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119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涉及中医治疗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将现有的中药治疗医案进行结构化;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用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中药治疗基础库;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疗效特征;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并将结果存入到结果库中;以药方作为查询元素从结果库中获取疗效统计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构建中医治疗病案的大数据,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通过对病人对疾病的诊疗次数来反推其使用药方治疗效果,从侧面体现药方对疾病的治疗的有效程度,从而使其成为药方治疗的参考。

A statistical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icacy based on clustering algorith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治疗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
技术介绍
中医作为我国独有的医疗技术,中医治疗方式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为熬制中药进行治疗,借助多种药材组成配方进行熬煮,通过患者饮用中药来调和人体,从而实现疾病治疗。作为去看病的患者,通常不会对看病疗效做出反馈。作为医生而言,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并不容易直接获取所开药方的治疗效果。只能根据个人的经验去判断药方的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其技术方案为,S1、将现有的中药治疗医案进行结构化;S2、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S3、用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中药治疗基础库;S4、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疗效特征;S5、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并将结果存入到结果库中;S6、以药方作为查询元素从结果库中获取疗效统计结果。优选为,所述S1中对中药治疗医案的结构化方法为,S101、定义多维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S102、根据S101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对应中药治疗医案进行元素拆分;S103、将拆分后的医案数据按照元素结构组成结构化的中药治疗医案信息。优选为,所述S2中,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具体为,按照结构化后的元素信息将原中药治疗医案转换为数据形式;通常来说,中药治疗医案包括病症、治疗用配方,将医案的各个信息转换为数据形式,从而方便对医案数据进行管理;所述S3为将S2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为中药治疗基础库。优选为,所述S4中,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治疗特征,药方治疗特征包括药方组成特征,病症特征,疗效特征;通过中药治疗基础库中的数据,提取病案信息,病案信息包括病人信息,病种信息、药方组成信息;所述病种信息包括疾病信息,疾病信息包括疾病名称及对应中医诊疗的疾病体现形式,即通过望闻问切获得疾病表现;药方组成信息为药方使用的药材信息;通过所述病人信息,病种信息,药方组成信息,提取疗效特征;所述疗效特征为根据某一病人对应的某一个病种去医院治疗的次数,来统计药方疗效,以该病人去某一医院第一次诊疗某一病种为起始,以获取一个药方后的诊疗次数进行统计,其后续时间中,去医院诊疗同一病种次数值越低,则证明其使用该药方的治疗配方效果越好。诊疗次数统计的医院为该病人去过的所有医院的诊疗次数。优选为,所述S4中的疗效特征进行数据化编码,数据化编码的形式为,根据药方对应的诊疗次数定义区间,将诊疗次数投影至对应的区间编码上。如:1-2次诊疗为n1,3-4次诊疗为n2,5-6次诊疗为n3,7次以上为n4。优选为,所述S5中,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以疗效特征为目标点进行聚类,通过疗效特征聚类结果来判定药方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构建中医治疗病案的大数据,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通过对病人对疾病的诊疗次数来反推其使用药方治疗效果,从侧面体现药方对疾病的治疗的有效程度,从而使其成为药方治疗的参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S1、将现有的中药治疗医案进行结构化;具体为,S101、定义多维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S102、根据S101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对应中药治疗医案进行元素拆分;S103、将拆分后的医案数据按照元素结构组成结构化的中药治疗医案信息。通过统一各个医院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为医案数据的大数据化的前提,通过将医案格式统一,方便进行后期对所有医案数据的整合。S2、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具体为,按照结构化后的元素信息将原中药治疗医案转换为数据形式;通常来说,中药治疗医案包括病症、治疗用配方;按照步骤S1统一后的格式,将原文本形式转变为数据格式,从而便于下一步形成基础数据库。S3、用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中药治疗基础库;具体为将S2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为中药治疗基础库。构建医案大数据,通过单一医院,扩展至一个区,一个市,一个省……从而形成医案大数据,以便对病患的治疗情况作出全面的统计。S4、通过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疗效特征;具体为,通过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治疗特征,药方治疗特征包括药方组成特征,病症特征,疗效特征;通过中药治疗基础库中的数据,提取病案信息,病案信息包括病人信息,病种信息、药方组成信息;病人信息需要包括病人的基本个人资料,通过病人的基本个人资料,可以确定病人的单一性,避免在后续的疾病诊疗统计过程中出现错误。病种信息包括疾病信息,疾病信息包括疾病名称及对应中医诊疗的疾病体现形式,即通过望闻问切获得疾病表现;药方组成信息为药方使用的药材信息,及用量信息;通过病人信息,病种信息,药方组成信息,提取疗效特征;疗效特征为根据某一病人对应的某一个病种去医院治疗的次数,来统计药方疗效,以该病人去某一医院第一次诊疗某一病种为起始,以获取一个药方后的诊疗次数进行统计,其后续时间中,去医院诊疗同一病种次数值越低,则证明其使用该药方的治疗配方效果越好。诊疗次数统计的医院为该病人去过的所有医院的诊疗次数。换句话说,通过构建医案大数据,假设病人A因为疾病B在某一个医院进行诊疗,获取药方C,如果在此之后,病人A一段时间的病案信息中没有再出现因为疾病B而去某个医院的诊疗记录,则说明药方C具有较好的疗效。反之,如果病人A在获取药方C后,又出现了多次去其任一医院进行疾病B诊疗的记录,则说明之前的药方C疗效较差。其中,疗效特征的提取为对统计的疗效特征进行数据化编码,数据化编码的形式为,根据药方对应的诊疗次数定义区间,将诊疗次数投影至对应的区间编码上。如:1-2次诊疗为n1,3-4次诊疗为n2,5-6次诊疗为n3,7次以上为n4,通过区间编码的分类形式,因为疗效本身还涉及个人体质等多种因此影响,所以按照区间进行分类,便可以获得足够的参考性。S5、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并将结果存入到结果库中;具体为,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以疗效特征为目标点进行聚类,通过疗效特征聚类结果来判定药方的治疗效果。S6、以药方作为查询元素从结果库中获取疗效统计结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将现有的中药治疗医案进行结构化;/nS2、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nS3、用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中药治疗基础库;/nS4、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疗效特征;/nS5、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并将结果存入到结果库中;/nS6、以药方作为查询元素从结果库中获取疗效统计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现有的中药治疗医案进行结构化;
S2、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
S3、用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中药治疗基础库;
S4、通过所述中药治疗基础库,提取的药方疗效特征;
S5、对提取后的药方疗效特征进行聚类统计,并将结果存入到结果库中;
S6、以药方作为查询元素从结果库中获取疗效统计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对中药治疗医案的结构化方法为,
S101、定义多维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
S102、根据S101的医案数据元素结构对应中药治疗医案进行元素拆分;
S103、将拆分后的医案数据按照元素结构组成结构化的中药治疗医案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将结构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数据化具体为,按照结构化后的元素信息将原中药治疗医案转换为数据形式;
所述S3为将S2数据化后的中药治疗医案构建为中药治疗基础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聚类算法的中药疗效统计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生陈守强毕思玲黄延琴武少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