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器和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7902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46
滤光器(1a)具备光吸收层(10)。光吸收层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光。对滤光器(1a)而言,使波长300nm~1200nm的光以0°、30°以及40°的入射角度入射到该滤光器时,满足关于透射率的规定的条件。另外,对于选自0°、30°以及40°中的2个入射角度θ1°和θ2°(θ1<θ2),在规定的波长λ的变域中,由下述式(1)~(3)定义的IE

Filter an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滤光器和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光器和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备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滤光器的摄像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其包含在玻璃板基板的至少单面具有含有近红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层的层积板。例如,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在层积板的至少单面具有电介质多层膜。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中,波长的值(Ya)与波长的值(Yb)之差的绝对值|Ya-Yb|小于15nm。波长的值(Ya)是在波长560~800nm的范围从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垂直方向测定时的透射率达到50%的波长的值。波长的值(Yb)是在波长560~800nm的范围相对于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垂直方向从30°的角度测定时的透射率达到50%的波长的值。这样,根据专利文献1,将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中的透射特性的角度依赖性调节为较小。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其具备近红外线吸收玻璃基材、近红外线吸收层和电介质多层膜。近红外线吸收层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透明树脂。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固态摄像装置,其具备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和固态摄像元件。根据专利文献2,通过将近红外线吸收玻璃基材和近红外线吸收层进行层积,能够基本上排除电介质多层膜原本所具有的屏蔽波长因光的入射角度而位移的角度依赖性的影响。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测定了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中的入射角为0°时的透射率(T0)和入射角为30°时的透射率(T30)。专利文献3和4中记载了一种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其具备电介质基板、红外线反射层和红外线吸收层。红外线反射层由电介质多层膜形成。红外线吸收层含有红外线吸收色素。专利文献3和4中记载了一种具备该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摄像装置。专利文献3和4中记载了光的入射角度为0°、25°以及35°时的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透射率光谱。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具备吸收层和反射层并满足规定的条件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例如,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中,入射角0°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的波长600~725nm的光的透射率的积分值T0(600-725)与入射角30°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的波长600~725nm的光的透射率的积分值T30(600-725)之差|T0(600-725)-T30(600-725)|为3%·nm以下。专利文献5中还记载了一种具备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摄像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3340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030628号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30095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0063597号说明书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61199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上述专利文献中,对于光的入射角度大于35°(例如40°)时的滤光器的特性未进行具体研究。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对于与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使用的滤色器的特性的适应性未进行研究。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性的滤光器,其即使在光的入射角度更大的情况下也容易适合于在摄像装置中使用的滤色器的特性,有利于防止由摄像装置生成的图像产生颜色不均。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具备该滤光器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滤光器,该滤光器具备光吸收层,该光吸收层含有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光的光吸收剂,使波长300nm~1200nm的光以0°、30°以及40°的入射角度入射到该滤光器时,满足下述的条件。(i)波长7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3%以下。(ii)波长715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1%以下。(iii)波长11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7.5%以下。(iv)波长700nm~8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为1%以下。(v)波长500nm~6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为85%以上。(vi)波长4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45%以下。(vii)波长45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80%以上。将入射角度为θ°时的波长λ下的该滤光器的光谱透射率表示为Tθ(λ),将波长λ的变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表示为λ1[nm]和λ2[nm],将波长λ设为作为0以上的整数的n的函数,并表示为λ(n)=(Δλ×n+λ1)[nm]时(其中,Δλ=1),对于选自0°、30°以及40°中的2个入射角度θ1°和θ2°(θ1<θ2),在λ1=350和λ2=800的波长λ的变域、λ1=380和λ2=530的波长λ的变域、λ1=450和λ2=650的波长λ的变域、以及λ1=530和λ2=750的波长λ的变域的各个变域中,由下述式(1)~(3)定义的IEθ1/θ2λ1~λ2、IAEθ1/θ2λ1~λ2以及ISEθ1/θ2λ1~λ2满足下述表(I)、表(II)、表(III)以及表(IV)所示的条件。[数1][表1]表(I)IE0/30350~800IE0/40350~800IE30/40350~800-10~10-14~14-7~7IAE0/30350~800IAE0/40350~800IAE30/40350~8000~70~100~7ISE0/30350~800ISE0/40350~800ISE30/40350~8000~0.70~10~0.7[表2]表(II)IE0/30380~530IE0/40380~530IE30/40380~530-7~7-10~10-5~5IAE0/30380~530IAE0/40380~530IAE30/40380~5300~70~100~5ISE0/30380~530ISE0/40380~530ISE30/40380~5300~0.70~10~0.5[表3]表(III)IE0/30450~650IE0/40450~650IE30/40450~650-7~7-10~10-5~5IAE0/30450~650IAE0/40450~650IAE30/40450~6500~70~100~5ISE0/30450~650ISE0/40450~650ISE30/40450~6500~0.70~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光器,该滤光器具备光吸收层,该光吸收层含有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光的光吸收剂,/n使波长300nm~1200nm的光以0°、30°以及40°的入射角度入射到该滤光器时,满足下述的条件,/n(i)波长7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3%以下;/n(ii)波长715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1%以下;/n(iii)波长11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7.5%以下;/n(iv)波长700nm~8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为1%以下;/n(v)波长500nm~6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为85%以上;/n(vi)波长4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45%以下;/n(vii)波长45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80%以上,/n将入射角度为θ°时的波长λ下的该滤光器的光谱透射率表示为T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03 JP 2017-1939051.一种滤光器,该滤光器具备光吸收层,该光吸收层含有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光的光吸收剂,
使波长300nm~1200nm的光以0°、30°以及40°的入射角度入射到该滤光器时,满足下述的条件,
(i)波长7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3%以下;
(ii)波长715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1%以下;
(iii)波长11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7.5%以下;
(iv)波长700nm~8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为1%以下;
(v)波长500nm~600nm下的平均透射率为85%以上;
(vi)波长40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45%以下;
(vii)波长450nm下的光谱透射率为80%以上,
将入射角度为θ°时的波长λ下的该滤光器的光谱透射率表示为Tθ(λ),
将波长λ的变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表示为λ1和λ2,该λ1和λ2的单位为nm,
将波长λ设为作为0以上的整数的n的函数,并表示为λ(n)=(Δλ×n+λ1)[nm],其中,Δλ=1,
对于选自0°、30°以及40°中的2个入射角度θ1°和θ2°,其中θ1<θ2,在λ1=350和λ2=800的波长λ的变域、λ1=380和λ2=530的波长λ的变域、λ1=450和λ2=650的波长λ的变域、以及λ1=530和λ2=750的波长λ的变域的各个变域中,由下述式(1)~(3)定义的IEθ1/θ2λ1~λ2、IAEθ1/θ2λ1~λ2以及ISEθ1/θ2λ1~λ2满足下述表(I)、表(II)、表(III)以及表(IV)所示的条件,
[数1]









[表1]
表(I)









IE0/30350~800
IE0/40350~800
IE30/40350~800


-10~10
-14~14
-7~7


IAE0/30350~800
IAE0/40350~800
IAE30/40350~800


0~7
0~10
0~7


ISE0/30350~800
ISE0/40350~800
ISE30/40350~800


0~0.7
0~1
0~0.7






[表2]
表(II)









IE0/30380~530
IE0/40380~530
IE30/40380~5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城智孝新毛胜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