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495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滑动主体、绝缘体、内导体、外导体,所述内导体通过绝缘体设置在滑动主体的套筒轴心处,所述外导体可滑动的套设在套筒的外圆周上并与套筒保持接触导通,所述内导体包括固定端子和活动针,所述固定端子与绝缘体固接,所述活动针同轴设置在固定端子的一端并与固定端子保持接触导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内弹片以及内弹簧实现固定端子与活动针之间时刻保持导通,通过外弹片以及外弹簧实现外导体与滑动主体之间时刻保持导通;连接器内部形成一个封蔽的腔体,具备良好的屏蔽效果,保证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式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浮动式的补偿PCB板之间组装误差的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技术介绍
射频同轴连接器简称RF连接器,通常被认为是装接在电缆上或安装在仪器上的一种元件,作为传输电气连接或分离的元件。它主要起桥梁作用。1930年出现的UHF连接器是最早的RF连接器。近八十多年的发展,使RF连接器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专业体系,成为连接器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同轴传输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元件。射频连接器规格多,主要靠机械结构保证电气特性。随着机电产品一体化信号源的不断增多,两块基板直接射频信号连接器需要数量越来越多,随着两块基板射频连接器增多,其两个基板直接的连接器的上板连接体与下板连接体的位置难免会发生位置的偏差,当多个上板连接体与下板连接体位置发生偏移时,射频连接器的连接就会出现问题,产生接触不良等问题,两块基板的射频信号传输就会产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浮动式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滑动主体、绝缘体、内导体、外导体,所述内导体通过绝缘体设置在滑动主体的套筒轴心处,所述外导体可滑动的套设在套筒的外圆周上并与套筒保持接触导通,所述内导体包括固定端子和活动针,所述固定端子与绝缘体固接,所述活动针同轴设置在固定端子的一端并与固定端子保持接触导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子的一端设置为套管,所述活动顶针穿设在套管内,所述套管内设置有与活动顶针连接的内弹簧,所述活动顶针的外壁与套管之间设置有内弹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弹片固定在套管的外壁上,所述内弹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所述刷子的末端设置有与活动针外壁滑动连接的触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弹片呈管状,所述内弹片套设并焊接在套管外壁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弹片固定在活动针上,所述内弹片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所述刷子末端设置有套管内壁滑动连接的触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弹片呈C字型,所述活动针外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内弹片的夹持在安装槽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筒外圆周上套设有外弹簧,所述外弹簧与外导体内壁上的台阶接触连接;所述滑动主体在套筒的外圆周上固定有与外导体外壁连接的外弹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弹片呈管状,所述滑动主体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外弹片嵌设在卡槽内,所述外弹片设置有与卡槽内壁过盈配合的卡块,所述外弹片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部,所述刷子部的末端设置有与外导体外壁滑动连接的接触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子与绝缘体包塑固定,所述绝缘体外壁设置有与套筒内壁连接的内密封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主体的外壁设置有外密封圈。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内弹片以及内弹簧实现固定端子与活动针之间时刻保持导通,通过外弹片以及外弹簧实现外导体与滑动主体之间时刻保持导通;连接器一侧的PCB板受力时,滑动主体及活动针在受力的情况下,内弹簧、外弹簧弹开/压缩,内弹簧在保证固定端子与活动针常态导通的情况下,再通过内弹片保证固定端子与活动针始终接触导通;连接器内部形成一个封蔽的腔体,具备良好的屏蔽效果,保证连接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内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动主体;11、套筒;12、卡槽;13、外密封圈;2、绝缘体;21、内密封圈;31、固定端子;32、套管;33、内弹簧;34A及34B、内弹片;35、触点;36、活动针;361、安装槽;4、外弹片;41、卡块;42、接触点;5、外弹簧;6、外导体;7、PCB板;71、外导电触片;72、内导电触片。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滑动主体1、绝缘体2、内导体、外导体6,内导体通过绝缘体2设置在滑动主体1的套筒11轴心处,外导体6可滑动的套设在套筒11的外圆周上并与套筒11保持接触导通,内导体包括固定端子31和活动针36,固定端子31与绝缘体2固接,活动针36同轴设置在固定端子31的一端并与固定端子31保持接触导通。固定端子31的一端设置为套管32,活动顶针穿设在套管32内,套管32内设置有与活动顶针连接的内弹簧33,活动顶针的外壁与套管32之间设置有内弹片34A。内弹片34A固定在套管32的外壁上,内弹片34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刷子的末端设置有与活动针36外壁滑动连接的触点35。内弹片34A呈管状,内弹片34A套设并焊接在套管32外壁上。套筒11外圆周上套设有外弹簧5,外弹簧5与外导体6内壁上的台阶接触连接;滑动主体1在套筒11的外圆周上固定有与外导体6外壁连接的外弹片4。外弹片4呈管状,滑动主体1上设置有环形卡槽12,外弹片4嵌设在卡槽12内,外弹片4设置有与卡槽12内壁过盈配合的卡块41,外弹片4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部,刷子部的末端设置有与外导体6外壁滑动连接的接触点42。固定端子31与绝缘体2包塑固定,绝缘体2外壁设置有与套筒11内壁连接的内密封圈21。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包括滑动主体1、绝缘体2、内导体、外导体6,内导体通过绝缘体2设置在滑动主体1的套筒11轴心处,外导体6可滑动的套设在套筒11的外圆周上并与套筒11保持接触导通,内导体包括固定端子31和活动针36,固定端子31与绝缘体2固接,活动针36同轴设置在固定端子31的一端并与固定端子31保持接触导通。固定端子31的一端设置为套管32,活动顶针穿设在套管32内,套管32内设置有与活动顶针连接的内弹簧33,活动顶针的外壁与套管32之间设置有内弹片34B。内弹片34B固定在活动针36上,内弹片34B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刷子末端设置有套管32内壁滑动连接的触点35。内弹片34B呈C字型,活动针36外壁设置有安装槽361,内弹片34B的夹持在安装槽361内。套筒11外圆周上套设有外弹簧5,外弹簧5与外导体6内壁上的台阶接触连接;滑动主体1在套筒11的外圆周上固定有与外导体6外壁连接的外弹片4。外弹片4呈管状,滑动主体1上设置有环形卡槽12,外弹片4嵌设在卡槽12内,外弹片4设置有与卡槽12内壁过盈配合的卡块41,外弹片4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部,刷子部的末端设置有与外导体6外壁滑动连接的接触点42。固定端子31与绝缘体2包塑固定,绝缘体2外壁设置有与套筒11内壁连接的内密封圈21。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的改进,与上述两个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滑动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外密封圈13。当连接器通过压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主体、绝缘体、内导体、外导体,所述内导体通过绝缘体设置在滑动主体的套筒轴心处,所述外导体可滑动的套设在套筒的外圆周上并与套筒保持接触导通,所述内导体包括固定端子和活动针,所述固定端子与绝缘体固接,所述活动针同轴设置在固定端子的一端并与固定端子保持接触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主体、绝缘体、内导体、外导体,所述内导体通过绝缘体设置在滑动主体的套筒轴心处,所述外导体可滑动的套设在套筒的外圆周上并与套筒保持接触导通,所述内导体包括固定端子和活动针,所述固定端子与绝缘体固接,所述活动针同轴设置在固定端子的一端并与固定端子保持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子的一端设置为套管,所述活动顶针穿设在套管内,所述套管内设置有与活动顶针连接的内弹簧,所述活动顶针的外壁与套管之间设置有内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片固定在套管的外壁上,所述内弹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刷子,所述刷子的末端设置有与活动针外壁滑动连接的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片呈管状,所述内弹片套设并焊接在套管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动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片固定在活动针上,所述内弹片设置有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存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林积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