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的不均变小的电池组。在此提出的电池组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多个散热部件及约束单元。多个电池单元具有分别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散热部件沿着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间断地配置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且在配置的部位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所述平面部伸出。约束单元具备对在夹着散热部件的状态下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的两端进行约束的一对约束部件和支承约束部件的支承部件。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组。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3-045578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相邻的电池单元间具有冷却板并具有向各冷却板供给制冷剂的连接配管的电池组,公开了将连接配管设为柔性的配管。在日本特开2009-026703号公报中公开了在电池组的层叠方向上,配置于层叠端的端板构成为能够变更层叠方向的厚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455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2670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可是,电池组在层叠方向上容易局部地蓄积热,有时层叠的电池单元的温度会不均。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在此提出的电池组具备多个电池单元、多个散热部件及约束单元。多个电池单元具有分别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散热部件沿着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间断地配置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且在配置的部位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平面部伸出。约束单元具备对在夹着散热部件的状态下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的两端进行约束的一对约束部件和支承约束部件的支承部件。根据该电池组,通过沿着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间断地配置的散热部件,将排列的多个电池单元的温度的不均抑制得较小。在此,配置散热部件的间隔也可以沿着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在中间部比两端窄。另外,散热部件的热容量也可以沿着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在中间部比两端大。也可以是,散热部件在配置该散热部件的部位具有分别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平面部抵靠的一对板和配置于该一对板之间的弹性体。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一对板中的一方的板相对于约束部件固定地配置,另一方的板相对于约束部件能够相对移动地配置。另外,也可以是,散热部件在与电池单元的平面部抵靠的面具有收纳电池单元的平面部的凹部。也可以是,电池单元是电极体由层压膜覆盖的层压型电池单元。例如,电池单元也可以是全固体电池。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地示出在此提出的电池组10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电池组10的俯视图。图3是电池单元11的主视图。图4是散热部件13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夹着一实施方式的散热部件13的相邻的电池单元11的俯视图。图6是示意地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A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在此提出的电池组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不意图特别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意地示出在此提出的电池组10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地示出电池组10的俯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在此提出的电池组10具备多个电池单元11、多个散热部件13以及约束单元14。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示出约束单元14的一部分。<电池单元11>多个电池单元11具有分别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电池单元11是构成电池组的单电池。在本说明书中,“电池”是指一般能够取出电能的蓄电设备的用语,是包括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的概念。“二次电池”一般是指能够反复充放电的蓄电设备,除了锂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所谓的蓄电池(即化学电池)以外,还包含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容器(即物理电池)。图3是电池单元11的主视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11是电极体20由层压膜覆盖的层压型电池单元。在图3中,以层压膜的一部分断裂且电极体20部分露出的形态进行图示。电池单元11是全固体电池。全固体电池例如电解质由固体电解质构成。全固体电池为了使通过固体电解质的电荷载体的移动顺畅并将电阻抑制得较低,需要对电极体20施加所需的压力,充分确保电极活性物质材料与固体电解质的接触。另一方面,充电时的膨胀、放电时的收缩也大。另外,电池单元11在充电时或放电时会发热。在电池组10中,优选将组装于电池组10的多个电池单元11的温度的不均抑制得较小。在该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11是由层压膜30覆盖电极体20的整周的层压型电池单元。如图3所示,电池单元11具备平面部31、正极端子32及负极端子33。平面部31是收容有电池单元11的电极体20的部位。在该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11构成全固体电池。电极体20在一部分省略图示,例如具有正极集电体、作为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层的正极层32a、固体电解质层34、作为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层的负极层33a、以及负极集电体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在该实施方式中,电极体20的最外周由固体电解质层34覆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电池单元11的平面部31分别为大致矩形,是覆盖大致矩形的扁平的电极体的部位。层压膜以覆盖平面部31的周围的方式进行密封。在收容于平面部31的电极体20中,在电极体20中层叠的正极集电体(省略图示)、层叠于正极集电体的正极层32a、以覆盖正极层的方式层叠的固体电解质层34、层叠于固体电解质层34的负极层33a、负极集电体(省略图示)分别为大致矩形。在图3中,正极集电体、负极集电体及固体电解质层分别被省略图示。正极层32a是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的层。负极层33a是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的层。固体电解质层34是不含活性物质的固体电解质的层。负极层33a及固体电解质层34比正极层32a大一圈,在层叠方向上覆盖正极层32a。在正极集电体设置有正极端子32。在负极集电体设置有负极端子33。正极端子32从收容有电极体的层压膜的内部向层压膜的一侧伸出。负极端子33从收容有电极体的层压膜的内部向层压膜的相反侧伸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收容有电极体的平面部31的一侧设置有正极端子32,在相反侧设置有负极端子33。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平面部31的相对的一对边中的一方的边侧设置有正极端子32,在另一方的边侧设置有负极端子33。多个电池单元11中的相邻的电池单元11的朝向以正极端子32和负极端子33配置于同一侧的方式交替地一致。在相邻的电池单元11串联连接的情况下,相邻的电池单元11的正极端子32和负极端子33配置于同一侧。换言之,相邻的电池单元11的朝向交替地一致。在相邻的电池单元11并联连接的情况下,虽然省略图示,但相邻的电池单元11的朝向以相邻的电池单元11的正极端子32配置于同一侧且负极端子33配置于同一侧的方式一致。换言之,相邻的电池单元11在同一方向上一致。在此,提出了各种层压型电池中的层压膜、用于构成全固体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固体电解质等,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11的平面部31为大致矩形,但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电池单元11的平面部31不需要为大致矩形。另外,作为其它变形例,正极端子32和负极端子33也可以在层压膜的一侧从收容有电极体20的层压膜的内部向同一方向伸出。这样,只要没有特别提及,正极端子32和负极端子33从收容有电极体20的层压膜的内部伸出的位置就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具备:/n多个电池单元;/n多个散热部件;以及/n约束单元,/n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分别具有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n所述散热部件沿着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间断地配置在所述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且在该配置的部位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所述平面部伸出,/n所述约束单元具备对在夹着所述散热部件的状态下排列的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两端进行约束的一对约束部件和支承所述约束部件的支承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2 JP 2018-2123441.一种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具备:
多个电池单元;
多个散热部件;以及
约束单元,
所述多个电池单元分别具有相对的一对平面部,并且以在相邻的电池单元中平面部相对的方式排列,
所述散热部件沿着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间断地配置在所述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且在该配置的部位从相邻的电池单元的所述平面部伸出,
所述约束单元具备对在夹着所述散热部件的状态下排列的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两端进行约束的一对约束部件和支承所述约束部件的支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配置所述散热部件的间隔沿着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排列的方向在中间部比两端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
所述散热部件的热容量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崎里香,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