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间距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19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间距机构,其包括框形架与安设于框形架上的直线驱动器、驱动板、滑动座、连接杆及若干吸嘴,框形架的至少两相对侧各滑设有一驱动板,两相对侧的两驱动板上两两相对的布置有多个限位槽,每一限位槽的旁侧滑设有一滑动座,且滑动座的外凸部可滑动地卡接于对应的限位槽中,每两相对的滑动座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每一连接杆上穿接有至少一吸嘴,直线驱动器可驱使两相对侧的两驱动板相对框形架同步滑动,使得两相对侧的滑动座在对应的限位槽的带动下于框形架上同步滑动,从而改变连接杆间的吸嘴的间距。

Variable pitch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间距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产品间距的变间距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及市场瞬息变化的需求,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更新周期越发缩短,对于生产制造产品的自动化设备及产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将产品或其组件在不同设备及不同工位处转运,以完成相应的组装作业。目前,很多自动化设备及产线中将一载盘或一工位处的所有产品搬运至另一载盘或另一工位时,多采用机械手连接吸头或夹爪来实现,但一般连接的吸头或夹爪的数量较少,一次只能少量移送,则需分多次才能实现对所有产品的全部移送,效率相对较低。虽然有部分移送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吸头来实现单次运送数量的提高,但现有的多个吸头间的间距一般都是固定的,当移送前后的两个载盘或工位处上的安放位的间距及高度改变时,现有的移送装置也无法有效实现移送作业,虽然可以通过增设多个移送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多个移送装置的设置增大了体积,使得整个设备结构相对复杂且增加了制造成本。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调节间距、结构简单且效率高的变间距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调节间距、结构简单、效率高且适应性强的变间距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间距机构,所述变间距机构包括框形架与安设于所述框形架上的直线驱动器、驱动板、滑动座、连接杆及若干吸嘴,所述框形架的至少两相对侧各滑设有一所述驱动板,两相对侧的两所述驱动板上两两相对的布置有多个限位槽,每一所述限位槽的旁侧滑设有一所述滑动座,且所述滑动座的外凸部可滑动地卡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中,每两相对的所述滑动座之间连接有一所述连接杆,每一所述连接杆上穿接有至少一所述吸嘴,所述直线驱动器可驱使两相对侧的两所述驱动板相对所述框形架同步滑动,使得两相对侧的所述滑动座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带动下于所述框形架上同步滑动,从而改变所述连接杆间的所述吸嘴的间距。较佳地,所述限位槽为斜槽、竖槽或弧形槽。较佳地,所述限位槽包括高度不等的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且多个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一限位端间的间距或/和所述第二限位端间的间距可不相等。较佳地,所述框形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框形架的横宽方向或纵长方向布置,所述滑动座滑设于所述导轨上。较佳地,所述导轨为直线导轨或螺旋导轨。较佳地,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滑动座可沿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滑动。较佳地,所述框形架上还设有导向杆与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导向杆上的导套,所述框形架呈方形,所述框形架的上侧架与下侧架之间通过设于二者的四个顶角处所述导向杆连接,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导套上而可相对所述导向杆滑动。较佳地,所述框形架的左右两相对侧或前后两相对侧各设有一所述驱动板,两所述驱动板的两端连接于对应侧的两所述导套上,所述连接杆成行或成列的排布。较佳地,所述框形架的左右两相对侧与前后两相对侧两两相对的布置有四个所述驱动板,相邻侧的两所述驱动板连接于对应顶角处的所述导套的不同连接面上,相邻侧的所述连接杆呈交错的排布。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变间距机构还包括L形的安装座,所述吸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短边处,所述安装座的长边上具有高度不同且穿接方向相垂直的第一穿接孔与第二穿接孔,相邻侧的所述连接杆对应交错的穿置于所述第一穿接孔与所述第二穿接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变间距机构包括框形架与安设于框形架上的直线驱动器、驱动板、滑动座、连接杆及若干吸嘴,框形架的至少两相对侧各滑设有一驱动板,两驱动板上两两相对的布置有多个限位槽,滑动座与限位槽呈一一对应的设置,且滑动座的外凸部可滑动地卡接于对应的限位槽中,结合连接杆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侧的滑动座之间,而每一连接杆上又穿接有至少一吸嘴,则当直线驱动器驱使两相对侧的驱动板同步滑动时,使得两相对侧的滑动座在对应的限位槽的带动下可于框形架上同步滑动,从而可改变多个连接杆间的所述吸嘴的间距。本专利技术的变间距机构结构简单,一次可实现对多个吸嘴的间距的调节,以便取放产品,效率较高,简单方便的实现多行、多列或双方向的间距的调节,整个机构的适应性更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一实施例中隐藏了部分组件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一实施例中隐藏了部分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驱动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中隐藏了部分组件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变间距机构的第二实施例中部分组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间距机构100,用于多个取放件之间的间距的调节,以实现对多个产品在间距或数量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取放的高效作业。于本申请中,取放件为吸嘴。本专利技术的变间距机构100具体包括框形架10与安设于框形架10上的直线驱动器20、驱动板30、滑动座40、连接杆50及若干吸嘴60,框形架10的至少两相对侧各滑设有一驱动板30,两相对侧的两驱动板30上两两相对的布置有多个限位槽31,每一限位槽31的旁侧滑设有一滑动座40,且滑动座40的外凸部41可滑动地卡接于对应的限位槽31中,每两相对的滑动座40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50,每一连接杆50上穿接有至少一吸嘴60,限位槽31的形状与吸嘴60所需调节的方向相对应,直线驱动器20可驱使两相对侧的两驱动板30相对框形架10同步滑动,使得两相对侧的滑动座40在对应的限位槽31的带动下于框形架10上同步滑动,从而改变多个连接杆50间的吸嘴60的间距。外凸部41具体为组接于滑动座40上的一随动器。以下请参阅图1至图6,对本专利技术的变间距机构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于本实施例中,框形架10呈方形,其包括呈平行且间隔布置的上侧架11与下侧架12,上侧架11与下侧架12之间通过设于二者的四个顶角处的导向杆13连接,导向杆13上套接有可相对导向杆13滑动的导套14。框形架10的左右两相对侧或前后两相对侧各滑设有一驱动板30,驱动板30于框形架10的竖高方向位于上侧架11与下侧架12之间,则每侧的驱动板30的两端连接于上侧架11与下侧架12二者的对应侧的两导套14上,此时多个连接杆50成行或成列的排布,每一连接杆50上穿接有多个吸嘴60。直线驱动器20设于上侧架11上,并可驱使两驱动板30借由导套14相对导向杆13滑动,则驱动板30与滑动座40可沿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滑动。即驱动板30可沿框形架10的竖高方向上下滑动,而滑动座40可沿框形架10的横宽方向左右滑动或纵长方向前后滑动,则可实现对多个吸嘴60之间的横向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间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间距机构包括框形架与安设于所述框形架上的直线驱动器、驱动板、滑动座、连接杆及若干吸嘴,所述框形架的至少两相对侧各滑设有一所述驱动板,两相对侧的两所述驱动板上两两相对的布置有多个限位槽,每一所述限位槽的旁侧滑设有一所述滑动座,且所述滑动座的外凸部可滑动地卡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中,每两相对的所述滑动座之间连接有一所述连接杆,每一所述连接杆上穿接有至少一所述吸嘴,所述直线驱动器可驱使两相对侧的两所述驱动板相对所述框形架同步滑动,使得两相对侧的所述滑动座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带动下于所述框形架上同步滑动,从而改变所述连接杆间的所述吸嘴的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间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间距机构包括框形架与安设于所述框形架上的直线驱动器、驱动板、滑动座、连接杆及若干吸嘴,所述框形架的至少两相对侧各滑设有一所述驱动板,两相对侧的两所述驱动板上两两相对的布置有多个限位槽,每一所述限位槽的旁侧滑设有一所述滑动座,且所述滑动座的外凸部可滑动地卡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槽中,每两相对的所述滑动座之间连接有一所述连接杆,每一所述连接杆上穿接有至少一所述吸嘴,所述直线驱动器可驱使两相对侧的两所述驱动板相对所述框形架同步滑动,使得两相对侧的所述滑动座在对应的所述限位槽的带动下于所述框形架上同步滑动,从而改变所述连接杆间的所述吸嘴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间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斜槽、竖槽或弧形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间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高度不等的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且多个所述限位槽的所述第一限位端间的间距或/和所述第二限位端间的间距可不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间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形架上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框形架的横宽方向或纵长方向布置,所述滑动座滑设于所述导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间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楷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