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打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38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毛细管打箍工装,包括操作台,设置在操作台上支撑架、活动支架、毛细管夹模、毛细管挤压模及挤压定位机构;所述毛细管夹模包括上夹模、下夹模及第一夹模;所述毛细管挤压模包括上挤压模、下挤压模及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二夹模,所述第一夹模和第二夹模上分别设有与待加工毛细管外径相匹配的定位槽,且在第一夹模左侧面设有向上凸起以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一限位件;第二夹模上设有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二限位件及设置在第二限位件右侧的止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毛细管进行位置限定,有效防止毛细管串移,通过对毛细管的外壁进行打箍,形成环形凸台,保障毛细管在焊接质量,降低毛细管的材料浪费和人工反复焊接成本。

Capillary hooping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细管打箍工装
本技术涉及空调毛细管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细管打箍工装。
技术介绍
随着冰箱、冷柜等家用电器的推广和普及,对蒸发器用毛细管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毛细管是蒸发器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在装配时必须与其他粗直径的外管进行焊接,可是由于两者的配合间隙较大,因此毛细管插入粗直径外管的距离不易精确掌握,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对毛细管手工打弯加工,弯折处作为标记,当毛细管插入粗直径外管,并且插入的长度刚好到达该标记处进行焊接,但是,由于铜毛细管与粗外管之间很难限定和固定,因此给操作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铜毛细管的直径很小,在焊接过程中易造成毛细管的端口被烧坏、焊接质量差,从而在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两方面增加了空调的成本。申请号为【2005200591281】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毛细管凸台成型设备的,通过冲针与管孔相对应实现凸台成型,避免出现褶皱,但是这种装置操作时比较繁琐,必须有冲针才可形成凸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毛细管焊接时定位困难,焊接不方便、成本高等缺陷,提出一种毛细管打箍工装,通过打箍工装使毛细管的外壁形成环形凸台,不需要冲针即可进行焊接定位标记,操作方便,节省人力、焊料,成本低,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毛细管打箍工装,以对毛细管进行加工,使其外壁形成环形凸台,包括操作台,设置在操作台上支撑架、活动支架、毛细管夹模、毛细管挤压模及挤压定位机构;为了提高工装的加工灵活性,所述毛细管夹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夹模和下夹模,所述上夹模和下夹模上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一夹模;所述毛细管挤压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挤压模和下挤压模,且所述上挤压模和下挤压模上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二夹模,所述第一夹模和第二夹模上分别设有与待加工毛细管外径相匹配的定位槽,且所述毛细管夹模与毛细管挤压模之间的距离为5mm-7mm;所述上夹模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气缸,上夹模通过第一气缸可升降的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下夹模固定在操作台上,且在第一夹模左侧面设有向上凸起以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一限位件;所述上挤压模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气缸,且上挤压模与第二气缸之间存在缝隙,上挤压模通过第二气缸可升降的设置在活动支架上;所述下挤压模通过一滑轨滑动设置在操作台上,且在第二夹模上设有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二限位件及设置在第二限位件右侧的止挡板,且所述止挡板距离毛细管挤压模左侧面的距离为20mm-30mm;所述挤压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操作台上且行程可调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通过活塞连杆与所述活动支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凸台突出于毛细管外侧壁的距离为1mm-1.5mm,定位准确,焊接方便,节省焊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与毛细管外径匹配的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定位槽位于同一直线上,加工时,以对毛细管进行定位,方便打箍,避免凸台出现褶皱,提高毛细管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下挤压模上,包括位于定位槽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且上挤压模上设有容纳第二限位件和止挡板的容纳腔,当上挤压模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与下挤压模结合在一起时,对毛细管进行夹紧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毛细管打箍工装,包括毛细管夹模及毛细管挤压模,毛细管夹模和毛细管挤压模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模和第二夹模,所述第一夹模和第二夹模上分别设有与待加工毛细管外径相匹配的定位槽,且在第一夹模上设置第一限位件,在第二夹模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及定位槽对毛细管进行位置限定,有效防止毛细管串移,通过对毛细管的外壁进行打箍,形成环形凸台,保障毛细管在焊接质量,且节省焊料,不会增加毛细管的材料浪费和人工反复焊接,降低空调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毛细管打箍工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毛细管打箍工装右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毛细管打箍工装左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下夹模和下挤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加工后的毛细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一种毛细管打箍工装,以对毛细管1进行加工,使其外壁形成环形凸台11,如图6所示为加工后的毛细管1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所述的毛细管打箍工装包括操作台2,设置在操作台上支撑架21、活动支架22、毛细管夹模、毛细管挤压模及挤压定位机构;所述挤压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操作台2上且行程可调的第三气缸10,所述第三气缸10通过活塞连杆12与所述活动支架22固定连接。为了提高工装的加工灵活性,参考图1和图3,所述毛细管夹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夹模3和下夹模4,所述上夹模3和下夹模4上通过螺钉23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一夹模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毛细管挤压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挤压模6和下挤压模7,且所述上挤压模6和下挤压模7上通过螺钉23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二夹模8,参考图5,所述第一夹模5和第二夹模8上分别设有与待加工毛细管外径相匹配的定位槽9,为了提高凸台打箍挤压效果,在做功一样的情况下,行程越短,作用力越强,则打箍形成的环形凸台11的效果越好,且能有效避免褶皱现象,所述毛细管夹模与毛细管挤压模之间的距离为5mm-7mm,本实施例优选6mm,减少做功行程,提高力的作用力,进而提高打箍效率及质量,同时也避免了使用冲针,结构设计简单;参考图1,所述上夹模3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气缸31,上夹模3通过第一气缸可升降的设置在支撑架21上,所述下夹模4固定在操作台2上,且在第一夹模5左侧面设有向上凸起以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一限位件51;所述上挤压模6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气缸61,且上挤压模6与第二气缸61之间存在缝隙,以增加挤压效果,增大相互作用力;上挤压模6通过第二气缸61可升降的设置在活动支架22上;参考图2和图5,所述下挤压模7通过一滑轨71滑动设置在操作台2上,且在第二夹模8上设有限制毛细管1纵向移动的第二限位件81及设置在第二限位件81右侧的止挡板82,且所述止挡板82距离毛细管挤压模左侧面的距离为20mm-30mm,本实施例优选25mm,本实施例所述的左右,纵向等位置关系以图5所示的角度为准,打箍时,由于毛细管1的端部被止挡板82挡住,作用力较大的情况下,毛细管打箍时不会出现褶皱等现象,且加工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51上设有与毛细管外径匹配的凹槽52,且所述凹槽52与所述定位槽9位于同一直线上,加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毛细管打箍工装,以对毛细管进行加工,使其外壁形成环形凸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设置在操作台上支撑架、活动支架、毛细管夹模、毛细管挤压模及挤压定位机构;所述毛细管夹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夹模和下夹模,所述上夹模和下夹模上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一夹模;所述毛细管挤压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挤压模和下挤压模,且所述上挤压模和下挤压模上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二夹模,所述第一夹模和第二夹模上分别设有与待加工毛细管外径相匹配的定位槽,且所述毛细管夹模与毛细管挤压模之间的距离为5mm-7mm;/n所述上夹模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气缸,上夹模通过第一气缸可升降的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下夹模固定在操作台上,且在第一夹模左侧面设有向上凸起以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一限位件;/n所述上挤压模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气缸,且上挤压模与第二气缸之间存在缝隙,上挤压模通过第二气缸可升降的设置在活动支架上;所述下挤压模通过一滑轨滑动设置在操作台上,且在第二夹模上设有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二限位件及设置在第二限位件右侧的止挡板,且所述止挡板距离毛细管挤压模左侧面的距离为20mm-30mm;/n所述挤压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操作台上且行程可调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通过活塞连杆与所述活动支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毛细管打箍工装,以对毛细管进行加工,使其外壁形成环形凸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设置在操作台上支撑架、活动支架、毛细管夹模、毛细管挤压模及挤压定位机构;所述毛细管夹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夹模和下夹模,所述上夹模和下夹模上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一夹模;所述毛细管挤压模包括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的上挤压模和下挤压模,且所述上挤压模和下挤压模上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待加工毛细管相匹配的第二夹模,所述第一夹模和第二夹模上分别设有与待加工毛细管外径相匹配的定位槽,且所述毛细管夹模与毛细管挤压模之间的距离为5mm-7mm;
所述上夹模的上方连接有第一气缸,上夹模通过第一气缸可升降的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下夹模固定在操作台上,且在第一夹模左侧面设有向上凸起以限制毛细管纵向移动的第一限位件;
所述上挤压模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气缸,且上挤压模与第二气缸之间存在缝隙,上挤压模通过第二气缸可升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达贾影李炳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常蒸蒸发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