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7889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包括底板、若干支撑脚、升降架和监控设备;若干所述支撑脚对称分布于底板的两侧,且与底板旋转连接,所述升降架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架的底端与底板固定,所述监控设备安装于升降架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能够保证行走和驻足的稳定性。

A multi legged walking robot with high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足行走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机器人的应用场合,可以将机器人分为家务型、操作型、搜救型、特种作业型等等。其中因搜救型和特种作业型可以替代人工能在对人有害的场合内工作,因而有益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这类型的机器人的使用场合十分复杂,必须保证机器人在作业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以保证机器人行走和作业时的稳定性。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包括底板、若干支撑脚、升降架和监控设备;若干所述支撑脚对称分布于底板的两侧,且与底板旋转连接,所述升降架连接于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架的底端与底板固定,所述监控设备安装于升降架底端。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支撑脚至少有四个分布于底板的四角处;四个所述的支撑脚可分别旋转至底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架包括固定腔、剪式升降架、顶板、丝杆、螺母和套筒;所述固定腔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丝杆旋转连接于固定腔内部,所述螺母与丝杆配合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的底部螺母固定,所述剪式升降架底部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腔和滑套铰接,所述剪式升降架的顶部其中一端与顶板铰接,另一端与顶板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间隔连接于第二板体的上方,所述支撑脚和升降架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脚,所述连接脚上连接有输出轴为竖直设置的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有法兰,所述支撑脚与法兰水平旋转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所述法兰旋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且与第二驱动器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旋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且与第三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和第三驱动器的输出轴均为水平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在底板的两侧设置有若干支撑脚,若干个支撑脚彼此之间没有连接结构,能够根据具体的每个支撑脚所处的环境进行调整,保证了机器人行走的稳定性;同时处于底板四个角处的支撑脚还可以在底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之间旋转,当需要机器人驻足拍摄地形时,可以调节四角处的支撑脚,保证机器人驻足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底板和升降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底板和升降架连接的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脚和底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6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包括底板1、六个支撑脚2、升降架3和监控设备4。所述底板1为近矩形结构,六个支撑脚2分成两组,旋转连接于底板1的两个相对侧面,且其中四个分别旋转连接于底板1的四个角处,这四个支撑脚可在底板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之间进行旋转。所述升降架3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架3的底端与底板1固定,所述监控设备4安装于升降架3底端,所述监控设备4用于勘察环境,所述监控设备4可选用能够360°范围旋转的,以方便监控。为了调节监控设备4的监控高度,将监控设备安装在升降架3上。所述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包括固定腔5、剪式升降架6、顶板7、丝杆8、螺母9和套筒10。所述固定腔5的两侧开口,其固定在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丝杆8旋转连接于固定腔5内部,所述螺母9与丝杆8配合滑动连接。所述丝杆8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部件(如电机)。所述套筒10的底部螺母9固定,所述剪式升降架6底部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腔5和滑套铰接,所述剪式升降架6的顶部其中一端与顶板7铰接,另一端与顶板7滑动连接。螺母移动使得顶板7带动监控设备升降。由于机器人的行走环境十分复杂,各种零件均是依托于底板上的,当底板受到破坏时,其他零件也会受到损坏。因此,将所述底板1分为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所述第一板体11间隔连接于第二板体12的上方,所述支撑脚2和升降架3分别连接于第一板体11上。所述第二板体12能对第一板体11起到保护作用。所述第一板体11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脚13,所述连接脚13上连接有输出轴为竖直设置的第一驱动器14,所述第一驱动器14的输出轴连接有法兰15,所述支撑脚2与法兰15水平旋转连接。所述支撑脚2包括第一连接臂16和第二连接臂17;所述第一连接臂1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器18和第三驱动器19;所述法兰15一侧旋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16的一端,另一侧与第二驱动器18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17一侧旋转连接于第一连接臂16的另一端,另一侧与第三驱动器1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18和第三驱动器19的输出轴均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下端面为弧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若干支撑脚(2)、升降架(3)和监控设备(4);若干所述支撑脚(2)对称分布于底板(1)的两侧,且与底板(1)旋转连接,所述升降架(3)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架(3)的底端与底板(1)固定,所述监控设备(4)安装于升降架(3)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若干支撑脚(2)、升降架(3)和监控设备(4);若干所述支撑脚(2)对称分布于底板(1)的两侧,且与底板(1)旋转连接,所述升降架(3)连接于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架(3)的底端与底板(1)固定,所述监控设备(4)安装于升降架(3)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脚(2)至少有四个分布于底板(1)的四角处;四个所述的支撑脚(2)可分别旋转至底板(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多足行走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3)包括固定腔(5)、剪式升降架(6)、顶板(7)、丝杆(8)、螺母(9)和套筒(10);所述固定腔(5)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丝杆(8)旋转连接于固定腔(5)内部,所述螺母(9)与丝杆(8)配合滑动连接,所述套筒(10)的底部螺母(9)固定,所述剪式升降架(6)底部的两端分别与固定腔(5)和滑套铰接,所述剪式升降架(6)的顶部其中一端与顶板(7)铰接,另一端与顶板(7)滑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田怡恒冯宇鹏冯琳刘康鑫卢俊霖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