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脚手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两第一支撑杆相对一侧通过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的横杆相连,两第一支撑杆一侧还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两个折叠机构连接有可相对各第一支撑杆收缩或伸开的且与第一支撑杆相平行的两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支撑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顶部与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部的横向滑轨连通,第一滑轨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有可翻转至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方的顶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不使用时脚手架的占地面积,并减少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A foldable scaff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脚手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建筑工地施工工人解决较高位置外墙或内部无法施工问题而采用的支架结构。最常用的脚手架结构为采用相互垂直的横杆和纵杆搭成的架子,但由于施工工人需要站立在架子上并且会在架子上来回走,因此这种脚手架使用时并不安全,不够牢固,常会出现倒塌等情况,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304672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脚手架》,具体公开了包括直梯机构及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包括第一承载平台及第二承载平台,所述第一承载平台及第二承载平台的外侧均与所述梯柱枢接,所述第一承载平台及第二承载平台的内侧之间还连接有锁定组件。然而上述折叠脚手架的第一承载平台和第二承载平台之间通过锁定组件固定,当锁定组件出问题时,第一承载平台和第二承载平台就容易出现收缩,因此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脚手架,可以确保施工工人在脚手架上可以安全地施工,减少占地面积,降低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脚手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两第一支撑杆相对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的横杆相连,两第一支撑杆一侧还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两个折叠机构连接有可相对各第一支撑杆收缩或伸开的且与第一支撑杆相平行的两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支撑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顶部与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部的横向滑轨连通,第一滑轨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有可翻转至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方的顶板,顶板朝向第二支撑杆一侧表面还设有用于与各第二支撑杆顶部卡接的连接卡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脚手架在不使用时,顶板是贴合在第一支撑杆设有第一滑轨的一侧的,且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折叠机构收缩以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贴合以减小脚手架的体积,因此在不使用时,本技术的脚手架携带或运输更加方便;当使用时,先将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移动,直至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折叠机构拉直,再将顶板沿着第一滑轨向上滑动直至滑动至第一滑轨顶端,然后将顶板翻转至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倒扣在第二支撑杆顶部并通过连接卡槽固定在第二支撑杆顶部,此时施工工人即可使用脚手架进行工作。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在顶板翻转至水平面时,可以稳定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顶部,可以有效减小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杆顶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支撑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第一支撑杆1、第一滑轨1-1、横向滑轨1-2、第二支撑杆2、容纳槽2-1、凹槽2-2、转轴2-3、顶板3、第二滑轨3-1、连接件3-2、第一连接块3-2-1、第二连接块3-2-2、第一连接轴3-2-3、第二连接轴3-2-4、销轴3-2-5、连接卡槽3-3、折叠机构4、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限位块4-3、固定轴4-4、铰接轴4-5、横杆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并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可折叠脚手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1,两第一支撑杆1相对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垂直于第一支撑杆1的横杆5相连,两第一支撑杆1一侧还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两个折叠机构4连接有可相对各第一支撑杆1收缩或伸开的且与第一支撑杆1相平行的两第二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1背离第二支撑杆2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支撑杆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1-1,第一滑轨1-1顶部与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上部的横向滑轨1-2连通,第一滑轨1-1通过连接件3-2滑动连接有可翻转至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上方的顶板3,顶板3朝向第二支撑杆2一侧表面还设有用于与各第二支撑杆2顶部卡接的连接卡槽3-3,使用时顶板3一端扣在第二支撑杆2顶部且第二支撑杆2的顶部伸入连接卡槽3-3内使顶板3与第二支撑杆2相对固定。其中第一滑轨1-1与横向滑轨1-2为滑槽且其两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限位槽使其截面均为T形,第一滑轨1-1与横向滑轨1-2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横向滑轨1-2朝向第二支撑杆2的一端横向贯穿第一支撑杆1的顶部,但横向滑轨1-2朝向第二支撑杆2的一端顶部未贯穿第一支撑杆1的顶部,用于防止连接件3-2从第一支撑杆1顶部的横向滑轨1-2脱出导致顶板3底部的连接件3-2与第一滑轨1-1分离。如图1、图4-5所示,所述折叠机构4包括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一端通过铰接轴4-5铰接,且铰接端还设有用于将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铰接端锁紧的固定结构,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铰接。如图4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对的一端的两固定轴孔和与两固定轴孔配合的固定轴4-4,第一连杆4-1上的固定轴孔位于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的铰接端与第一连杆4-1端部之间,第二连杆4-2上的固定轴孔位于第一连杆4-1与第二连杆4-2铰接端与第二连杆4-2朝向第二支撑杆2一端之间,第一连杆4-1上的固定轴孔和第二连杆4-2上的固定轴孔通过固定轴4-4可拆卸地连接。当需要使用脚手架时,将第二支撑杆2相对第一支撑杆1拉开,此时折叠机构4从折叠状态向拉开状态变形,当拉伸至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水平时,向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上的两固定轴孔内插入固定轴4-4以将两连杆固定并用于防止第一连杆4-1向第二连杆4-2移动,还用于防止各连杆相对其与各支撑杆铰接点转动;当不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固定轴4-4从固定轴孔中取出,即可解除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之间的固定状态,第二支撑杆2即可被推向第一支撑杆1以实现脚手架的收缩功能。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拉开时,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对一端是通过错位并具有一部分重合的方式铰接在一起。如图1-2、图5所示,进一步地,相配合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的横断面分别为可相互卡合的L形,且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相对的一侧还分别设有容纳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的容纳槽2-1,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相背离的一端分别通过转轴2-3铰接在容纳槽2-1下部。如图3、图6所示,所述顶板3朝向第一滑轨1-1的一侧设有与连接件3-2背离第一滑轨1-1一端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3-1。所述连接件3-2包括第一连接轴3-2-3、第二连接轴3-2-4、第一连接块3-2-1和第二连接块3-2-2,第一连接轴3-2-3和第二连接轴3-2-4相互平行且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块3-2-1和第二连接块3-2-2且可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脚手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两第一支撑杆相对一侧通过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的横杆相连,其特征在于:两第一支撑杆一侧还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两个折叠机构连接有可相对各第一支撑杆收缩或伸开的且与第一支撑杆相平行的两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支撑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顶部与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部的横向滑轨连通,第一滑轨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有可翻转至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方的顶板,顶板朝向第二支撑杆一侧表面还设有用于与各第二支撑杆顶部卡接的连接卡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脚手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两第一支撑杆相对一侧通过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的横杆相连,其特征在于:两第一支撑杆一侧还分别一一对应地通过两个折叠机构连接有可相对各第一支撑杆收缩或伸开的且与第一支撑杆相平行的两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背离第二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沿第一支撑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轨,第一滑轨顶部与横向设置在第一支撑杆上部的横向滑轨连通,第一滑轨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有可翻转至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方的顶板,顶板朝向第二支撑杆一侧表面还设有用于与各第二支撑杆顶部卡接的连接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且铰接端还设有用于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铰接端锁紧的固定结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东,苏跃,黄大荣,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酷智造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