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431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如式(Ⅰ)所示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发明专利技术以印度楝(Azadirachta indica)为原料,依次采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和硅胶柱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简便、快速的提取分离出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指导印度楝(Azadirachta indica)种子的应用,也为研究与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

A limonoids with antitumor activity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恶性肿瘤,亦称为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在很多国家,尤其在中等发达国家,恶性肿瘤致死率高,且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仍是以化疗主要。病人对现有的化疗药物耐受能力差,且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研究具有抗肿瘤的天然产物已经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又称印度楝树,为楝科蒜楝属植物,分布于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印度楝属于热带植物,具有多药用疗效和美容功能,在阿育吠陀医学中已有四千多年的使用历史了。印度楝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其花可用于治疗眼疾、心绞痛、消化不良和鼻息肉;其果被用作驱虫剂,还被用来治疗痔疮和肾脏疾病;种子和叶子可用于治疗疟疾,也可作为避孕药具和杀虫药;茎皮用于治疗腹泻和阿米巴痢疾;而根皮可用于治疗皮肤病、疟疾、糖尿病、胃病和溃疡。已有研究表明,该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黑色素活性、抗疟活性、抗氧化活性等。通过对印度楝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柠檬苦素类、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因而,本专利技术对印度楝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分离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在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式(Ⅰ)所示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分子式为C33H38O6。一种抗肿瘤组合物,该组合物以上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主要活性成分辅以辅料制成。上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组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上述的肿瘤为白血病、胃癌、肺癌、乳腺癌。研究发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包括人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人胃癌细胞AZ521、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SK-BR-3。一种如式(Ⅰ)所示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粉碎后的印度楝种子依次经过正己烷脱脂和甲醇浸渍后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水混悬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过两次硅胶柱洗脱分离后,再经过ODS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最后用高效制备液相纯化得到如式(Ⅰ)所示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正己烷脱脂时,印度楝种子与正己烷的质量比为1:1~2;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首次硅胶柱梯度洗脱时,采用的洗脱液分别为90:10、70:30、50:50、30:70、0:100的正己烷-乙酸乙酯和100%甲醇,每个梯度为一个组分,将30:70的正己烷-乙酸乙酯洗脱的组分浓缩后,再次用硅胶柱梯度洗脱。第二次硅胶柱洗脱时,采用的洗脱液分别为7:3、6:4、1:1、4:6、3:7、0: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和100%甲醇,根据薄层层析情况,洗脱液组分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合并成15个组分,将第6个组分浓缩后经ODS柱梯度洗脱分离。经过ODS柱梯度洗脱分离时,采用的洗脱液为50:50、45:55、40:60、35:55、30:70、25:55、20:80、15:85、10:90、0:100的水-甲醇,将水-甲醇30:70洗脱液组分浓缩,用高效制备液相纯化;用高效制备液相纯化时,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以甲醇-水50:50(V/V)为流动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室温为25±5℃,但不限于此。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以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为原料,依次采用甲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和硅胶柱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简便、快速的提取分离出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指导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的应用,也为研究与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附图说明图1为分离纯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HR-ESI-MS图谱图2为分离纯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1HNMR(100MHz,CDCl3)图谱图3为分离纯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13C-NMR(400MHz,CDCl3)图谱图4为分离纯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HSQC图谱图5为分离纯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1H-1HCOSY图谱图6为分离纯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HMBC图谱图7为分离纯化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NOSEY图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所列实施例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取干燥的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720g,粉碎后用正己烷脱脂(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与正己烷的质量比为12.00g:13.79g)共3次,每次3小时,过滤,得药渣,甲醇室温浸渍(每次3L甲醇,共3次,每次一周),过滤,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到224g印度楝(Azadirachtaindica)种子浸膏。浸膏加水混悬,置于分液漏斗中,用与水混悬液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减压回收溶剂后,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70g。将乙酸乙酯萃取物上硅胶柱色谱,用正己烷-乙酸乙酯90:10、70:30、50:50、30:70、0:100和100%甲醇梯度洗脱,收集每个梯度洗脱液,每个梯度为一个组分,共6个组分(Fr1–Fr6)。将第4个组分(Fr4)(5.9658g)浓缩,上硅胶柱色谱(硅胶200g),用正己烷-乙酸乙酯7:3、6:4、1:1、4:6、3:7、0:1和100%甲醇洗脱,根据薄层层析情况,洗脱液组分通过薄层色谱法检测合并成15(Fr4-1–Fr4-15)个组分。将第6个组分(Fr4-6)(138.8mg)浓缩,上ODS柱色谱(6.375g),用水-甲醇50:50、45:55、40:60、35:55、30:70、25:55、20:80、15:85、10:90、0:100梯度洗脱,收集每个梯度洗脱液;将水-甲醇30:70洗脱液组分浓缩,用高效制备液相纯化,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以甲醇-水50:5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CapcellpakAQcolumn(250×10mm,5μm),流速2.0mL/min,收集31.5分钟洗脱液组分并浓缩,洗脱得到化合物1(16.5mg)。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1)化合物1为白色无定形粉末,紫外254nm照射下有暗斑,365nm照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如式(Ⅰ)所示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n

【技术特征摘要】
1.如式(Ⅰ)所示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2.权利要求1所述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粉碎后的印度楝种子依次经过正己烷脱脂和甲醇浸渍后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水混悬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萃取物;
将乙酸乙酯萃取物经过两次硅胶柱洗脱分离后,再经过ODS柱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最后用高效制备液相纯化得到如式(Ⅰ)所示的柠檬苦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苏圣智祝婉芳冯锋柳文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药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