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10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2:58
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向墙板本体内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一侧;墙板本体另一端设有与相邻墙板本体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块;墙板本体一侧表面还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朝向第一凸块的一侧表面设有向第一凸块横向延伸并穿出第一凸块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第四连接孔一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另外使用吊具,扩大了拼接的适用范围,且拼接更加牢固,操作更加简便。

A kind of interior wall board for archite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内墙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墙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内墙板。
技术介绍
建筑用的内墙板一般采用多块墙板现场拼接而成,而墙板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有一些配合结构使现场拼接更加简单、方便,现有的建筑内墙板一般连接处采用隼接结构,隼接结构拼接更加方便,例如公开号为CN201857690U公开的中国专利《复合多孔型建筑节能保温内墙板》,其连接处采用了隼接结构,但此内墙板在实际使用时只能从另一块内墙板上方向下吊装以实现隼接,当内墙板较重且现场无吊装吊具或安装场地高度不够无法吊装的时候,该内墙板就无法进行拼接,同时内墙板拼接后其纵向还是可以移动,无法纵向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可水平进行拼接,扩大了拼接的适用范围,且拼接更加牢固,操作更加简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向墙板本体内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一侧;墙板本体另一端设有与相邻墙板本体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块;墙板本体一侧表面还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朝向第一凸块的一侧表面设有向第一凸块横向延伸并穿出第一凸块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第四连接孔一侧;墙板本体墙板本体与第一凹槽所在端相邻的一个端部还设有向墙板本体内部延伸的第五连接孔,第五连接孔内设有可从第五连接孔内取出的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内的第一连接杆和用于插入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内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地相连。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两块墙板本体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凸块横向拼接,可避免采用吊具,提高了操作的简便性,拼接好后将连接杆从第五连接孔个中取出,然后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拆卸成两截,将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凹槽内的第三连接孔向相邻墙板本体的第一凹槽内的第一连接孔插入,同时将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凹槽内的第四连接孔向相邻墙板本体的第一凹槽内的第二连接孔插入,两连接杆可使墙板本体和相邻的墙板本体连接地更加牢固,不会沿各个方向产生位移。本技术使用时运输较为便利,且操作更加方便,不需要采用额外的吊具,适用范围更广,现场拼接成本也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内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两墙板本体拼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装饰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墙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墙板本体背离装饰层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第一墙板本体1、第一凹槽1-1、第一凸块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1-4、第二凹槽1-5、第五连接孔1-6、第四凸块1-7、第四凹槽1-8、第三连接孔1-9、第四连接孔1-10、第五凸块1-11、第五凹槽1-12、第二墙板本体2、装饰层3、装饰板3-1、第三凸块3-2、第一连接杆4-1、第一连接块4-2、第二连接杆4-3、连接片4-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墙板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内设有向墙板本体内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1-3和第二连接孔1-4,竖直放置时,第一连接孔1-3位于第二连接孔1-4上方;墙板本体另一端设有与相邻墙板本体第一凹槽1-1配合的第一凸块1-2,以实现在安装使用时与相邻墙板本体相互隼接;墙板本体朝向装饰层3的一侧表面还设有第二凹槽1-5,第二凹槽1-5朝向第一凸块1-2的一侧表面设有向第一凸块1-2横向延伸并穿出第一凸块1-2的第三连接孔1-9和第四连接孔1-10,竖直放置时,第三连接孔1-9位于第四连接孔1-10上方;竖直放置时,墙板本体墙板本体与第一凹槽所在端相邻的一个端部还设有竖直向墙板本体内部延伸的第五连接孔1-6,第五连接孔1-6内设有可从其中取出的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1-3与第三连接孔1-9内的第一连接杆4-1和用于插入第二连接孔1-4与第四连接孔1-10内的第二连接杆4-3,第一连接杆4-1一端与第二连接杆4-3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优选地,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3之间通过若干绕第一连接杆4-1轴线呈环形布置在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3之间的若干连接片4-4一体式连接,当拼接两块墙板本体时,将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3从第五连接孔1-6内取出,然后即可通过简单的打断各连接片4-4即可将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3断开,然后放入各配合的连接孔内实现两墙板本体固接。如图1-2、图4-5所示,所述第五连接孔1-6个为阶梯孔,第一连接杆4-1顶部设有与阶梯孔配合的第一连接块4-2;第二凹槽1-5内的第三连接孔1-9端面也设有与第一连接块4-2配合的阶梯孔。如图3所示,所述装饰层3朝向所述墙板本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封闭第二凹槽1-5的第三凸块3-2,使用时装饰层3可以通过黏胶贴合在墙板本体表面。或者在相邻墙板本体拼接完成后,且将各连接杆放入各连接孔内后再通过现浇方式将第二凹槽1-5堵住。如图2、图4-5所示,所述墙板本体顶部设有沿墙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凸块1-7,墙板本体设有与其下方的另一墙板本体的第四凸块1-7配合的第四凹槽1-8。第四凸块1-7和第四凹槽1-8的纵向截面呈梯形,可以确保上下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配合的可靠性。第五连接孔1-6的顶部是贯穿第四凸块1-7顶部的,同时第五连接孔1-6顶部的第一凹台的径向尺寸大于第四凸块1-7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因此第一凹台的两侧分别穿出第四凸块1-7两侧从而产生两相对的缺口,使用时可通过此两缺口从第一凹台内第一连接杆4-1和第二连接杆4-3从第五连接孔1-6内取出,操作更加方便。如图5所示,所述墙板本体设有第一凹槽1-1的一端远离装饰层3的一侧设有第五凹槽1-12,墙板本体另一端远离装饰层3的一侧设有与相邻墙板本体第五凹槽1-12配合的第五凸块1-11。其中第五凸块1-11与墙板本体一体设置,因此拼接时,两块墙板本体只能从前向后拼接,而第五凸块1-11主要起到防止墙板本体向前后方向产生位移导致拼接产生偏移。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向墙板本体内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一侧;墙板本体另一端设有与相邻墙板本体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块;墙板本体一侧表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朝向第一凸块的一侧表面设有向第一凸块横向延伸并穿出第一凸块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第四连接孔一侧;墙板本体与第一凹槽所在端相邻的一个端部还设有向墙板本体内部延伸的第五连接孔,第五连接孔内设有可从第五连接孔内取出的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内的第一连接杆和用于插入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内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本体一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有向墙板本体内横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一侧;墙板本体另一端设有与相邻墙板本体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一凸块;墙板本体一侧表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朝向第一凸块的一侧表面设有向第一凸块横向延伸并穿出第一凸块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第四连接孔一侧;墙板本体与第一凹槽所在端相邻的一个端部还设有向墙板本体内部延伸的第五连接孔,第五连接孔内设有可从第五连接孔内取出的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用于插入第一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内的第一连接杆和用于插入第二连接孔与第四连接孔内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二连接杆一端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内墙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东苏跃黄大荣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