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包括:竖向受力构件,其上可拆卸连接有外侧钢件,所述外侧钢件中部设置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凹槽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层;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其一个面通过环氧树脂等距排列粘结在橡胶层的面上;球形底座,其下端为圆形,且位于半球形凹槽内,所述球形底座位于球形凹槽中的部分与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可滑动接触,所述球形底座的上端为平面,且位于半球形凹槽外部;空心钢球,其与球形底座上端的平面固定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通过调整橡胶层的厚度可适应不同性能的要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中大跨空间结构减震耗能
,具体涉及一种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国内外,大跨度空间网壳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重视。目前,网壳结构的跨度越来越大,随着跨度的加大必然引起屋盖自重的增加,在曲面网壳结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是大跨度曲面结构具有很大的水平推力,下部结构往往难以承受,而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地震区,需要考虑到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大量的震害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支座形式,可以显著降低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减小结构的损伤破坏。性能优良的支座允许有一定的线位移、角位移,或两者兼有,以缓解巨大的水平推力,减少对下部结构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随着阻尼支座的不断深入研究,将其应用于网架、膜结构、穹顶等大跨结构,从结构抗震的角度来研究、设计阻尼支座,并考虑阻尼支座的抗震耗能性能,从而设计空间受力合理的结构,将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包括:竖向受力构件,其上可拆卸连接有外侧钢件,所述外侧钢件中部设置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凹槽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层;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其一个面通过环氧树脂等距排列粘结在橡胶层的面上;球形底座,其下端为圆形,且位于半球形凹槽内,所述球形底座位于半球形凹槽中的部分与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可滑动接触,所述球形底座的上端为平面,且位于球形凹槽外部;空心钢球,其下端为平面,上端为球面,所述空心钢球通过下端的平面与球星底座上端的平面固定焊接。优选的是,所述竖向受力构件与外侧钢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所述竖向受力构件上对称设置有固定螺栓杆和与固定螺栓杆相匹配的螺帽和垫圈,所述外侧钢件相对固定螺栓杆的位置处设置有扩大螺栓孔,所述扩大螺栓孔穿过固定螺栓杆,通过螺帽和垫圈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是,所述固定螺栓杆和与锚固螺栓杆相匹配的螺帽和垫圈的数量均为四个。优选的是,所述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均为正六边形聚四氟乙烯垫板。优选的是,所述球形底座为实心钢球球形底座。优选的是,所述外侧钢件为外形为圆台形的钢件。优选的是,所述竖向受力构件为断面为圆形或正方形的竖向受力构件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既可用于工程结构的抗震,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又可用于工程结构抗风。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可以通过调整橡胶层的厚度以适应不同性能的要求。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装置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螺栓杆与螺帽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圆形竖直支撑构件时装置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正方形竖直支撑构件时装置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4示出的一种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包括:竖向受力构件1,其上可拆卸连接有外侧钢件2,所述外侧钢件2中部设置有半球形凹槽21,所述半球形凹槽2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层3;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4,其一个面通过环氧树脂等距排列粘结在橡胶层3的面上;球形底座5,其下端为圆形,且位于半球形凹槽21内,所述球形底座5位于半球形凹槽21中的部分与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4可滑动接触,所述球形底座5的上端为平面,且位于球形凹槽21外部;空心钢球6,其下端为平面,上端为球面,所述空心钢球6通过下端的平面与球星底座5上端的平面固定焊接。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在大跨空间结构建筑中,将支座中的空心钢球6与屋盖结构连接(未示出),外侧钢件2与竖向受力构件1之间固定连接,在受到地震作用力时,通过支座内的球形底座5挤压橡胶层3变形耗能,从而提高大跨度空间结构在地震和强风作用下的安全性能。并且,当球形底座5受力发生转动时,设置的聚四氟乙烯垫板4能够有效地减小球形底座5滑动摩擦力,可更好的发挥阻尼支座球形万向转动的特性,从而实现环形复合粘弹性阻尼支座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耗能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受力构件1与外侧钢件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所述竖向受力构件1上对称设置有固定螺栓杆11和与固定螺栓杆11相匹配的螺帽12和垫圈13,所述外侧钢件2相对固定螺栓杆11的位置处设置有扩大螺栓孔21,所述扩大螺栓孔21穿过固定螺栓杆11,通过螺帽12和垫圈13可拆卸连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设置螺栓和螺帽进行固定,方便安装于拆卸,且能够保证两连接部分能够连接紧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螺栓杆11和与锚固螺栓杆11相匹配的螺帽12和垫圈13的数量均为四个。采用这种方式,将固定螺栓杆和与锚固螺栓杆相匹配的螺帽和垫圈的数量设定为四个,使得受力更加均匀,可以对连接部位进行保护,增加使用寿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4均为正六边形聚四氟乙烯垫板。采用这种方式,采用正六边形的聚四氟乙烯垫板进行粘结,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且能够节省材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形底座6为实心钢球球形底座。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受到作用力时,球形底座会发生转动,采用实心的钢球作为底座,保证底座的机械强度,避免底座的损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侧钢件2为外形为圆台形的钢件。采用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由于放置在外侧钢件中部的底座为球形,因此,将外侧钢件的外形设置为圆台形,合理利用空间,且采用圆台形下端大,上端小的结构,能够保证钢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向受力构件1为端面为圆形或正方形的竖向受力构件。采用这种方式,圆形或正方形的竖向受力构件,可以方便设置固定螺栓杆,保证连接的稳固性。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的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竖向受力构件,其上可拆卸连接有外侧钢件,所述外侧钢件中部设置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凹槽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层;/n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其一个面通过环氧树脂等距排列粘结在橡胶层的面上;/n球形底座,其下端为圆形,且位于半球形凹槽内,所述球形底座位于半球形凹槽中的部分与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可滑动接触,所述球形底座的上端为平面,且位于球形凹槽外部;/n空心钢球,其下端为平面,上端为球面,所述空心钢球通过下端的平面与球形底座上端的平面固定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受力构件,其上可拆卸连接有外侧钢件,所述外侧钢件中部设置有半球形凹槽,所述半球形凹槽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橡胶层;
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其一个面通过环氧树脂等距排列粘结在橡胶层的面上;
球形底座,其下端为圆形,且位于半球形凹槽内,所述球形底座位于半球形凹槽中的部分与多个聚四氟乙烯垫板可滑动接触,所述球形底座的上端为平面,且位于球形凹槽外部;
空心钢球,其下端为平面,上端为球面,所述空心钢球通过下端的平面与球形底座上端的平面固定焊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型万向转动阻尼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受力构件与外侧钢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所述竖向受力构件上对称设置有固定螺栓杆和与固定螺栓杆相匹配的螺帽和垫圈,所述外侧钢件相对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雷劲松,郭玉童,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