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薄膜,特别涉及一种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可用于大气环境下温度交变服役的基体表面,属于表面处理
技术介绍
航天器和卫星在发射过程中需要经历高湿度、高低温交替等恶劣复杂的环境条件。由于固体润滑剂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湿度范围内的稳定性,开发出满足工程规范要求的固体润滑剂。MoS2和WS2是典型的层状结构材料,它的分子层之间的力为弱的范德华键合力。沿(002)晶面滑动所需的剪切应力较低,表现出良好的固体润滑性能。但由于MoS2抗湿性差,且运用温度在350℃以下,WS2运用温度虽然高于350℃,但其在低温下比MoS2更容易氧化,导致润滑性能的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二硫化钼/二硫化钨的耐湿性、耐高温性,许多研究者对共溅射MoS2、WS2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如此,仍未满足航空航天固体润滑薄膜大气环境抗氧化性能、湿度敏感性能、高温氧化性能及硬度等力学性能要求,因而MoS2和WS2两者的结合制备多层薄膜是有必要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的钛过渡层、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和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的钛过渡层、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和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中钽原子百分含量为0.7~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钛过渡层的厚度为80~120nm;和/或,所述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的厚度为130~170nm;和/或,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的厚度为2.0~2.5μm;
和/或,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的硬度高于6Gpa;和/或,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在大气常温下摩擦系数为0.073~0.080,磨损率为3.3x10-6~6.4x10-6mm3/Nm,在200℃环境下摩擦系数为0.030~0.042,磨损率为3.1x10-6~5.3x10-6-mm3/Nm,在370℃环境下摩擦系数为0.040~0.060,磨损率为3.7x10-6~9.4x10-6mm3/N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基体表面依次沉积钛过渡层、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和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获得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钛过渡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钛靶为阴极靶材,以保护性气体为工作气体,对钛靶施加靶电流,对基体施加负偏压,从而在基体表面沉积得到钛过渡层,其中,所述靶电流为2.1~3.0A,基体偏压为-70~-100V,工作气体流量为12~16sccm,基体温度为80~120℃,反应腔室压强为1.0~3.0x10-5Pa,沉积时间为100~120s;优选的,所述保护性气体包括惰性气体,优选为氩气;优选的,所述钛过渡层的厚度为80~120n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度过渡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钛靶、二硫化钼靶、二硫化钨靶、钽靶为阴极靶材,以保护性气体为工作气体,对钛靶和钽靶施加靶电流,对二硫化钼靶和二硫化钨靶施加溅射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吉斌,曾春,王海新,王立平,薛群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