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防氢气泄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0020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2:28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氢气泄露装置,应用于相邻两个氢气管道的连接处。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两个氢气管道端部的套管。防氢气泄露装置包括保护壳、储存箱、连通管、加热件和控制装置。保护壳包括容纳腔。保护壳用于容纳套管。储存箱设置于保护壳的顶部。储存箱用于储存隔离材料。隔离材料在升至预设温度后由固态变为液态。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和储存箱连通。加热件设置于储存箱。控制装置与加热件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加热件的工作状态。当保护壳内出现氢气泄露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加热件加热。液态的隔离材料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连通管进入容纳腔。隔离材料进入容纳腔后可以将套管掩埋密封,提高氢气管道的安全性。

Anti hydrogen leak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氢气泄露装置
本申请涉及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氢气泄露装置。
技术介绍
氢气具有很高的热值和能量密度,化学反应的产物只有水,是一种理想的储能物质。且氢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但是,氢气的点火能量很低,是一种极易燃烧爆炸的气体,同时氢气分子量很小,相比其他气体更易泄露和扩散。在氢气存储、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氢气泄漏,很难被察觉,在封闭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氢气积聚,遇到明火甚至很小的电火花,都会引发爆炸,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氢气泄露装置。一种防氢气泄露装置,应用于相邻两个氢气管道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两个氢气管道端部的套管,包括:保护壳,包括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套管;储存箱,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顶部,所述储存箱用于储存隔离材料,所述隔离材料在升至预设温度后由固态变为液态;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储存箱连通;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储存箱;以及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件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的工作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储存箱到所述容纳腔的方向,所述连通管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管深入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喷嘴。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储能器,所述储能器与所述储存箱连通,所述储能器还与所述控制装置连通,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储能器向所述储存箱输入气体,以促使所述隔离材料通过所述连接管进入所述容纳腔。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气体输送管,所述气体输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能器和所述储存箱连通;所述加热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加热片,所述气体输送管位于两个所述加热片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片为弯折结构,两个所述加热片的弯折方向相互背离。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开关装置,所述第二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气体输送管,所述第二开关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氢气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氢气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开关装置,设置于所述连通管,所述第一开关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存箱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设置有通气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防氢气泄露装置应用于相邻两个氢气管道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两个氢气管道端部的套管。所述防氢气泄露装置包括保护壳、储存箱、连通管、加热件和控制装置。所述保护壳包括容纳腔。所述保护壳用于容纳所述套管。所述储存箱设置于所述保护壳的顶部。所述储存箱用于储存隔离材料。所述隔离材料在升至预设温度后由固态变为液态。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储存箱连通。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储存箱。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加热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的工作状态。当所述保护壳内出现氢气泄露时,可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加热件加热。当所述储存箱内达到一定的温度后,所述隔离材料开始出现相变,即所述隔离材料由固态或者半固态变为液态。液态的所述隔离材料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连通管进入所述容纳腔。所述隔离材料进入所述容纳腔后可以将所述套管掩埋密封,从而可以减少氢气进一步泄露,提高所述氢气管道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氢气泄露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氢气泄露装置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防氢气泄露装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防氢气泄露装置10氢气管道110套管120保护壳210通气孔212容纳腔220储存箱230隔离材料240连通管250第一开关装置252球形喷嘴254加热件260加热片262控制装置270储能器280气体输送管290第二开关装置292氢气传感器310温度传感器320报警装置33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防氢气泄露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氢气泄露装置10。所述防氢气泄露装置10应用于相邻两个氢气管道110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两个氢气管道110端部的套管120。所述防氢气泄露装置10包括保护壳210、储存箱230、连通管250、加热件260和控制装置270。所述保护壳210包括容纳腔220。所述保护壳210用于容纳所述套管120。所述储存箱230设置于所述保护壳210的顶部。所述储存箱230用于储存隔离材料240。所述隔离材料240在升至预设温度后由固态变为液态。所述连通管2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220和所述储存箱230连通。所述加热件260设置于所述储存箱230。所述控制装置270与所述加热件260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70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260的工作状态。所述套管120可以为内螺纹管。所述相邻的两个氢气管道110对接端部可以具有外螺纹。通过所述套管120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氢气管道110的端部对接。所述保护壳210可以由聚酯材料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容纳腔220可以容纳所述套管120和所述套管120两端的部分所述氢气管道110。所述储存箱230可以与所述保护壳210间隔设置。所述隔离材料240可以为低熔点的固态或者半固态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材料240可以为含有铋、镉、锡、铅等的低熔点合金。所述加热件260可以为加热丝、加热网等结构。所述控制装置270可以控制所述加热件260是否加热。当所述保护壳210内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氢气泄露装置,应用于相邻两个氢气管道(110)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两个氢气管道(110)端部的套管(120),其特征在于,包括:/n保护壳(210),包括容纳腔(220),用于容纳所述套管(120);/n储存箱(230),设置于所述保护壳(210)的顶部,所述储存箱(230)用于储存隔离材料(240),所述隔离材料(240)在升至预设温度后由固态变为液态;/n连通管(250),所述连通管(2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220)和所述储存箱(230)连通;/n加热件(260),设置于所述储存箱(230);以及/n控制装置(270),与所述加热件(26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260)的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氢气泄露装置,应用于相邻两个氢气管道(110)的连接处,所述连接处设置有套设在所述两个氢气管道(110)端部的套管(120),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护壳(210),包括容纳腔(220),用于容纳所述套管(120);
储存箱(230),设置于所述保护壳(210)的顶部,所述储存箱(230)用于储存隔离材料(240),所述隔离材料(240)在升至预设温度后由固态变为液态;
连通管(250),所述连通管(2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220)和所述储存箱(230)连通;
加热件(260),设置于所述储存箱(230);以及
控制装置(270),与所述加热件(260)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加热件(260)的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氢气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储存箱(230)到所述容纳腔(220)的方向,所述连通管(25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氢气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250)深入所述容纳腔(220)的一端设置有球形喷嘴(25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氢气泄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能器(280),所述储能器(280)与所述储存箱(230)连通,所述储能器(280)还与所述控制装置(270)连通,所述控制装置(270)用于控制所述储能器(280)向所述储存箱(230)输入气体,以促使所述隔离材料(240)通过所述连接管(250)进入所述容纳腔(2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源江亚阳胡松王天泽邓欣涛李建秋欧阳明高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