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99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包括安装机架、榨油装置、给料装置、动力驱动装置,给料装置用于对油料进行升温炒热炒熟且将油料输送添加至榨油装置内,榨油装置包括多个可循环依次与给料装置对接接通并且接受其输送的油料的榨油缸、用于收集榨出的植物油的接油箱、压榨杆、排渣杆以及进给驱动机构,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压榨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同时,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排渣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榨油进行向外顶出,榨油缸与给料装置接通接受其输送的油料、榨油缸与压榨杆相配合对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榨油缸与排渣杆相配合将其内部的榨油向外顶出依次连续循环进行。

An efficient oil press for extracting peanut or soybean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榨油机,具体涉及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
技术介绍
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榨油机可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全自动榨油机,目前榨油机的榨油工序也比较简单,第一步将花生/大豆/油菜籽等油料进行炒热炒熟,第二步将油料放置于榨油箱内,第三步通过机械加压对油料进行压榨,压榨出的植物油将向外流出并且对其进行收集,第四步将油渣排出,上述的第一步与第二步也可合并处理,即榨油箱具有加热功能,将油料放置于榨油箱内进行炒热炒熟,但是,目前的榨油机也存在一个弊端,无法连续朝向榨油箱内加入油料,必须将油渣排出榨油箱后,方可朝向榨油箱内添加新的油料,即必须完全按照上述的步骤一至步骤四进行循环操作,其自动化程度低、榨油效率低,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循环转缸式连续自动榨油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循环转缸式连续自动榨油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包括落地稳固的安装机架、榨油装置、给料装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榨油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安装机架上,给料装置固定设置于榨油装置上,给料装置用于对油料进行升温炒热炒熟并且将炒热炒熟的油料输送添加至榨油装置内,榨油装置包括多个可循环依次与给料装置对接接通并且接受其输送的油料的榨油缸、用于收集榨出的植物油的接油箱、压榨杆、排渣杆以及进给驱动机构,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压榨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同时,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排渣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榨油进行向外顶出,榨油缸与给料装置接通接受其输送的油料、榨油缸与压榨杆相配合对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榨油缸与排渣杆相配合将其内部的榨油向外顶出依次连续循环进行。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榨油装置还包括与安装机架固定连接的且同轴布置的圆形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同轴固定设置有薄壁结构的固定筒体,固定筒体一端与固定板一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二密封固定连接,固定筒体内同轴活动设置有旋转筒体且旋转筒体沿其轴向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固定板一、固定板二相贴合,旋转筒体的外圆面直径小于固定筒体的内圆面直径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了环形过渡腔,旋转筒体的旋转筒体转轴通过轴承与固定板一、固定板二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榨油缸的轴向平行于旋转筒体的轴向并且固定嵌设于旋转筒体内的偏心位置处,榨油缸一端开口延伸与旋转筒体的一端面相齐平、另一端开口延伸至与旋转筒体的另一端面相齐平,榨油缸设置有六个并且沿旋转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旋转筒体的旋转筒体转轴可接受动力驱动装置的驱动并且形成绕自身轴线方向做六十度的逐步旋转运动。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榨油缸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接通的细孔且细孔覆盖榨油缸的整个圆周面,所述旋转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布置的排油孔且排油孔与榨油缸上的细孔连接接通,排油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平行于旋转筒体的轴向阵列布置为一排,排油孔设置有多排并且沿旋转筒体所在圆周方向设置有六排,每排排油孔与一个榨油缸相对应布置,所述的接油箱放置于地面上并且位于固定筒体的正下方,接油箱设置成开口向上布置的容器结构,固定筒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油管,排油管的输入端与环形过渡腔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接油箱,所述的细孔、排油孔、环形过渡腔、排油管构成了第一排油通道。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固定板二的偏心位置处开设有过渡油槽且过渡油槽竖直向下延伸至固定板二的下边缘处,过渡油槽槽底的上半部设置成内外贯穿的圆形硬质钢滤网,钢滤网转动至最下方的一个榨油缸同轴对其接通,过渡油槽槽底的下半部设置有贯穿至环形过渡腔的缺口,过渡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密封盖板,钢滤网、过渡油槽、缺口、环形过渡腔、排油管构成了第二排油通道。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固定板一上开设有贯穿的圆形开口一、开口二以及开口三,开口一与转动至最顶部的榨油缸相同轴对齐接通并且开口一与给料装置的输出端相接通,开口二与转动至最底部的榨油缸相同轴对齐接通并且开口二用于压榨杆活动穿过,开口三位于开口一与开口二连线的右侧位置并且与其中一榨油缸相同轴对齐接通,开口三用于排渣杆活动穿过,所述固定板一上还固定设置有引导套筒,引导套筒与开口二同轴接通并且用于引导压榨杆插入至榨油缸内。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固定板二上固定穿设有排渣通管且排渣通管与开口三同轴布置,转动至与开口三同轴对齐接通的榨油缸的另一端与排渣通管也同轴对齐接通,排渣通管的输出端上固定套设有向下倾斜布置的排渣通道,排渣通管的内径不小于榨油缸的内径。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压榨杆、排渣杆均位于固定板一与进给驱动机构之间,压榨杆由同轴固定的杆件一与杆头一构成,榨油缸的内径、开口二的口径、引导套筒的内径以及杆头一的外径相等,杆件一一端与杆头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给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杆头初始位置插入至导向套筒内。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排渣杆由同轴固定的杆件二与杆头二构成,杆头二的外径、开口三的口径与榨油缸的内径均相等,杆件二一端与杆头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进给驱动机构固定连接,杆头二初始位置插入至开口三内。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进给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机架与固定板一之间的两个丝杆且丝杆的轴向平行于压榨杆的轴向,丝杆一端与安装机架转动连接配合、另一端与固定板一转动连接配合,其中一丝杆位于压榨杆的一侧、另一丝杆位于排渣杆的一侧,丝杆上活动套设有滑块且两者之间构成螺纹连接配合,滑块与安装机架之间沿平行于丝杆的轴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压榨杆背离榨油缸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排渣杆背离榨油缸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的进给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机架上的进给电机且进给电机的轴向平行于丝杆的轴向,进给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带传动组件一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进给电机上的主动带轮一、同轴固定套接于丝杆驱动端上的从动带轮一、以及绕接于主动带轮一与从动带轮一并且构成闭合回路的皮带一。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给料装置包括加热机构与输送机构,加热机构用于对油料进行升温炒热炒熟,输送机构用于将加热机构炒热炒熟的油料由开口一输送至榨油缸内,所述的加热机构包括位于固定板一正上方并且与其固定连接的料桶,料桶为开口向上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开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盖合配合的圆形桶盖,料桶的外圆面上包裹设置有加热器且加热器与料桶的外圆面相紧贴,加热器覆盖料桶的整个圆周面,料桶为导热性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落地稳固的安装机架、榨油装置、给料装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榨油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安装机架上,给料装置固定设置于榨油装置上,给料装置用于对油料进行升温炒热炒熟并且将炒热炒熟的油料输送添加至榨油装置内,榨油装置包括多个可循环依次与给料装置对接接通并且接受其输送的油料的榨油缸、用于收集榨出的植物油的接油箱、压榨杆、排渣杆以及进给驱动机构,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压榨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同时,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排渣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榨油进行向外顶出,榨油缸与给料装置接通接受其输送的油料、榨油缸与压榨杆相配合对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榨油缸与排渣杆相配合将其内部的榨油向外顶出依次连续循环进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落地稳固的安装机架、榨油装置、给料装置以及动力驱动装置,榨油装置、动力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安装机架上,给料装置固定设置于榨油装置上,给料装置用于对油料进行升温炒热炒熟并且将炒热炒熟的油料输送添加至榨油装置内,榨油装置包括多个可循环依次与给料装置对接接通并且接受其输送的油料的榨油缸、用于收集榨出的植物油的接油箱、压榨杆、排渣杆以及进给驱动机构,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压榨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同时,进给驱动机构可驱动排渣杆插入至其对应的一个榨油缸内并且将其内部的榨油进行向外顶出,榨油缸与给料装置接通接受其输送的油料、榨油缸与压榨杆相配合对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榨油缸与排渣杆相配合将其内部的榨油向外顶出依次连续循环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榨油装置还包括与安装机架固定连接的且同轴布置的圆形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固定板一与固定板二之间同轴固定设置有薄壁结构的固定筒体,固定筒体一端与固定板一密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二密封固定连接,固定筒体内同轴活动设置有旋转筒体且旋转筒体沿其轴向的两个端面分别与固定板一、固定板二相贴合,旋转筒体的外圆面直径小于固定筒体的内圆面直径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了环形过渡腔,旋转筒体的旋转筒体转轴通过轴承与固定板一、固定板二转动连接配合,所述榨油缸的轴向平行于旋转筒体的轴向并且固定嵌设于旋转筒体内的偏心位置处,榨油缸一端开口延伸与旋转筒体的一端面相齐平、另一端开口延伸至与旋转筒体的另一端面相齐平,榨油缸设置有六个并且沿旋转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旋转筒体的旋转筒体转轴可接受动力驱动装置的驱动并且形成绕自身轴线方向做六十度的逐步旋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缸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与其内部接通的细孔且细孔覆盖榨油缸的整个圆周面,所述旋转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布置的排油孔且排油孔与榨油缸上的细孔连接接通,排油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平行于旋转筒体的轴向阵列布置为一排,排油孔设置有多排并且沿旋转筒体所在圆周方向设置有六排,每排排油孔与一个榨油缸相对应布置,所述的接油箱放置于地面上并且位于固定筒体的正下方,接油箱设置成开口向上布置的容器结构,固定筒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油管,排油管的输入端与环形过渡腔连接接通、输出端指向接油箱,所述的细孔、排油孔、环形过渡腔、排油管构成了第一排油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二的偏心位置处开设有过渡油槽且过渡油槽竖直向下延伸至固定板二的下边缘处,过渡油槽槽底的上半部设置成内外贯穿的圆形硬质钢滤网,钢滤网转动至最下方的一个榨油缸同轴对其接通,过渡油槽槽底的下半部设置有贯穿至环形过渡腔的缺口,过渡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密封盖板,钢滤网、过渡油槽、缺口、环形过渡腔、排油管构成了第二排油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上开设有贯穿的圆形开口一、开口二以及开口三,开口一与转动至最顶部的榨油缸相同轴对齐接通并且开口一与给料装置的输出端相接通,开口二与转动至最底部的榨油缸相同轴对齐接通并且开口二用于压榨杆活动穿过,开口三位于开口一与开口二连线的右侧位置并且与其中一榨油缸相同轴对齐接通,开口三用于排渣杆活动穿过,所述固定板一上还固定设置有引导套筒,引导套筒与开口二同轴接通并且用于引导压榨杆插入至榨油缸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花生或者大豆进行提油的高效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二上固定穿设有排渣通管且排渣通管与开口三同轴布置,转动至与开口三同轴对齐接通的榨油缸的另一端与排渣通管也同轴对齐接通,排渣通管的输出端上固定套设有向下倾斜布置的排渣通道,排渣通管的内径不小于榨油缸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能静张勤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七茗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