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99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其包括安装底座、多个榨油筒、供料机构、压榨杆及其压榨驱动机构、排渣块及其排渣驱动机构,多个榨油筒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供料机构用于依次对榨油筒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可由压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内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内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且依次与供料机构、压榨杆、排渣块相配合,供料机构对榨油筒供应油料、压榨杆对榨油筒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对榨油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

Vertical oil press for rapeseed oi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榨油机,具体涉及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
技术介绍
从植物中提取油脂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物理压榨法、其二为化学浸出法,榨油机的工作原理即是利用了物理压榨法,具体为,榨油机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通过提高温度,激活油分子,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榨油机原料,也就是油料作物按照种类分为植物原料和动物原料,在一般生产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植物原料为主,包括花生、大豆、玉米、菜籽、亚麻籽等等,物理压榨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流程也较为简单,首先把油料蒸熟或者炒熟,而后对油料施加外力把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最后将油脂与油渣过滤分离即可,该工艺流程也良好的传承至如今榨油机上,但是,现有的榨油机普片存在一个问题,榨油机只含有一个榨镗,只能在该榨镗内按照工艺流程的进行榨油,其榨油效率低,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费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为了克服上述的弊端,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立式旋转循环物理榨油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立式旋转循环物理榨油机。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其包括安装底座、多个榨油筒、供料机构、压榨杆及其压榨驱动机构、排渣块及其排渣驱动机构,多个榨油筒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内部形成了榨镗,供料机构用于依次对榨油筒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可由压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并且依次与供料机构、压榨杆、排渣块相配合,供料机构对榨油筒供应油料、压榨杆对榨油筒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对榨油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并且在榨油筒逐步转动的时间间歇内完成。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同轴嵌套布置的外筒体、内筒体以及中间筒体且外筒体的轴向水平布置,中间筒体活动设置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并且可绕着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外筒体设置成两端开口布置的薄壁筒体结构,外筒体的外圆面设置正六边形并且上下两端端面水平布置,外筒体的下端面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外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中间筒体活动卡接于两限位环之间,内筒体为两端封闭的薄壁结构端部位置处均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筒体,连接筒体相互背离一端固定套设有四爪型的连接臂,连接臂沿着连接筒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限位环固定连接实现对内筒体的固定,中间筒体为实心的环形筒体结构,中间筒体的外圆面与外筒体的内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中间筒体的内圆面与内筒体的外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榨油筒沿中间筒体的径向固定嵌设于中间筒体上,榨油筒设置有六个并且沿中间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的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外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另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内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榨油筒靠近中间筒体外圆面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成环形的安装凸台,安装凸台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埋头孔且埋头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将安装凸台与中间筒体固定连接。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榨油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一、相互靠近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二,所述外筒体上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加料口,初始状态下加料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供料机构固定安装于外筒体的上端面上并且其输出端与加料口连接接通,所述压榨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并且该斜端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柱塞口且柱塞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初始状态下柱塞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压榨杆的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并且初始位置位于柱塞口的外部,压榨杆与柱塞口同轴布置,所述外筒体的下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排渣口,排渣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口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对接接通且倾斜朝向安装底座后延伸布置的排渣管,初始状态下排渣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内筒体靠近其底部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圆形的容纳口,排渣块活动嵌设于容纳口内,排渣块设置成圆柱形结构并且其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块与排渣口同轴布置,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驱动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直至滑动至排渣口内。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榨油筒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凸台一与环形的密封凸台二,密封凸台一紧邻安装凸台布置、密封凸台二位于榨油筒背离安装凸台的一端,密封凸台一、密封凸台二与中间筒体三者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环形油腔,榨油筒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微孔,微孔位于密封凸台一与密封凸台二之间的榨油筒外圆面,微孔将榨镗与环形油腔之间连接接通,所述内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柱塞口同轴布置的环形对接槽,对接槽的槽底开设有贯穿至内筒体内的对接孔,对接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对接槽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内筒体内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内圆面紧贴的柱形固定块,固定块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收集腔,收集腔与对接孔连接接通,收集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活动贯穿内筒体、由连接筒体的中部穿过并且朝向安装底座正面倾斜向下延伸布置的排油管,所述密封凸台二上沿平行于榨油筒的轴向方向开设有排油孔,排油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密封凸台二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至与柱塞口相对齐的榨油筒上的排油孔与对接槽密封对接接通。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对接槽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内开设有沿内筒体内外贯穿的微小过滤孔,过滤孔设置有若干并且其输入端可与榨油筒的敞口二对接接通、输出端始终与收集腔对接接通。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与安转底座固定连接的旋转电机、与安装底座转动连接配合的传动轴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轴向与传动轴一的轴向均平行于中间筒体的轴向,旋转电机与传动轴一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带传动组件一用于将旋转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一上并且带动传动轴一进行转动,所述传动轴一的输出端上同轴固定套设有旋转驱动齿轮,所述中间筒体的端部同轴固定设置有齿圈且齿圈与旋转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的旋转电机为步进电机。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所述的供料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外筒体上端面上的料斗,料斗包括圆柱状的上半部与圆锥状的下半部,上半部的下端与下半部的上端同轴对齐接通,下半部沿竖直方向由下至上开口逐渐增大且下半部的下端开口与加料口同轴对齐接通,料斗的上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圆面上固定设置有延伸至其中心位置的凸出臂,凸出臂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且与料斗同轴布置,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同轴固定设置有绞龙且绞龙由料斗的下半部延伸至加料口内,绞龙直径与料斗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底座、多个榨油筒、供料机构、压榨杆及其压榨驱动机构、排渣块及其排渣驱动机构,多个榨油筒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内部形成了榨镗,供料机构用于依次对榨油筒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可由压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并且依次与供料机构、压榨杆、排渣块相配合,供料机构对榨油筒供应油料、压榨杆对榨油筒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对榨油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并且在榨油筒逐步转动的时间间歇内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底座、多个榨油筒、供料机构、压榨杆及其压榨驱动机构、排渣块及其排渣驱动机构,多个榨油筒活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上并且绕着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筒体结构并且其内部形成了榨镗,供料机构用于依次对榨油筒供应蒸熟/炒熟的油料,压榨杆可由压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装有油料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压榨提取油脂,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且依次插入至榨油接受后的榨油筒内并且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榨油筒绕着其阵列的圆周方向依次逐步转动并且依次与供料机构、压榨杆、排渣块相配合,供料机构对榨油筒供应油料、压榨杆对榨油筒内的油料进行压榨、排渣块对榨油筒内的油渣进行外排同步进行并且在榨油筒逐步转动的时间间歇内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置有同轴嵌套布置的外筒体、内筒体以及中间筒体且外筒体的轴向水平布置,中间筒体活动设置于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并且可绕着自身轴向进行转动,外筒体设置成两端开口布置的薄壁筒体结构,外筒体的外圆面设置正六边形并且上下两端端面水平布置,外筒体的下端面与安装底座固定连接,外筒体的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中间筒体活动卡接于两限位环之间,内筒体为两端封闭的薄壁结构端部位置处均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连接筒体,连接筒体相互背离一端固定套设有四爪型的连接臂,连接臂沿着连接筒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限位环固定连接实现对内筒体的固定,中间筒体为实心的环形筒体结构,中间筒体的外圆面与外筒体的内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中间筒体的内圆面与内筒体的外圆面相贴合并且两者为密封式转动连接配合,所述的榨油筒沿中间筒体的径向固定嵌设于中间筒体上,榨油筒设置有六个并且沿中间筒体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榨油筒的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外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另一端设置成与中间筒体内圆面相适配的弧形面,所述榨油筒靠近中间筒体外圆面一端的外圆面设置成环形的安装凸台,安装凸台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埋头孔且埋头孔内设置有螺栓,螺栓将安装凸台与中间筒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榨油筒相互远离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一、相互靠近的一端开口为敞口二,所述外筒体上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加料口,初始状态下加料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供料机构固定安装于外筒体的上端面上并且其输出端与加料口连接接通,所述压榨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外筒体上端面相邻的一个斜端面上,并且该斜端面上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柱塞口且柱塞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初始状态下柱塞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压榨杆的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并且初始位置位于柱塞口的外部,压榨杆与柱塞口同轴布置,所述外筒体的下端面开设有沿其径向贯穿的排渣口,排渣口的口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口上固定设置有与其对接接通且倾斜朝向安装底座后延伸布置的排渣管,初始状态下排渣口与其中一榨油筒的敞口一对齐接通,内筒体靠近其底部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圆形的容纳口,排渣块活动嵌设于容纳口内,排渣块设置成圆柱形结构并且其直径等于榨油筒的内径,排渣块与排渣口同轴布置,排渣块可由排渣驱动机构驱动竖直向下运动并且直至滑动至排渣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菜籽油制取的立式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筒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的密封凸台一与环形的密封凸台二,密封凸台一紧邻安装凸台布置、密封凸台二位于榨油筒背离安装凸台的一端,密封凸台一、密封凸台二与中间筒体三者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环形油腔,榨油筒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微孔,微孔位于密封凸台一与密封凸台二之间的榨油筒外圆面,微孔将榨镗与环形油腔之间连接接通,所述内筒体的外圆面上开设有与柱塞口同轴布置的环形对接槽,对接槽的槽底开设有贯穿至内筒体内的对接孔,对接孔设置有多个并且沿对接槽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所述内筒体内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内圆面紧贴的柱形固定块,固定块的外圆面上开设有收集腔,收集腔与对接孔连接接通,收集腔的底部连通设置有活动贯穿内筒体、由连接筒体的中部穿过并且朝向安装底座正面倾斜向下延伸布置的排油管,所述密封凸台二上沿平行于榨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能静张勤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七茗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