的熔融温度需求,同时通过控制装置的温度控制器可控温上压块的温度,确保在将样品压制成薄膜时,上下两侧的温度一致,有利于提高压制质量。(2)本技术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的底座组件的膜片座可快速拆卸设置在可控温底座上,便于将压制好的薄膜取下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自然冷却降温。(3)本技术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采用弹簧复位,有利于提高效率,操作人员松开操作扳手后就能去取下压制好的薄膜,有利于快速进入下一步骤,从而提高后续的检测数据的可靠性。(4)本技术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设有氮气保护装置,在氮气保护下,避免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时氧化,形成氧化物峰,减少氧化物的干扰,有利于提高后续数据检测的可靠性。(5)本技术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的模具板的厚度等于相应的待压制的塑料薄膜样品的厚度,因此采用不同厚度的模具板压制出的薄膜的厚度即模具板的厚度,保证同一厚度的模具板压制出来的薄膜厚度一致,有利于保证检测的统一性,提高数据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放上模具板后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底座组件1,可控温底座1-1,燕尾槽1-11,膜片座1-2,安装手柄1-21,立柱2,驱动装置3,齿轮箱3-1,齿条3-2,复位弹簧3-3,操作扳手3-4,可控温上压块4,氮气保护装置5,控制装置6,模具板10,膜片孔10-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包括底座组件1、立柱2、驱动装置3、可控温上压块4、氮气保护装置5、控制装置6和模具板10。底座组件1包括可控温底座1-1和膜片座1-2。立柱2竖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座1-1的中部后部上。可控温底座1-1上部前部设有开口向前的燕尾槽1-11。膜片座1-2的形状与可控温底座1-1上的燕尾槽1-11的形状相对应,膜片座1-2滑动设置在可控温底座1-1的燕尾槽1-11中,膜片座1-2的上表面与可控温底座1-1的上表面相平。膜片座1-2上设有安装手柄1-21,便于将膜片座1-2从可控温底座1-1的燕尾槽1-11中抽出。驱动装置3包括齿轮箱3-1、齿条3-2、复位弹簧3-3和操作扳手3-4。齿轮箱3-1固定设置在立柱2上,位于可控温底座1-1的燕尾槽1-11的上方。齿条3-2沿上下向竖直设置在齿轮箱3-1中与齿轮箱3-1中的动力输出齿轮相啮合,复位弹簧3-3沿上下向悬挂在齿轮箱3-1上,其下端与齿条3-2相连,复位弹簧3-3处于拉伸状态,用于使齿条3-2向上运动复位。操作扳手3-4用于给齿轮箱3-1提供输入动力,使齿轮箱3-1中的动力输出齿轮转动,从而驱动齿条3-2向下或向上运动。可控温上压块4固定设置在驱动装置3的齿条3-2的下端上。氮气保护装置5设有两根出气管,两根出气管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立柱、驱动装置、可控温上压块、氮气保护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组件包括可控温底座和膜片座;立柱竖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中部后部上;膜片座可拆卸设置在可控温底座上;驱动装置设置在立柱上,位于膜片座上方,由驱动装置驱动可控温上压块运动;氮气保护装置用于在膜片座上方形成气体保护;控制装置设有温度控制器和气体流量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可控温底座的温度和可控温上压块的温度,气体流量控制器用于氮气保护装置的出气量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立柱、驱动装置、可控温上压块、氮气保护装置和控制装置;底座组件包括可控温底座和膜片座;立柱竖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中部后部上;膜片座可拆卸设置在可控温底座上;驱动装置设置在立柱上,位于膜片座上方,由驱动装置驱动可控温上压块运动;氮气保护装置用于在膜片座上方形成气体保护;控制装置设有温度控制器和气体流量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用于控制可控温底座的温度和可控温上压块的温度,气体流量控制器用于氮气保护装置的出气量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光谱压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组件的可控温底座上部前部设有开口向前的燕尾槽;膜片座的形状与可控温底座上的燕尾槽的形状相对应,膜片座滑动设置在可控温底座的燕尾槽中,膜片座的上表面与可控温底座的上表面相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川袁丽凤陈铁杉徐善浩张樱陈瑶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关技术中心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