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中轴、驱动器、车轮以及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217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达中轴,所述中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马达定子固定,所述中轴具有空心段,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连接器,以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电池,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于将电池安装在马达中轴上,进而实现电池安装在车轮上,可提高车轮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驱动器、车轮以及轮椅。

A motor axle, driver, wheel and wheelch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达中轴、驱动器、车轮以及轮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单指向旋转支架。
技术介绍
电动型车轮一般是通过马达来驱动旋转,进而使得装有该车轮的装置能够行走。马达需要电池来供电,而现有技术中,电池都是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现有的车轮是无法安装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有必要提供一种马达中轴,方便于将电池安装在马达中轴上,进而实现电池安装在车轮上,可提高车轮的空间利用率。本技术提供一种马达中轴,所述中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马达定子固定,所述中轴具有空心段,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连接器,以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电池。进一步的,所述中轴的壁上设有均与所述空心段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电导通的电线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空心段内,所述第二通孔可供位于所述空心段内的电线伸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安装部位置处,与所述电池电导通的供电线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空心段内,进而为所述马达供电。进一步的,所述空心段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通孔靠近第二端。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电池的导电极接触的正负电极以及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一卡接结构相应的第二卡接结构。还提供一种马达中轴,所述中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马达定子固定,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中轴具有空心段,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电池。还提供一种驱动器,包括马达以及变速箱,还包括所述的马达中轴,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马达的定子固定,所述马达的转子套于所述中轴上并与所述变速箱传动,用于带动所述变速箱的外壳相对于所述中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变速箱的外壳的外周缘向所述定子一侧延伸形成有环臂,所述环臂的外侧面形成有连接部,所述环臂具有绕所述定子的环槽,所述环槽用于收容所述电池的环部。还提供一种车轮,包括轮辋以及内轮毂,所述内轮毂包括所述的驱动器,所述变速箱的外壳连接所述轮辋。还提供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包括所述的车轮。本技术可将所需的电池安装在中轴的第一端,与中轴一起固定在车轮上,可提高车轮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1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的车轮的正视图。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轮的受力示意图。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轮的受力示意图。图6为带有电池的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去除电池后的驱动器的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的中轴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去除面壳后的电池的内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轮,可以理解的是,车轮可以安装在任何可以使用轮子的装置上,例如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轮椅等等,在此不做限制,如此可以使得该装置能够通过车轮实现轮行走。如图1和图2,车轮包括轮辋100以及内轮毂110,静止时,轮辋100与内轮毂110连接并且两者的中心基本一致,内轮毂110可位于中心处。轮辋100外侧可以安装有轮胎120等。相对于车轮所处的面而言,车轮具有第一侧C1和第二侧C2。具体的,轮辋100与内轮毂110之间安装有可形变的环片130,如此,环片130能够被压缩或者回弹。环片130的中心与轮辋100或内轮毂110的中心基本一致。环片130可以采用钢等金属制成。环片130的厚度(即沿径向的厚度)小于环片130的长度(即沿轴向的长度),其中,环片130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而设定,环片130的厚度越大,可形变能力越弱,刚性越强,环片130的厚度越小,可形变能力越好。为了便于后续的安装,环片130上可固定有若干的安装片131,以通过安装片131安装有第一轴承132和第二轴承133。轮辋100设有若干的第一安装位101,第一安装位101可固定有第三轴承102。内轮毂110设有若干的第二安装位111,第二安装位111也可固定有第四轴承112。其中,第一轴承132的数量与第三轴承102的数量是相等的,第二轴承133和第四轴承112的数量是相等的。环片130与轮辋10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臂140,环片130与内轮毂11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臂150。第一连接臂140和第二连接臂150可为条钢。第一连接臂140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轴承132和一第三轴承102,第二连接臂150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二轴承133和一第四轴承112,使得,第一连接臂140和第二连接臂150均是绕中心环形分布的,并且第一连接臂140和第二连接臂150的两端均是可相对转动的。第三轴承102作为第一连接臂140与轮辋100连接的第一连接点。第一轴承132作为第一连接臂140与环片130连接的第二连接点。第二轴承133作为第二连接臂150与环片130连接的第三连接点。第四轴承112作为第二连接臂150与内轮毂110连接的第四连接点。当装置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的路面或者行驶速度改变时,在惯性作用下,由于轮辋100与内轮毂110之间并非完全的刚性连接,轮辋100与内轮毂110的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会不一致,由于第一连接臂140和第二连接臂150是可转动的,轮辋100的中心与内轮毂110的中心发生偏离时或内轮毂110相对于轮辋100转动时,会通过第一连接臂140和第二连接臂150拉动环片130,使得环片130发生形变,形变到一定程度后,环片130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趋向于回复原状,进而能够使得内轮毂110恢复到平衡位置,如中心重新与轮辋100的中心保持一致,进而使得车轮具有缓冲的效果,装置在行驶的时候更加平稳。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点与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连线L1与轮辋100过第一连接点的直径线不重合,即第一连接臂140整体相对于对应的直径线是存在夹角的,其可以由径向外方向朝绕中心的第一旋转方向倾斜。第三连接点与第四连接点之间的连线L2与内轮毂110过第三连接点的直径线不重合,即第二连接臂150整体相对于对应的直径线是存在夹角的,其可以由径向外方向朝绕中心的第一旋转方向S1倾斜或者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倾斜。这样,遇到颠簸的路面或者行驶速度改变时,在惯性作用下,第一连接臂140或第二连接臂150能够更加轻易地发生转动(即轮辋100与内轮毂110相对的刚性更弱),环片130能够比较容易被压缩而形变,进而使得内轮毂110能够较好地被环片130缓冲。应当特别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若第一连接臂140整体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连接臂150整体的倾斜方向是相同的,在惯性的作用下,内轮毂110中心会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中轴,所述中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马达定子固定,所述中轴具有空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连接器,以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电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中轴,所述中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与马达定子固定,所述中轴具有空心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连接器,以通过所述连接器固定连接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中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的壁上设有均与所述空心段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电导通的电线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空心段内,所述第二通孔可供位于所述空心段内的电线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中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安装部位置处,与所述电池电导通的供电线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空心段内,进而为所述马达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中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段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通孔靠近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中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电池的导电极接触的正负电极以及用于与所述电池的第一卡接结构相应的第二卡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益双
申请(专利权)人:乐芙麦迪高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