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包括机箱、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调节座设置在道轨的上部,且调节座与道轨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传动齿轮设置在调节座上部的右侧位置,且传动齿轮与调节座通过轴承相连接;机箱设置在底板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箱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第一破碎辊与第二破碎辊分别设置在机箱内的两侧,且第一破碎辊及第二破碎辊与机箱通过轴承相连接;破碎腔室设置在机箱的内部,且破碎腔室与机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动力输出可调,充分节省动力能源,并且破碎力度大,显著提高破碎效率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A kind of power regulating roller crus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
本技术涉及破碎机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
技术介绍
辊式破碎机是利用一对相向转动的圆辊破碎物料,物料经上部的投料口落入两辊子之间,依靠摩擦力的作用被带入两辊子之间的间隙而逐渐被压碎,主要适用于在水泥,化工,电力,冶金,建材,耐火材料等工业部门中的物料破碎,如石灰石,炉渣,焦炭,煤,砂石等物料的破碎作业。但是目前常见的辊式破碎机还存在动力输出方面的设计尚不完善,依靠单一电机提供动力时由于破碎物料的硬度不同,导致单电机在破碎硬度较高的物料时容易出现动力过载,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影响破碎效率,而利用大功率单电机或双电机提供动力的设计方式则在破碎硬度较低的物料时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动力能源白白浪费等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辊式破碎机还存在动力输出方面的设计尚不完善,依靠单一电机提供动力时由于破碎物料的硬度不同,导致单电机在破碎硬度较高的物料时容易出现动力过载,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影响破碎效率,而利用大功率单电机或双电机提供动力的设计方式则在破碎硬度较低的物料时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动力能源白白浪费等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包括:底板、支撑腿、道轨、调节座、传动齿轮、机箱、第一破碎辊、第二破碎辊、破碎腔室、箱盖、投料口、出料口、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底板的底部呈矩形分布方式设置有四处支撑腿,且底板与支撑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道轨位于底板右端上部的中间位置,且道轨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座设置在道轨的上部,且调节座与道轨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设置在调节座上部的右侧位置,且传动齿轮与调节座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机箱设置在底板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箱与底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破碎辊与第二破碎辊分别设置在机箱内的两侧,且第一破碎辊及第二破碎辊与机箱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破碎腔室设置在机箱的内部,且破碎腔室与机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箱盖设置在机箱的上部,且箱盖与机箱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投料口设置在箱盖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投料口与箱盖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机箱下部一侧的外壁上,且出料口与机箱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第一破碎辊的左端,且主动齿轮与第一破碎辊通过平键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第二破碎辊的左端,且从动齿轮与第二破碎辊通过平键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一破碎辊的右端,且第一电机与第一破碎辊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二破碎辊的右端,且第二电机与第二破碎辊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所述调节座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矩形,且调节座下部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滑动连接道轨的燕尾槽,并且调节座下部的两端通过螺栓与底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所述传动齿轮通过调节座设置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间,且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所述第一破碎辊与第二破碎辊呈水平排列方式通过机箱上的轴承固定设置在破碎腔室的内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所述破碎腔室的上部呈矩形状,下部呈三十度倾斜坡面设置,破碎腔室下部的一侧的开口与出料口贯通。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通过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啮合设置传动齿轮,从而可以方便该装置在破碎硬度较低的物料时只需通过第一电机提供动力即可带动双辊进行工作,起到节能的好处。2、本技术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通过将传动齿轮后移,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破碎辊旋转,第二电机带动第二破碎辊旋转进行破碎的设计方式,可以方便该装置在破碎硬度较高的物料时利用双电机分别给双辊独立提供动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破碎辊的破碎力度,避免单电机运转容易出现动力过载,影响破碎效率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动力输出可调,充分节省动力能源,并且破碎力度大,显著提高破碎效率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支撑腿2、道轨3、调节座4、传动齿轮5、机箱6、第一破碎辊7、第二破碎辊8、破碎腔室9、箱盖10、投料口11、出料口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包括:底板1、支撑腿2、道轨3、调节座4、传动齿轮5、机箱6、第一破碎辊7、第二破碎辊8、破碎腔室9、箱盖10、投料口11、出料口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底板1的底部呈矩形分布方式设置有四处支撑腿2,且底板1与支撑腿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道轨3位于底板1右端上部的中间位置,且道轨3与底板1为一体式结构;调节座4设置在道轨3的上部,且调节座4与道轨3通过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包括:底板(1)、支撑腿(2)、道轨(3)、调节座(4)、传动齿轮(5)、机箱(6)、第一破碎辊(7)、第二破碎辊(8)、破碎腔室(9)、箱盖(10)、投料口(11)、出料口(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呈矩形分布方式设置有四处支撑腿(2),且底板(1)与支撑腿(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道轨(3)位于底板(1)右端上部的中间位置,且道轨(3)与底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座(4)设置在道轨(3)的上部,且调节座(4)与道轨(3)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5)设置在调节座(4)上部的右侧位置,且传动齿轮(5)与调节座(4)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机箱(6)设置在底板(1)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箱(6)与底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破碎辊(7)与第二破碎辊(8)分别设置在机箱(6)内的两侧,且第一破碎辊(7)及第二破碎辊(8)与机箱(6)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破碎腔室(9)设置在机箱(6)的内部,且破碎腔室(9)与机箱(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箱盖(10)设置在机箱(6)的上部,且箱盖(10)与机箱(6)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投料口(11)设置在箱盖(10)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投料口(11)与箱盖(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料口(12)设置在机箱(6)下部一侧的外壁上,且出料口(12)与机箱(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3)设置在第一破碎辊(7)的左端,且主动齿轮(13)与第一破碎辊(7)通过平键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4)设置在第二破碎辊(8)的左端,且从动齿轮(14)与第二破碎辊(8)通过平键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5)设置在第一破碎辊(7)的右端,且第一电机(15)与第一破碎辊(7)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6)设置在第二破碎辊(8)的右端,且第二电机(16)与第二破碎辊(8)通过联轴器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调节型辊式破碎机,包括:底板(1)、支撑腿(2)、道轨(3)、调节座(4)、传动齿轮(5)、机箱(6)、第一破碎辊(7)、第二破碎辊(8)、破碎腔室(9)、箱盖(10)、投料口(11)、出料口(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第一电机(15)、第二电机(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呈矩形分布方式设置有四处支撑腿(2),且底板(1)与支撑腿(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道轨(3)位于底板(1)右端上部的中间位置,且道轨(3)与底板(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调节座(4)设置在道轨(3)的上部,且调节座(4)与道轨(3)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5)设置在调节座(4)上部的右侧位置,且传动齿轮(5)与调节座(4)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机箱(6)设置在底板(1)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机箱(6)与底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破碎辊(7)与第二破碎辊(8)分别设置在机箱(6)内的两侧,且第一破碎辊(7)及第二破碎辊(8)与机箱(6)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破碎腔室(9)设置在机箱(6)的内部,且破碎腔室(9)与机箱(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箱盖(10)设置在机箱(6)的上部,且箱盖(10)与机箱(6)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投料口(11)设置在箱盖(10)上部的中间位置,且投料口(11)与箱盖(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料口(12)设置在机箱(6)下部一侧的外壁上,且出料口(12)与机箱(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华,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云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