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零部件在进行修复后,都需要对零部件进行打磨,从而致使零部件的表面光滑,现有打磨方式为,将待打磨件放置在操作台上,通过操作人员人手将待打磨件进行定位,随后手持打磨机进行夹持,这种打磨方式一方面,由于采用人手直接进行定位,从而定位效果较差致使打磨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再一方面,夹持效率不佳且通过人手固定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夹持效果的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夹持效果的汽车零部件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和第二夹持单元,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2)和第二夹持单元(3),所述第一夹持单元(2)包括定位座(5),所述定位座(5)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6),所述电机安装座(6)上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的后端与所述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可转动的穿过支承座(9)并与第一定位单元(10)连接;/n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包括第一定位板(11)和第二定位板(12),所述第一定位板(11)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转轴(8)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夹持单元(2)和第二夹持单元(3),所述第一夹持单元(2)包括定位座(5),所述定位座(5)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座(6),所述电机安装座(6)上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的后端与所述电机(7)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8)可转动的穿过支承座(9)并与第一定位单元(10)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包括第一定位板(11)和第二定位板(12),所述第一定位板(11)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转轴(8)的前端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11)和所述第二定位板(12)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通孔(15),所述第一定位板(11)前端开设有若干个贯通于所述第一穿孔(13)的第一限位开口(16);
所述第二定位板(12)前端开设有贯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2)的第二限位开口(19),所述第二限位开口(19)与所述第一限位开口(16)配合使用;
所述第二定位板(12)的两侧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1)的两侧通过若干个连接板(20)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12)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1)的下端通过第一支撑板(21)连接;
各所述第二限位开口(19)处均设置有压紧板(22),所述压紧板(22)的后半段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开口(16)处,所述压紧板(22)的前半段延伸出所述第二限位开口(19)并设置有压紧块(23),所述压紧块(23)与所述压紧板(22)可调节连接;所述压紧板(22)通过若干定位杆(26)分别穿过第一定位板(11)上的第一限位通孔(15)和第二定位板(12)上的第一限位通孔(15),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1)和第二定位板(12)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单元(3)包括滑动板(27),所述滑动板(27)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滑动板(27)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8),所述第二支撑板(28)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9),所述第二转轴(29)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单元(30),所述第二定位单元(30)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10)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滑动板(27)上设置有第一稳固板(31),底座(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稳固板(33),第二支撑板(28)位于第一稳固板(31)和第二稳固板(33)之间,所述第一稳固板(31)与各导向杆(32)的前端连接,各所述导向杆(32)的后端依次穿过第二支撑板(28)和第二稳固板(33),各所述导向杆(32)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8)固接,各所述导向杆(32)与所述第二稳固板(33)滑动连接,各所述导向杆(32)均套设有用于对第二稳固板(33)进行限位的第二螺母(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调节杆(500),所述调节杆(500)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头(501),所述调节杆(500)的下端与平滑段(503)的上端连接,所述平滑段(503)的下端连接有螺纹段(502),所述平滑段(503)可转动的穿设在所述压紧块(23)上,所述螺纹段(502)与所述压紧板(22)螺纹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紧板(22)前半段上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筋(36),所述压紧板(22)前半段下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筋(37),各所述相邻的第一加强筋(36)和第二加强筋(37)错位设置;各所述第二限位开口(19)处的压紧板(22)个数为两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部件的夹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加固板(38)和第二加固板(39),所述第一加固板(38)与所述第二加固板(39)顶端通过第三加固板(50)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板(11)顶端开设有贯穿与所述第一定位板(11)底端的第一穿孔(13),所述第二定位板(12)顶端开设有贯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12)底端的第二穿孔(17);所述第一加固板(38)与所述第二加固板(39)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