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9609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包括冷却外罐、进汽管和冷凝内罐、收集管,冷却外罐将冷凝内罐包裹住,进汽管与冷凝内罐外壁中部连通、收集管与冷凝内罐外壁末端连通,冷却外罐底部安装若干组冷风机;冷凝内罐中轴处插入冷液管,冷液管贯穿冷凝内罐上下并与冷凝内罐端口密封连接,冷凝内罐自上而下分为排汽区、除雾区和冷却区,进汽管与冷却区连通,除雾区由密集且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波形叶片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内外夹击的降温系统、以及除雾系统,实现快速高效、有效均匀的冷凝收集。

A condens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for vegetable lubricating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植物润滑油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植物润滑油生产过程中,由于高压高温的过热状态,部分润滑油形成油蒸汽或雾沫油滴微粒,其容易与废气一同排出,不但造成润滑油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蒸汽状态的润滑油进行冷凝收集是防止浪费和污染的有效手段,其可将润滑油的油与汽状态分离。但是现有的冷凝收集系统效率低、冷凝范围不均匀,仍有大量的润滑油以蒸汽状态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包括冷却外罐、进汽管和冷凝内罐、收集管,冷却外罐将冷凝内罐包裹住,进汽管与冷凝内罐外壁中部连通、收集管与冷凝内罐外壁末端连通,冷却外罐底部安装若干组冷风机;冷凝内罐中轴处插入冷液管,冷液管贯穿冷凝内罐上下并与冷凝内罐端口密封连接,冷凝内罐自上而下分为排汽区、除雾区和冷却区,进汽管与冷却区连通,除雾区由密集且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波形叶片形成。进一步地,冷却区为漏斗形状,除雾区为圆筒形状,排汽区为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排汽区的顶端设有排汽网。进一步地,冷却区区域位置的冷液管为若干组球管依次相连形成的球形冷凝管。进一步地,进汽管从外至内为向上倾斜进入,且向上倾斜角度不超过15度。进一步地,进汽管的末端设有喷嘴。进一步地,冷却区内设滤网,滤网位于进汽管出口下方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采用内外夹击的降温系统、以及除雾系统,实现快速高效、有效均匀的冷凝收集。(2)本技术由内部冷液管与外部冷风机双重夹击作用下,使得其高温快速将下,进而冷凝形成液汽分离;(3)本技术设置除雾区,当雾沫或油蒸汽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区402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或油蒸汽与波形板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蒸汽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从而对冷凝效率起到增效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示说明:1-冷却外罐,2-进汽管,3-冷风机,4-冷凝内罐,401-排汽区,402-除雾区,403-冷液管,404-冷却区,405-排气网,406-滤网,5-收集管。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包括冷却外罐1、进汽管2和冷凝内罐4、收集管5,冷却外罐1将冷凝内罐4包裹住,进汽管2与冷凝内罐4外壁中部连通、收集管5与冷凝内罐4外壁末端连通,冷却外罐1底部安装若干组冷风机3。冷却外罐1,用于将冷风机3鼓入的冷风环绕在冷凝内罐4外壁上,从外部将冷风布满冷凝内罐4外壁上;进汽管2,用于将油蒸汽或雾沫油滴微粒的植物润滑油汽输入冷凝内罐4内;冷风机3,用于对冷却外罐1内持续性吹入温度较低的空气;冷凝内罐4,用于将油蒸汽或雾沫油滴微粒的植物润滑油汽冷却变成液态植物润滑油,并实现液气分离;收集管5,用于将液态植物润滑油收集排出。冷凝内罐4中轴处插入冷液管403,冷液管403贯穿冷凝内罐4上下,并与冷凝内罐4端口的连接处密封相连以防止漏气,冷液管403的顶端与外部低温液体存储容器连通、末端与废液收集容器连通,低温液体存储容器与废液收集容器图中未标示,具体实施中,低温液体可采用冰水或本领域允许的任意液体。冷凝内罐4自上而下分为排汽区401、除雾区402和冷却区404,其中进汽管2与冷却区404连通,除雾区402由密集且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波形叶片形成。其中,冷却区404为油蒸汽或雾沫油滴微粒的植物润滑油汽降温冷却实现分离的区域,当雾沫或油蒸汽由内部冷液管403与外部冷风机3双重夹击作用下,使得其高温快速将下,进而冷凝形成液汽分离,冷却区404为漏斗形状;除雾区402通过物理撞击进而实现分离的区域,当雾沫或油蒸汽以一定速度流经除雾区402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雾沫或油蒸汽与波形板相碰撞而被聚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蒸汽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波形板表面上被分离下来,从而对冷凝效率起到增效作用,除雾区402为圆筒形状;排汽区401为分离后的气体排出的区域,排汽区401为圆台结构,其上窄下宽的结构可起到一定的气体导流作用,排汽区401的顶端设有排汽网405,用于气体排出。冷却区404区域位置的冷液管403为若干组球管依次相连形成的球形冷凝管,可增大表面积。进汽管2从外至内为向上倾斜进入,便于雾沫或油蒸汽向上运动,且向上倾斜角度不超过15度,以防止角度过大造成逆流或需增大对进汽管2压力;进汽管2的末端设有喷嘴,便于雾沫或油蒸汽进入时四散开。冷却区404内设滤网406,滤网406位于进汽管2出口下方位置,滤网406一方面对植物润滑油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去除其杂质,另一方面可避免雾沫或油蒸汽向下运动,起到一定程度的拦截作用。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外罐、进汽管和冷凝内罐、收集管,所述冷却外罐将所述冷凝内罐包裹住,所述进汽管与所述冷凝内罐外壁中部连通、所述收集管与所述冷凝内罐外壁末端连通,所述冷却外罐底部安装若干组冷风机;所述冷凝内罐中轴处插入冷液管,所述冷液管贯穿所述冷凝内罐上下并与所述冷凝内罐端口密封连接,所述冷凝内罐自上而下分为排汽区、除雾区和冷却区,所述进汽管与所述冷却区连通,所述除雾区由密集且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波形叶片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外罐、进汽管和冷凝内罐、收集管,所述冷却外罐将所述冷凝内罐包裹住,所述进汽管与所述冷凝内罐外壁中部连通、所述收集管与所述冷凝内罐外壁末端连通,所述冷却外罐底部安装若干组冷风机;所述冷凝内罐中轴处插入冷液管,所述冷液管贯穿所述冷凝内罐上下并与所述冷凝内罐端口密封连接,所述冷凝内罐自上而下分为排汽区、除雾区和冷却区,所述进汽管与所述冷却区连通,所述除雾区由密集且间隔分布的若干组波形叶片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润滑油的冷凝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区为漏斗形状,所述除雾区为圆筒形状,所述排汽区为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杰蔡明波
申请(专利权)人:弋阳县润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