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8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通过高强螺栓与上部建筑物连接,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孔及相应螺栓与下部建筑物基础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变截面钢管,所述上连接板上预留有灌注孔,所述变截面钢管内部通过灌注孔填充有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支座通过变截面钢管的削弱截面产生塑性变形提供水平位移,具有延性性能优良,承压能力强,隔振性能良好,施工方便,造价低,易于装配等优点。

A shear yield typ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vibration isolation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减震、抗震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
技术介绍
结构隔震体系是在下部建筑物基础与上部建筑物之间设置一层柔性隔振层,隔离地震能量的传递,减小上部建筑物的地震反应,目前结构隔振体系常用的隔振支座多为夹层橡胶垫支座(层叠钢板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夹层橡胶垫支座通过薄橡胶片与薄钢板层叠,在高温高压下整体硫化而成,铅芯橡胶支座在此基础上,在夹层中开洞插入铅芯来提升竖向刚度。但是这两种支座的隔振性能多取决于钢板与橡胶板的粘合性能,工艺要求高,具有毒性,不利于环保,并且橡胶隔振器受温度、空气等影响较大,抗拉性能差,易出现老化现象,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环境友好、持久耐用、造价低、施工方便及隔振性能良好的隔振支座。该支座的竖向承载力及轴向刚度由混凝土提供,且通过变截面钢管削弱层水平刚度的减小来提供塑性水平位移从而产生剪切屈服的效果,使地震的水平位移大部分集中于隔振层,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通过高强螺栓与上部建筑物连接,所述下连接板通过螺栓孔及相应螺栓与下部建筑物基础连接,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变截面钢管,所述上连接板上预留有灌注孔,所述变截面钢管内部通过灌注孔填充有混凝土。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钢管由若干个削弱截面段和若干个加强截面段堆叠连接组成,以削弱截面段产生塑性变形提供水平位移。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钢管的加强截面段与削弱截面段相交替堆叠连接,形成梯形或波浪形截面。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钢管为矩形或圆柱形的波纹管,波纹管的内凹段作为削弱截面段,外凸段作为加强截面段。进一步的,所述灌注孔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钢管的上端和下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相固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变截面钢管削弱层的水平刚度减小来提供塑性水平位移从而产生剪切屈服的效果,使地震的水平位移大部分集中于隔振层,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2、本专利技术通过内部灌注的混凝土,提供竖向承载力及轴向刚度。3、本专利技术的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由钢材和混凝土制成,取材容易,实用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分离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向轴测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向轴测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圆柱形的波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上连接板,12、灌注孔,2、下连接板,21、螺栓孔,3、高强螺栓,11、螺栓孔,4、变截面钢管,41、削弱截面段,42、加强截面段,5、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包括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1通过高强螺栓3与上部建筑物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1上设置了一圈高强螺栓3,所述下连接板2通过螺栓孔21及相应螺栓与下部建筑物基础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下连接板2上设置了一圈螺栓孔21,所述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变截面钢管4,所述上连接板1上预留有灌注孔12,所述变截面钢管4内部通过灌注孔12填充有混凝土5,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和变截面钢管4均为钢制材料。所述变截面钢管4由若干个削弱截面段41和若干个加强截面段42堆叠连接组成,以削弱截面段41产生塑性变形提供水平位移。所述变截面钢管4的加强截面段42与削弱截面段41相交替堆叠连接,形成梯形或波浪形截面。所述变截面钢管4为矩形或圆柱形的波纹管,如图5所示,即为变截面钢管4为圆柱形的波纹管示意图,波纹管的内凹段作为削弱截面段41,外凸段作为加强截面段42。所述灌注孔12的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所述变截面钢管4的上端和下端通过焊接方式分别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相固接。本专利技术原理当本专利技术支座在压力作用下时,上部建筑物的压力由支座内部填充的混凝土5承担,同时周边变截面钢管4对混凝土5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应,使混凝土5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显著提升混凝土5的抗压能力,确保本专利技术支座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力。当本专利技术支座承受水平剪力时,变截面钢管4的削弱截面段41水平刚度相对加强截面段42比较小,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水平位移将主要集中于削弱截面段41处,从而使削弱截面段41产生较大水平位移,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可通过支座的大变形来减小上部建筑物的地震响应。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包括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1)通过高强螺栓(3)与上部建筑物连接,所述下连接板(2)通过螺栓孔(21)及相应螺栓与下部建筑物基础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变截面钢管(4),所述上连接板(1)上预留有灌注孔(12),所述变截面钢管(4)内部通过灌注孔(12)填充有混凝土(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包括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1)通过高强螺栓(3)与上部建筑物连接,所述下连接板(2)通过螺栓孔(21)及相应螺栓与下部建筑物基础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之间设有变截面钢管(4),所述上连接板(1)上预留有灌注孔(12),所述变截面钢管(4)内部通过灌注孔(12)填充有混凝土(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切屈服型钢管混凝土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钢管(4)由若干个削弱截面段(41)和若干个加强截面段(42)堆叠连接组成,以削弱截面段(41)产生塑性变形提供水平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华胡月华闵益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