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7929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包括上支座板、不锈钢板、平面聚四氟乙烯板、球冠衬板、球面聚四氟乙烯板、顶端竖向隔震筒、囊式帘线橡胶层、底端竖向隔震筒、法兰盘、水平螺旋弹簧、锚固螺栓和下支座板。支座水平向采用平板摩擦滑移装置,有效降低了支座高度,提高了其竖向稳定性,并设置了水平限位和自复位装置;支座竖向采用空气弹簧隔震装置,具有可调非线性静、动态刚度,且其性能参数可以通过调节橡胶气囊的内压力调整,较低的竖向刚度也可有效隔离低频地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安装、后期维护方便,构造简单,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并具有整体抗拔性能,可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控制。

A kind of air spring friction multi-dimensional isolation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隔震减振控制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基础隔震属于结构振动被动控制技术中的一种,通过在基础和建筑物增设隔震层来控制地面运动向上部结构的传递。结构基础隔震的原理是利用隔震支座延长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使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地震作用的卓越周期错开,同时让变形能集中于隔震系统,减小地震输入给上部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自身的地震响应,为结构的地震防护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地震作为一种随机振动不仅具有水平、竖向分量还具有转动分量,设计时考虑地震动的多维性和随机性,研发多维隔震支座是十分必要的。多维隔震支座应具有以下特点:(1)隔震支座高度适中,稳定性良好;(2)隔震支座具有抗拔性能;(3)隔震支座可同时隔离水平和竖向地震动;(4)隔震支座水平向和竖向运动不耦联;(5)隔震支座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6)隔震支座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7)隔震支座刚度低,可有效隔离低频地震。目前在工程中常用的叠层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支座等具有良好的水平隔震效果,但不具有竖向隔震功能。而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部分、竖向隔震部分和水平隔震部分;/n所述转动部分位于支座的上部,从上到下包括共心的上支座板(1)、不锈钢板(2)、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球冠衬板(6)和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n所述竖向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中部,包括导向筒和空气弹簧;所述导向筒包括相互连接的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与所述上支座板(1)的底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下部嵌入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内;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底部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顶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部分、竖向隔震部分和水平隔震部分;
所述转动部分位于支座的上部,从上到下包括共心的上支座板(1)、不锈钢板(2)、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球冠衬板(6)和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
所述竖向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中部,包括导向筒和空气弹簧;所述导向筒包括相互连接的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底端竖向隔震筒(10);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与所述上支座板(1)的底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下部嵌入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内;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底部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顶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空气弹簧设置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和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之间;
所述水平隔震部分位于支座的下部,包括水平螺旋弹簧(11)、下支座板(13)和滑移层;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下部伸入至所述下支座板(13)内,并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顶部配合连接起到抗拔作用;所述滑移层设置在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底部;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设置在所述下支座板(13)内部,并且所述水平螺旋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底端竖向隔震筒(10)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支座板(13)的内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衬板(6)的上表面为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相匹配的平面结构、下表面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相匹配的曲面结构;所述球冠衬板(6)的上平面和下曲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6)上平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6)上平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平面聚四氟乙烯板(3)的厚度;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嵌入在所述球冠衬板(6)下曲面的凹槽内,所述球冠衬板(6)下曲面的凹槽厚度小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为与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相匹配、用于嵌入所述球面聚四氟乙烯板(7)的圆弧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弹簧-摩擦多维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的顶部边缘间隔设置有向外布置的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所述上支座板(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向内布置的、且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一一对应的上支座板凸缘(1b),所述上支座板(1)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向下运动,在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从相邻所述支座板凸缘之间的空隙进入至内所述上支座板(1)内后,所述上支座板(1)相对于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4)做旋转运动,使得所述顶端竖向隔震筒凸缘(4a)旋转至所述上支座板凸缘(1b)上方,起到抗拔作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燕景铭韩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