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艳洁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29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竹竿沿其轴向劈成两半并打通其竹节,备用;对城市河道中沉积的固体垃圾进行打捞,对非降解物进行清除,在河道底部铺设沸石,再在沸石层表面依次铺设有方形填料单元,方形填料单元由上述若干个剖面向上的竹竿捆扎形成;在方形填料单元上打孔,向所述孔中插入水草;将上述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制备方法制得的高效底泥铺设于方形填料单元中,然后在高效底泥表面覆盖河沙,在河沙表面铺设一层鹅卵石。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河道进行修复,对底泥修复和恢复水质的自净能力效果更好,特别适用于城市黑臭河道的治理。

A restoration technology of urban riv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体,由于氮、磷等元素的排入,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形成水华。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排入水中,供新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的来源,水体也很难自净和恢复到正常状态。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中小河流整治中,河道护坡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等材料,护岸工程则多采用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这些结构形式从生态观点看切断了河流的水陆过渡带,不同程度引起了水体与陆地的环境退化。河道两岸是坚硬的水泥石块所筑成的,有些还是三面光的连河底也是水泥做的,这样就更加减少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了,地下水没法渗透到河道,河道里的水生植物缺少了生存空间,水生动物缺少了生存空间。城市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采用干化污泥、磷尾矿粉、白云石废渣粉、秸秆粉造粒,然后调节温度至700-800℃进行热解碳化,粉碎得到比表面积1020-110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干化污泥、磷尾矿粉、白云石废渣粉、秸秆粉造粒,然后调节温度至700-800℃进行热解碳化,粉碎得到比表面积1020-1100m2/g、孔容为0.28-0.3cm3/g的预炭化料;
(2)将海泡石、堇青石、凡士林、聚乙二醇、水混合,球磨至粒径为5-15μm,干燥球磨浆料,然后1000-1150℃烧结5-10h,粉碎得到预烧结料;
(3)将预炭化料、预烧结料混合均匀,研磨过筛,然后加入聚马来酸酐、聚乙二醇混合均匀,制粒得到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干化污泥、磷尾矿粉、白云石废渣粉、秸秆粉的质量比为100:5-15:10-20:2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预炭化料的粒径为0.1-0.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海泡石、堇青石、凡士林、聚乙二醇、水的质量比为20-50:4-12:1-2:1-2:2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高效底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预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洁
申请(专利权)人:张艳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